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燕山八景”考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鸿斌

    燕山八景是北京的八处名胜古迹。关于它的起始,通行的说法是起于金章宗明昌遗事。此说始见于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翰林学士胡广《北京八景图诗序),文曰:“地志载明昌遗事有燕山八景,前代士大夫间尝赋咏,往往见于简册。”

赋咏中的八景

  胡广所说前代士大夫间尝赋咏,未确指。清初赵吉士《寄园寄所寄》云:“元人或作为古风,或演为小曲。”《大清一统志》云:“元人多有题咏”。的确,最早的题咏八景的诗词曲都是元人所作。

  最早的词是刘秉中《秦楼月》,曰:”琼花岛,卢沟残月西山晓;西山晓,龙蟠虎踞,水围山绕。昭王一去音尘沓,遥怜弓剑行人老;黄金台上,几番秋草。”记琼花岛、卢沟、西山和黄金台四景,这首词仅见于《析津志》,传世之《藏春集》和今人所辑《全金元词》均未收录。

  最早的诗是陈孚《咏神京八景》。陈孚,字刚中,浙江临海人,曾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渐行省转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选谒京师。陈孚有诗集三卷传世,卷一《观光稿》为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前所作,卷末即《咏神京八景》八首。其目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居庸叠翠、卢沟晓月、西山晴雪、蓟门飞雨、玉泉垂虹和金台夕照。《衰宇通志》、《帝京景物略》和《日下旧闻考》曾引此诗。

  最早的曲是冯子振《鹦鹉曲·燕南八景》。冯子振是湖南攸县人。此曲作于大德六年(壬寅,公元1302年)。曰:“卢沟清绝霜晨住,步落月问倚阑父;蓟门东直下金台,仰看棱台飞雨。道陵前夕照苍茫,叠翠望居庸去;玉泉边一派西山,太液畔秋风紧处。”道陵是金章宗之陵,在大房山东北,是金代在中都所建最后一座陵寝。此曲《全金元词》和《全元散曲》均收录,未见方志引用。然《洪武北平图经》所列入景有道陵夕照而无金台夕照。冯子振之后有鲜于必仁作《折桂令·燕山八景》八首,其目与陈孚诗相同。

  以诗词曲反映大都景物是元代习尚。《朔纪》云:“元人杂剧,乔孟符有〈黄金台〉,沈和甫有〈燕山逢故人〉,又无名子有〈燕山梦〉,皆演大都旧事也。”

  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翰林侍讲邹缉首倡北京八景。同赋者有胡广、杨荣和王跋等12人。王跋绘为《北京八景图》(《四库全书》和《石渠宝笈》作《燕山八景图》),集诸诗置于各图之后,装裱成卷,前有胡广序,后有杨荣跋。其目为:金台夕照、太液晴波、琼岛春云、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和西山霁雪。

  据黄瑜《双槐岁抄》: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端午节,英宗赐文武群臣以扇,有御制七言古诗10首,即前八景益以东郊时雨和南囿秋风。《天府广记》收录李东阳《十景诗》即此10景。

  清高宗有《御制燕山八景诗》和《御制燕山八景诗叠旧作韵》。其目为:琼岛春阴、太液秋风、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和金台夕照,《叠旧作韵》改玉泉垂虹为玉泉趵突。清仁宗亦有《燕山八景诗》,所列之目与其父《叠旧作韵》相同。

方志中的八景

  成书于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的官修地理总志《大元大一统志》始列燕山八景之目。此书已无全本,所列八景不详。令人赵万里辑为太液秋波、琼岛春阴、居庸叠翠、玉泉垂虹、金台夕照、卢沟晓月。西山霁雪和蓟门飞雨,据《寰宇通志》:太液晴波旧名太液秋风,琼岛春云旧名琼岛春阴,西山霁雪旧名西山积雪,蓟门烟树旧名蓟门飞雨。又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一》:“《永乐大典)载《洪武北平图经》亦具列其目。然如琼岛春云作琼岛春阴,太液晴波作太液秋风,蓟门烟树作蓟门飞雨,金台夕照作道陵夕照。”并说”疑《图经》所载本元时旧名。”可知元时燕山八景为;琼岛春阴、太液秋风、居庸叠翠、玉泉垂虹、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和道陵夕照。

  《洪武北平图经》所列八景皆元时旧名。

  明代第一部官修地理总志《寰宇通志》有《八景》条。文曰:“在都城内外,其目曰:琼岛春云、太液晴波、居庸叠翠、玉泉垂虹、蓟门烟树、西山霁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其目与《北京八景图诗》相同。

  《大明一统志》中八景散见各条,总称京师八景。其目与《寰宇通志》相同(《长安客话》同此)。

  沈榜《宛署杂记》有《燕台八景》条。其目与《寰宇通志》和《大明一统志》相同。

  清初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始有燕京八景之称。文曰:“一曰居庸叠翠、一曰玉泉垂虹、一曰太液秋风、一曰琼岛春阴、一曰蓟门飞雨。一曰西山积雪、一臼卢沟晓月、一曰金台夕照。其说起于金章宗明昌史。”除改道陵夕照为金台夕照,皆元时旧名。

  《乾隆大清一统志》有《燕京八景》条。文曰:“金明昌遗事燕京八景曰:琼岛春阴、太液秋风、玉泉垂虹、西山积雪、蓟门飞雨、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元人多有题咏,明永乐中学士胡广等绘图作诗,倡和称盛,改蓟门飞雨为蓟门烟树。皇上有《燕京八景诗》,改玉泉垂虹为玉泉灼突,西山积雪为西山晴雪,并各有御书八景碑亭。”

  《嘉庆重修一统志》中八景散见各条。《西山》条下附总按语,其文与《乾隆大清一统志)大同而小异。

 

明昌遗事说商榷

  如前文所说,燕山八景起于金明昌遗事之说(简称明昌遗事说)始见于胡广《北京八景图诗序》,此文有三个版本。

  其一为手迹。曰:“地志载明昌遣事有燕山八景,前代士大夫间尝赋咏,往往见于简册。”

  其二为《春明梦余录》引文。曰:“地志载明昌遗事有燕京八景,前代士大夫间尝赋咏,往往见于简策。”

  其三为《日下旧闻考》引《胡文穆集》。曰:“明昌遗事有燕京八景,前代土大夫赋咏往往见于简策。”

  《春》改燕山为燕京。简册为简策。《日》又有地志载和间尝两处删节。

  胡广作此序时距明昌末已经220年,跨金元两代,他从地志和赋咏进行追述,其疑点恰好在这两点上。

  此前已有《大元大一统志》和《洪武北平图经》记载燕山八景,两志所列八景均有道陵夕照。道陵是金章宗之陵,金章宗自公元1189一1208年在位,明昌是其第一个年号,自公元1190一1195年,改元后又在位13年。据《金史》之《章宗纪》和《卫绍王纪》,章宗死于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十一月,第二年二月葬道陵,三月道陵礼成。也就是说,在明昌年间乃至金章宗生前均无道陵之名,且元人赋咏八景之作,如陈孚诗、冯子振和鲜于必仁曲,亦均无起于金代的记载。

  这些疑点未引起人们注意,反而有望文生义者据此认为明昌遗事是一部书,正如《春明梦余录》按:燕京八景,其说起于金章宗明昌史。《日下旧闻考》按:“自金明昌中始有燕山八景之目。”《嘉庆重修一统志》按:“燕京八景为金明昌遗事。”可知古人并未把这四个字当作书名。

  关于八景的记载,方志也好,赋咏也好,均始见于元初。而从明昌末和金章宗死到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分别只有20年和7年,况且在蒙古军攻占中都前一年金宣宗已迁都汴京。向前椎这几年意义何在呢?这要从明昌遗事说始作俩者胡广其时和其人去考查。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后拆毁了元代宫殿,并将大都城的南北城墙分别南移。元残余势力虽退据漠北但仍对明廷构成威胁,所以明政权一分重视北部边防。明成祖夺取皇位后改北平为北京,称行在,后又正式迁都干此。成祖

  还曾5次率兵出塞北征,最后死于回师途中。

  倡和八景为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事。据《明史·成祖纪)当年二月亲征瓦刺,六月以平瓦刺诏天下,八月朔回至北京。三个多月后的十一月,随成祖亲征的胡广写成(北京八景图诗序)。据胡广序,首倡八景者为翰林侍讲邹缉。邹缉说:“昔之八景偏于一隅,犹且见于歌咏。吾辈幸生太平之世,为天于侍从臣,以所业而从游于此。纵观神京郁葱佳丽,山川草木衣被云汉昭回之光。或与今又岂可同观哉?乌可无赋以播于歌诵。”又据杨荣跋、胡广、邹缉“以昔人有燕山八景之作,而简策无闻,今天下一统,建都于兹,不可不赋咏以播于无极。”可见倡和八景意在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并非怀古,更非考证。

  胡广,《明史)有传,胡广字光大,江西吉水人,建文朝状元,授翰林修撰。成祖攻陷南京后迎附,升侍读。胡广为人甚密,深得成祖信任。曾奉命修《五经大全》等,为科举取士标准书。还曾两次随成祖北征,每勒石皆命书碑文。而始见明昌遣事说的《北京八景图诗序》即写成于第二次北征三个月之后。

  其时、其事、其人,胡广有意或无意以曲笔回避了燕山八景起始于元初这个史实。

  明前期学术尚不发达。《光绪顺天府志》有按语曰:“文渊阁书目,正统六年杨士奇等编定。大约洪武以后所修谓之旧志,永乐以来所修谓之新志。逮明中叶各州县志均自谓创始,未尝见此二志,并不知有修志之事。明人不学可以概见。”有趣的是最早提出明人不学的

  是终生以抗清复明为志、至死不仕清廷的史学家顾炎武。《大明一统志》云:宣宗德陵、章宗道陵,二陵在大房山东北。顾炎武《京东考古录》考曰:宣宗自即位之二年迁于南京,三年五月中都为蒙古所陷。葬在大梁,非房山矣。此条最后云:“误列宣宗,又跻于章宗之上。诸臣不学之甚也。”

  明昌遗事说在明代著述中未被引用。不仅如此,还有与此不同的说法。《双槐岁抄》云:“北京自元建大部已有所谓八景,不知何人品题。至我朝太宗文皇帝,因潜渊定天邑,当时翰林诸儒臣胡广辈作八景诗,传播海内。”此书作者黄瑜生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卒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明代记载八景的史料以此距胡广辈作八景诗最近,可惜未引起重观。《宛置杂记》亦云:“金辽以来相传燕台八景”明昌遗事说在《春明梦余录》中始被引用,距胡广辈作八景诗已有两个半世纪。为什么此说在清代被重新提起并被当作定论呢?金是清的先世大概是主要原因。所在胡广只是说:“地志载明昌遗事有燕山八景”,而清代的著述在明昌遗事前均加了金或金章宗,其用意不仅是说明或补充。

  综上所述,明昌遗事说疑点颇大,不应作为定论。

燕山和燕京

  历代赋咏和北京方志所记八景共有7个总称,曰:神京八景、燕南八景、燕山八景、北京八景(一作北京十景)、京师八景、燕台八景和燕京八景。以燕山八景和燕京八景最为著名。哪个说法更经得起推敲呢?这要看燕山和燕京这两个名词。

  燕山是山脉名,无须更多解释,而燕京则复杂得多。燕之称京始于安史之乱祸首史思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称大燕应天皇帝,改元顺天,号范阳为燕京。两部《唐书》均记此事。至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初安史之乱平定,燕京之称历时近4年。

  此称再次出现于辽初。据《辽史·地理志》:“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此为会同元年(公元938年)事。又据《金史·地理志》:“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公元1012年)号燕京。”考《辽史》之《太宗纪》、《圣宗纪》和《契丹国志》之《四京本末》均未记南京又号燕京事,何时又号燕京不详。金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金与宋联兵攻辽,金军攻占燕京后按约归来,宋改名燕山府。

  金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金军再度攻占燕山府,建燕京枢密院,至海陵王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定都于此,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中都。此为燕京之称第3次出现,计28年。

  元太祖十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世祖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燕京分立省部,亦请正名,遂改中都,此为燕京之称第4次出现,计49年。

  此称最后一次出现是明清之际,在《清史稿》中,自天聪三年(明崇帧二年,公元1629年)后金军围攻燕京至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世祖定鼎燕京的15年间,凡涉北京者匀以燕京称之,至世祖定鼎后皆称京师。

  综上所述,燕京只是用于分裂时期或定都之前的过渡名称,除辽作为陪都的别名时间较长外,其它4次总计96年,有两个说法很值得注意;一个是《金史》中所说的:“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一个是《元史》中所说的:“乞正名”,也就是说,燕京之称不足以表现“四海一统,六合一家”的大一统局面。

  就八景而言,燕山八景之目在方志中出现最旱,历时最长, 元代的《大元大一统志》、明代的《洪武北平图经》和清代的《日下旧闻考》均作燕山八景,而燕京八景是7个总称中出现最晚的,始见于清初的《春明梦余录》,比燕山八景晚三个半世纪。且晚于此书的清高宗和清仁宗御制诗仍作燕山八景,两相比较,燕山八景更经得起推敲。

结 论

  其一、关于燕山八景的起始。

  无论方志,还是赋咏,均始见于元初,而明昌遗事说始见于明永乐年间,距明昌末220年,跨金元两王朝。且此前方志所列八景均有道陵夕照,道陵是金章宗之陵,在明昌年间乃至金章宗生前不会有此景名。所以说,明昌遗事说疑义颇大,不应作为定论。

  其二、关于燕山八景和燕京八景两个总称。

  燕山是千年不变的山脉名,而燕京是时断时续的过渡名称,且使用时间不长。燕山八景之目始见于元切。而燕京八景之目出现于清初,晚三个半世纪:出现此称后,清帝御制诗仍作燕山八景,两相比较,燕山八景更经得起推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5 , Processed in 1.10505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