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是悬挂于室内外门楣之上的重要装饰,自古至今,匾额文化绵延发展,使用范围广泛,王府、园林、寺院、庙宇以至文人墨客的宅第均有悬挂。 雍和宫是清代皇家寺院,历史积淀厚重,文化内涵丰富。在其中路殿宇外,门楣之上匾额高悬,这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将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时制成并悬挂的。昂首望去,但见每块匾额呈长方形,中凹,并施以宝石蓝地,自右至左排列着满、汉、藏、蒙古四种文字,均凸起,上贴金,甚醒目。其上刻有小篆“乾隆御笔之宝”印,朱地金字,耐人寻味。匾中乾隆所书的汉字为楷体,粗壮、圆厚,庄重、大气。匾额边框呈斜坡状,上边为三条云龙向下俯视,左右各雕二龙,其下为二龙戏珠,每匾计九龙。但见龙首高昂,龙身起伏,造型粗壮,刀法细腻。 雍和宫每块匾额中的殿名内涵丰富,有其深刻的寓意,蕴涵着乾隆皇帝对佛法的崇信,对先帝的怀念,对国家的祈愿。昭泰门意彰明、安定之门,祈愿佛光普照,国泰民安。雍和门乃大方和谐之门,满文译为“兜率壮丽洲”,即希冀人间香台凝喜集瑞、融洽万邦。永佑殿原系雍亲王的外书房兼卧室,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在此停其灵柩,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现殿名,意为祈愿佛、菩萨护佑雍正在天之灵,护佑国土安宁万载。而万福阁之“福”与“佛”谐音,含“万佛”意。阁之两侧是永康、延绥二阁,喻绥宁边疆,子孙万福,社稷永康意。 雍和宫正殿门上的木质匾额,是清乾隆时期匠心独运的杰作,有其自身的历史价值。而四个民族的文字集于一匾,体现了清朝廷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针,正如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所书《喇嘛说》中云:“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表述了其对社会谐和边疆绥靖、康宁的愿望。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6 , Processed in 1.09183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