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也需一撇一捺 四方城中常见玲珑斜街 北京是帝王之都,帝王之气体现在一丝不苟的城市规划中。然而,就是在这四四方方的都城里,偏偏有一些不规则的小街。它们或弯或斜,就像是晨钟暮鼓里的一段段插曲,融入了古都的沉沉暮霭之中。 烟袋火了烟袋斜街 从鼓楼往南走没多远,路西有一条小胡同,顺着胡同走进去,你会发现,这是一条曲曲折折的斜街。沿着斜街转了方向,再往前走就是银锭桥,桥下是波光粼粼的后海。 这条胡同就是烟袋斜街,北京最著名、最古老的斜街。它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00多米。 据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清朝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由于对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斜街上开起了一家家烟袋铺。当时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着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鼓楼斜街”也就顺应潮流,改叫“烟袋斜街”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斜街的形状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看上去活像烟袋锅儿。从此,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现在的烟袋斜街两旁是众多风格各异的酒吧、个性小店,但整条街道仍旧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成为后海一处著名景点。 金水河故道改成东西斜街 从西单闹市区往北走一站地,有两条斜街———东斜街和西斜街。 西斜街西起丰盛胡同,东到西单北大街;东斜街西起西单北大街,东到大酱坊胡同东口。 元代时,这里是金水河河道,后来河道干涸,被填平为街道,并且以河道的形状取名斜道。清代时,以甘石桥为界,把这里分为东、西斜街,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 西斜街为西北、东南走向,现在,斜街的西侧入口,已经被一片楼盘占据,西斜街的西半部就夹在高楼之中。顺着弯曲的胡同往东走,会突然感觉到周围安静了,一座座四合院显露出来。虽然很多院落已破败不堪,但从门前精致的石礅、梁上透雕的花纹、造型别致的拱门中,还是可以看出这里当年的繁华。 与西斜街相对的是东斜街。 东斜街为东北、西南走向,道路宽阔平坦。街道两旁大多是居民区,少了些古香古色的味道,多了些人来人往的热闹,但是在西单闹市区里,这里仍不失为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前门外,大栅栏以西,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是北京斜街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铁树斜街、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 从大栅栏一直往西走,不久就会看到一处分岔口,这就是两条斜街的东口:左边是铁树斜街,右边是樱桃斜街。 铁树斜街又称李铁拐斜街,全长约600米。斜街西口的一所民居是梅兰芳祖居,也是梅兰芳的出生地。樱桃斜街11号原来是贵州会馆,据说蔡锷与小凤仙曾在这里双栖双宿,而27号院曾是评剧名角新凤霞年轻时居住过的地方。现在,这些建筑大都已破损或成为民居,只剩下青砖灰瓦,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杨梅竹斜街西起东琉璃厂东口,东到煤市街。杨梅竹斜街61号是原湖南酉西会馆。1922年,独闯京城的沈从文曾居住于此,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斜街由来的两种说法 除了以上提到的斜街外,北京还有上斜街、下斜街、白米斜街、高梁桥斜街等。那么,在方方正正的北京城,这些斜街从何而来? 有人从北京城的历史考证,认为北京城出现斜街,是因为辽金以前的都城中心在今北京城西南的宣武门到广安门一带。金中都焚毁之后,元大都位置向东北方向移动,但金中都仍不失为文化中心。据说,许多文人雅士仍旧喜爱出城郊游,为抄近道,便走出了一条条的斜街,这也是前门外的斜街大都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原因。 也有人认为,大凡以斜街命名的街道,多是古代京城的河道,或者是河湖两岸的群体建筑。河道湖泊随水域流势形成弯弯曲曲的面貌,因此后来出现的街道也是斜的了。大多数斜街附近还保留有以桥命名的地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甘水桥、甘石桥等。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0:23 , Processed in 1.0802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