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八旗子弟与京城八角鼓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许扬

    在北京传统戏曲长河中,八角鼓是与岔曲、京韵大鼓和单弦等京味艺术齐名的民间艺术,但近十几年来,由于受现代艺术的冲击,民间曲艺式微,加之后继人才匮乏,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的观众越来越少。
  日前,北京八角鼓一代名票章学楷在北京丰泽园饭庄举行隆重收徒仪式,杨世安、余江、张镤、徐亮、王玥波暨师弟王寯亮在仪式向章先生行传统拜师礼,在圈内产生不小影响。
  章学楷本次所收的师弟王寯亮多年来供职于中国新闻社。他所收的五位门徒,有年过五旬的工程技术人员杨世安,也有三十多岁的中外运集团分公司经理、北京金秋曲艺沙龙主要成员余江,还有年仅二十多岁的,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法大学和英国埃克赛大学的徐亮、王玥波和张镤,可谓群贤毕集,蔚为盛事。
  八角鼓是干隆中叶,由北京的八旗子弟所创,它吸取汉族弋腔曲调,形成了以歌功颂圣为主的演唱形式。由于帝王提倡,文人介入,提高了它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位,在宫廷府第传唱,盛极一时。道光时期岔曲走向社会,形成雅俗共赏的风格,是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见证。
  史料载,远在关外游牧时期满族即有持八角鼓自歌自娱的风习。满族入关时,军中即有以满语演唱的八角鼓军歌。
  乾隆初年,京城的八旗子弟在传统俗曲的基础上,创造了以汉文写作,按汉语押尾韵的子弟书,同一时期,八旗子弟演唱八角鼓中除单唱岔曲还有以岔曲为头尾,吸收了许多曲牌的联曲等。包含了已经北京化了的各地俗曲。
  当时,出征的将士凯旋而归,奉谕领取内务府颁发的“龙票”,在旗营内外编演“得胜歌词”,实际上是从军中掀起了宣传皇帝武功的群众文化潮。八角鼓像一阵风,从京郊刮到内城,从旗营影响到皇都的上层社会,一时间,成了京城生活的重要内容。
  而作为伴奏乐器的八角鼓其形制也就有了政治性的规定和解释,如八角象征八旗;下垂的两股长穗象征麦秀双穗,五谷丰登;无把寓意永罢干戈等,后来“八角鼓”还成了以岔曲为主的一系列演唱形式的总称。
  在皇帝王公提倡下,文臣们很快写出歌颂皇恩,祝贺喜庆的吉祥段子,以及四季节令,风花雪月,渔樵耕读,改编古诗文和戏曲小说的岔曲,宫中应承之作是岔曲的第二个源头。
  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后尤嗜‘八角鼓’曲词,曾命内务府掌仪司批选旗籍子弟擅长此道者,入宫授太监演唱”。宫廷的典制,左右着京城风气,一是提高了岔曲的文学地位,吸引了一批满族的文人雅士,参与八角鼓岔曲的创作演唱。二是提高了岔曲的社会地位。
  章学楷现年六十九岁,是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他一九四二年曾拜赵俊亭为师,成为清代“单弦三杰”之一桂兰友的再传弟子,并在“朝阳庵”票房受到前辈名师韩洁远、荣剑臣、金小山、傅少云等的教诲;一九四七年又被快书名宿德俊峰先生收为弟子,并得到单弦名家谭凤元、曹宝禄的教导;上世纪七十年代又经刘宝光带拉列入谭凤元的门墙。
  他精通岔曲、快书和杂牌子曲,尤以联珠快书表演最为脍炙人口,他的表演声腔铿锵激越、功架优美英武,在曲艺界久负盛名。自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很多文艺团体曾多次邀请和商调他加盟,但他都因工作无法分身而予以婉谢,以票友身份演唱至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8 18:51 , Processed in 1.09352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