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满族发式——架子头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徐海燕

    随着满族妇女发式的不断复杂化,其头式也逐渐的多了起来。架子头发式便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因在髻中衬有架子取其形似,故称“架子头”。梳妆时先将头发梳成两个横长髻,即将整个头发平分为左、右各~把,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再以铁丝或藤条做成骨架,外边缠上青绸、缎绒,形似簸箕的钿子戴在头上,再用两条黑缎带系于颌下,使钿子可以十分稳固的戴在头上这种“架子头”是满族妇女出席隆重场合时的盛装,摘下钿子,便是平时的打扮。但戴荆子的抓髻式发式是用本人的头发梳理而成,分量重的首饰根本戴不上去,只能插几朵鲜花、绒花等分量较轻的装饰性物品戴,限制了头饰的大量使用。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经济的繁荣,满族妇女的传统发式也开始出现了由小到大的变化,由实用型向审美型发展。
    清中叶,是历史上称“乾隆盛世”的黄金年代。在此期问,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首饰制作工艺亦不例外。各种选用名贵材料制成的簪、钗、流苏、头花等首饰被源源不断地,牛产出来,这些做工精湛、式样新奇的首饰,极大地刺激了满族妇女追求美饰的心理。但要将这些金、银、珠、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的首饰戴在头上,分量相当可观,低垂的几乎于耳根齐的两把头就显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将这些华美的首饰戴卜去,一种新的梳头工具——发架应运而生。发架有木制的.有铁丝拧成的,样子形如眼镜架(一),梳头时,把头唪固定后,再把发架横放在头顶,用左右两把头发交叉与发架绾紧。中间用一横型长簪——扁方固定,然后用簪、钗、疙瘩针等长挺首饰把发梢与碎发固定牢,这样戴什么样的首饰都挺得住了。将头发盘结在架子上时,也常常因为头发不够多而需要充填上许多假发,使发式成为扁平型,双架或双角垂于两鬓间,脑后垂下一个似燕尾般的长发,清得硕亭《草珠一串》诗云:“头名架子太荒唐,脑后双垂一尺长”。诗下自注:“近时妇女,以双架插发际,绾发如双角形。曰架子头。”
    架子头在梳理时比较复杂,要放发架,将头发分扎两把,左右互缠,插簪戴首饰等,所以在满族的富贵人家一般都有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但满族妇女讲究自己动手梳妆,都以自己会梳架子头为荣。如果谁梳不好自己的头,就会受到长辈的责骂和周围人的嘲笑。至于伺候梳头的“妈妈哩”,不过是只管拿拿镜子,递梳篦,收拾梳头用具什么的。满族妇女那艳丽夺目的架子头,其梳理往往都是出自本人,即使皇宫妃嫔也不例外。北京故宫保存的道光朝《曼宁行乐图》中的妃嫔贵妇们的发式即是这种架子头。从图上看,陪同曼宁行乐于花园中的三位女子,每人头上都插戴着许多首饰和应时的鲜j花,两把头依然结实、稳固,高低适中。发架起到了不小的平衡作用。两把头后面及耳后垂发,梳理成扁平的燕尾。末端用发带束起,微微上翘。整个头型看去,像个待飞的燕子。年轻人梳架子头,要多戴艳丽的首饰,显出青春活泼的朝气。老年人梳架子头,首饰要选择质地高贵的,从而更加体现出端庄、富贵。头上梳架子头,又插戴大量首饰,走起路来多了份节奏感,不但要保持上身直立收腹,还不容头部、脖颈大幅度地随意转动,有助于封建社会淑女形象的塑造。但梳此发式的均是上层妇女,普通民女则多把头发绾至头顶盘髻为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5 01:10 , Processed in 1.11822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