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一条普通的胡同,一条死胡同。东面紧邻著名的法源寺,法源里胡同与法源寺寺庙及周边的建筑始建于唐朝,公元696年完成,最初,叫悯忠寺。清宁三年(公元1057年),幽州大地震,遭到严重破坏。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改寺名为法源寺。唐、辽时期,法源里是规模宏大的法源寺寺庙的一部分,这里是塔院、诸院、僧房及蔬圃库橱等院落。现在依然有侧门连通法源寺寺内。 胡同口有一个拱形顶屋,人们管它叫大门洞。大门洞两侧连接错落有致的庙房,地面四角镶埋着石础,上面戳立着涂抹红漆的松木圆柱,架撑着屋顶;横梁上勾画色彩斑斓的图案,隐含神佛的蕴意;简朴的青砖墙面上镶嵌一些砖雕,似花草树木,构思独特,韵味十足;屋脊为坡度较大的青筒瓦顶铺成。门洞很大,可以过辆汽车,路从门洞下穿过,路面是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条石铺成。每当人们走到这里,就会情不自禁穿过诱人的门洞,一直朝前走去。夏季门洞下,风很大,人们不时地在此乘凉避雨,闲暇时有聊天喝茶的,有下棋玩扑克的,嬉笑喧闹声传向了胡同深处。 法源里依仗着法源寺而名气渐盛。佛家的恶行得恶报,善行得善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思想,不知是否也影响着法源里的人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在这里随处可见。遇见迷路的香客,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亲自引领到寺门前。邻里之间遇到事情都互相关照,一家外出,其他隔壁街坊帮助照看家什。 不知不觉徜徉在胡同中,看到大门屋顶上的绿色琉璃瓦,屋脊上有吻兽装饰,山墙或影壁上,还有很多砖雕,内容以植物花卉居多,也有象征着吉祥、长寿、多福的动物纹样。看到每一院门前的兽口衔环抱鼓形门墩、覆合式柱础石枕石础,以及古老风格、形状独特的院门,具有典型的方正的北京四合庭院,你就会感到北京人的生活背景所依托的就是胡同,就是四合院,唯有巷深幽静的胡同、庭院式住宅才蕴含着别具一格的北京风味。它记录了几百年的民俗文化,描述了房屋主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同时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胡同与四合院那种独有的气质与魅力,胡同中发生的使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胡同院落情结的缘故。 这个胡同的四合院只是一般的小四合院。四合院中的花草讲究的是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透过院墙以及法源寺的屋脊看到银杏树、海棠树、丁香树、松树、柏树、槐树、核桃树等;闻到花草树木的芬芳。真可称为墙里开花墙外香。 法源里依偎着著名的法源寺寺庙,因这座古刹而得名。人们居住的房屋有些与寺庙的殿宇是一样的,它那古韵,那庄重,那气派,那灵气,与法源寺相辅相成。胡同院落构成京城的脉络,承继着故都的韵味,同时也展现着现代文明的触角,它是京城千百个胡同的一个,只不过这里的一切,都带有较浓厚的佛教味道。那寺院、那庙门、那石狮、那窗檩支撑着胡同的骨架;那经声、那梆音、那笑语、那梦吟流淌着胡同的热血。法源里胡同与院落曾经记载或正在延续这里的一些人与事,承载了多少人的喜怒哀愁。院中的红花绿草和院外的门墩扶手,特别是那铭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大门洞”,见证了不止一个家族的兴衰。从不回头的时光带走了很多胡同中的旧闻旧事,但胡同与院落文化却已然“定格”在人们心中。 出大门洞北侧的东西向的街,这里的人叫法源寺后街,过后街往西紧通著名的牛街回族聚集地区。它们依附在京城的怀抱中,闻听着首都的声息,伴随着都市的脉搏,同呼吸,共命运。京城的每一次动荡都扯动着这里的一切。大跃进的鼓号敲进了人们的耳鼓;自然灾害的瘟疫桎梏着人们的生命;“文革”的浪潮拍打着人们的思绪;粉碎“四人帮”的喜悦洋溢在人们的脸上。这个胡同继承的和吸取的,已经摄入人们的视野,这里的孩儿现如今也都有了下一代。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法源里的人就是一茬茬的在这条普通的只有一条出口、呈马刀形状的胡同里愉快地繁衍生息。人们“固守”在这条南城普通的街巷里,聆听着法源寺的钟声。胡同里充盈着纯朴善良与生气勃勃。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普通百姓。不知不觉中四合院已经变成“大杂院”了。这里改变了很多,学校搬走了,操场上垒起了屋棚,大门洞拆掉了,西边盖起了楼房。欣喜的是城市规划早已经出台,危旧房的改造已经初见端倪,街区绿地已经出现,胡同里的人更多了,法源寺的香火也旺盛起来了,这里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希望。 每每看到古色古香的法源寺,就会记起法源里以及它的大门洞,就会记起伴随钟声长大的胡同。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3 , Processed in 1.09888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