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一个住在王府井大街的王懿荣一家的故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孺,又字廉生,山东福山人,出身官宦之家,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署国子监祭酒(太学校长)。当初,日军犯我山东侵占威海、攻陷荣城、登州告急。王懿荣与家乡人民同仇敌忾,奏请还乡办团练保卫国土。事平还都,光绪特旨补授国子监祭酒,以彰其功德。 王氏国学渊博,擅书法,尤精金石训诂之学。一次他在用药时,发现一味名“龙骨”的甲片上刻有“文字”,似贞卜刻辞,乃追查药源,缘蔓求瓜,直至甲骨产地——河南安阳小屯村,乃大举搜购,他是发现、收集和研究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第一人。这一重大学术发现,公推王懿荣为首功,国际上把他发现“龙骨”刻辞的1898年作为中国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 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慈禧慌乱无措,紧急中想起王懿荣还乡办团练抗敌的功绩,临急抱佛脚,在御前会议上决定特命李端遇和王懿荣为北京团练大臣,组织人马抵抗联军。王氏明知败局已定,事不可为,但受报国之心驱使,毅然临危受命。当他率军在东便门抗敌不支溃败后,急返八面槽西侧的锡拉胡同的寓所,对家人说:“吾义不苟生!”先服毒,未能即死,复题绝命词于墙壁上,最后投院中水井,以身殉国。他的夫人谢氏和长媳张氏皆从死。 王懿荣生前所辑以《天壤阁丛书》刊行于世,还有遗著多种。民国间,由南林刘氏刊为《王文敏公遗集》八卷存世。文敏是王氏的谥号。清末民初,王懿荣在锡拉胡同的故居曾被立标志以示纪念。日寇侵占北京后,标志不存,令人遗憾。王懿荣博学精进,开拓了中国古文字研究中甲骨文一方新天地。他是清末杰出的学者,是无愧于太学生的尊长。他在腐败的官场中,致知力行,以身殉国,一门忠烈,为后世的中国文人树立了仿效的楷模。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崩溃前夕,王府井街头还上演了一幕除奸喋血的悲剧。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武昌起义。清廷惶恐无主,只得请“养疴洹上”的袁世凯回京就任总理大臣。他大耍两面权术,挟协清室和革命军蓄谋从中窃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912年1月16日上午11时45分,袁乘马车从东华门到外务部新衙门,车刚过王府井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突然一颗炸弹从茶馆里扔出来,袁的马车走得快,未被炸弹击中。袁惊魂未定,走到祥宜坊酒店门口,又一颗炸弹从酒店飞出,炸死袁的亲兵数人,袁的马车又未被击中,硝烟中,袁的马车疾驰而去,袁命得以侥幸保存。大批军警随后赶到,从出事地点搜捕到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等10人。其中7人是外国记者,被保出。张、黄、杨当日就义。 张先培,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人,北京陆军贵胄学堂学员,共和会北京分会会员,他联合18人组织暗杀团,推动国民革命。黄之萌,贵州省贵定县人,1910年来京参加暗杀团。杨禹昌,四川省资州(今资中县)人,保定师范学堂教员,同盟会会员。3人都是20多岁的热血青年,他们是国民革命的先烈,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为了永远缅怀3位英烈的功绩,北京人民把他们的遗体安葬在乐善园(今北京动物园)内,供后人悼念。 今天,当人们在繁华的王府井徜徉游逛时,是否知道这块炽热的土地上曾浸满先烈的鲜血呢?王府井不该忘记,幸福的人们更不该忘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55 , Processed in 1.08347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