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满族发式——两把头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徐海燕

    “两把头”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
    “两把头”的雏形发式为“软翅头”。梳全发于头顶,束之以绳,分成两缕,各用红线绳缠成两把,长约三至五寸,呈八字形双垂于脑后,后来由竖垂脑后逐渐演变成横卧头顶,于是发展为“两把头”发式,俗称“高粱头”。
    “两把头”为平髻,《旧京琐记》云:“旗下妇装,梳发为平髻日一字头,又日两把头,大装则珠翠为饰,名日钿子。”这种发式梳时将头发束在头顶,用红绒绳扎紧,然后分成两绺,左右横梳二平髻,一若横二角于后,由于其形状像一如意横在顶后,因此也称作“如意头”,望之如“一”字,又称“一字头”。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为小高粱头,若戴上扇形发冠为大高粱头。然后再将后面的余发绾成一个燕尾式的扁髻,让它长长的扁扁的,压在后脖领儿上,使与头上扁方合成T字形。前戴大红花,侧面垂流苏,姑娘则两面垂流苏。梳这种发式,脖颈必须挺直,因为这种发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脖颈的扭动。早期绾发式样比较简单,仅将头发分两把束于头顶,再随便戴上一些鲜花或通草作为装饰,这样既不会使左右两个发髻有重量负担,又耐人寻味。后期因头饰不断增多,发式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化。
    已婚妇女梳头时,把两鬓头发尽量往后梳,露出绞过的方鬓角(旧时女子出嫁都要把额头的毛发绞掉,形成方鬓角,俗称“开脸”)。两把头在满族妇女中被广泛接受,但遇有喜丧诸事,发式也会有明显的变化。在遇到丧夫时,已婚满族妇女会散开两把头和垂于脑后的燕尾,只用青布条把头发在脑顶草草地扎成一束,再分成两绺,松散地在头正中盘一下,余发任其散落下垂。外用包头的白布宽带绕头缠一圈,结于脑后,布带的两端长长垂下。人们一看到这种发式,就知道有重孝在身,死去的一定是其最亲近的人。这种发式在满洲风俗里被叫做“折头撂双辫”,是丧失丈夫的发式。要是儿媳为公婆戴孝,则分男左、女右,折头撂单发辫,以示区别。
     姑娘结婚时要用线类物品将脸、颈鬓部汗毛绞掉,叫“开脸”,并修整双眉,开始“上头”,即梳头翅儿,也就是两把头。在满族妇女中“上头”为已结婚的标志,年轻已婚妇女均梳这种头,现在六十岁以上的满族妇女多这样梳妆过。在满族人的喜事中,按满洲习俗,新娘一下轿即被四位“全福人”拥进洞房.换衣,上头,开脸,同时戴上双喜扁方和红绒头花。在满族的各个部落中,新娘上头的仪式大同小异,各有特色。如在满族的恰喀拉人中,新娘的“两把头”是由母亲和婆母一起梳成的。新娘离开家的时候,尚未梳妆,还是留着长发的姑娘。在新郎家举行婚礼之后,才给新娘梳妆。梳妆是由额娘(母亲)和额穆格(婆母)共同完成的,如婆母是寡妇,从此刻起便不能再说话。梳妆开始,母亲和婆母分别坐在新娘的两边,每人只梳“两把头”中的一个发髻,边梳边说吉利话。比如妈妈给梳左侧时要念叨:“挽左.髻,喜气满堂。”婆母给梳右侧时也要念叨:“梳右髻,’福寿绵长。”梳完头要戴头饰,母亲给戴支钗,要念:“插地钗,情深意重。”婆婆给戴只凤,念道:“戴只,凤,龙凤呈祥。”在民间,也有仅在婚礼的当日,在头上挽成一丫髻,插戴绒花,象征富贵荣华。“两把头”原只是普通旗女的发式,后来汉族妇女也有模仿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5:12 , Processed in 1.09361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