|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牛街:北京的中国式摔跤之乡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贾肇宝

    牛街是北京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尚武之风,渊源流长。牛街练武摔跤的习俗,表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勤劳勇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武术与摔跤同源一理,密不可分。武术和摔跤都讲究“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意力合一,顺力而发”。牛街的许多跤手都练过武术,被称之为“把式跤”。有俗语说:“武术加跤,越练越高。”人们用“五多”来讲述着牛街摔跤的盛况。

  一、喜爱摔跤的人多。会摔跤和懂摔跤的人层出不穷,牛街有:“九岁顽童练摔跤,八十老叟能说手(比划动作教人)”的说道。

  二、善扑营的扑户多。晚清,牛街的摔跤高手由于跤技出众,被选入“善扑营”成为了皇家的跤手。其中,有著名的“神跤”闪德宝、“摔死人”尹贵宝、“败中取胜有一脚”唐宝,号称牛街三宝。还有头等扑户宛永顺(也称宛八爷,系沈三、宝三的师傅),二等扑户杭二巴(爷)等。这些扑户退役后,又把专业跤技带回到牛街,使牛街的中国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三、牛街摔跤名人多。民国时期,旧北京摔跤界名震中外的“仨三”(当时的三位顶尖高手)中,除宝三(宝善林)外,其余二位都是牛街人。他们是铁勾子钱三(钱梁)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全国冠军沈三(沈友三)。此外,还有阎明宽、钱逮子、杜库……新中国成立后,又有王瑞英、丁德廉及后起之秀白文亮、王洪昌等,这些名家对当时的摔跤有着广泛的影响。

  四、私人跤场多。解放前后,牛街的大小跤场不下几十个。无论是解放前的杭家大门、闪家大院、大兴店等跤场,还是解放后的吴家桥四条钱家跤场、枣林街路北的王家跤场……从那里走出一批又一批的摔跤高手和优秀运动员,有的甚至成为了专家教授。

  五、运动健将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新中国体育的正式运动项目。北京市中国式摔跤运动成绩优异,该项目有九位运动健将,牛街就占了三位,他们是王德英、钱德仁、王英华,他们为弘扬和普及中国式摔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街的中国式摔跤波及全国。牛街的摔跤名家沈友三、亚永禄、白如珍等人,把牛街高超的摔跤技艺分别带到了河南、上海、天津、内蒙古、宁夏等地,通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推动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喜的是,牛街现在仍然活跃着一支摔跤队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3 22:27 , Processed in 1.1804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