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 ——唐孔颖达 “十王府街”奠基于元大都城,格局至今未变,长达700多年。有人说这个王府的历史更早,可上溯到隋朝燕王罗艺的王府。罗艺很有名,小说戏曲里说他是小将罗成的父亲。戏曲里的《对花枪》就是讲他阵前认妻的故事。这里曾发现遗留下的一座历经千年的影壁。其实这是附会之说,因为隋朝时罗艺镇守的幽州城在今天北京城的西南方。 那“影壁”是后来清康熙帝的十三子怡亲王府的旧物。十王府是怎么回事呢?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兴土木,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侍?有」???裁磐饨ㄊ?醺? U饫锏摹笆?踣 本褪鞘?醺???俏?逊馔醵?淳头?氐那淄豕簿咏ㄔ斓拇笳?海?允??冢?⒉皇鞘??醺?囊馑肌?/P> 它是紧傍皇城的一处皇子居所。后来顺理成章就有了“十王府”和“十王府街”的叫法。到了明末清初,就简化成“王府街”了。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京师“推行警政”、“整理地面”正式更定街段,改王府大街为王府井大街。这是一条毗邻紫禁城皇城墙的南北长街,北起灯市西口,南抵东长安街,全长780余米。时代更迭,这条路的南端曾长到台基厂,北端是今天的东四西大街,大家认可的还是中间这一段。 关于街上这口井,说法不一。附近井既有大甜水井还有小甜水井。到底是哪口井,有没有这口井,这口井又在哪里呢? 根据历史记载和《乾隆京城全图》中表明的位置,这口井位于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一组凸出街心的建筑物旁边。奇怪的是这口井为什么非要建在官街大道的中心呢? 明人笔记中说这口井“甘冽可用”在当时已很有名,建在路中正是交通的需要。过去人们出行或骑马,或驾车都离不开大牲畜,因此在大道要冲有条件的地方,常设有“井窝子”,供过往行旅客商的坐骑和驾车的大牲畜饮用。叫“窝子”是井周围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停留歇脚,类似今天加油站的服务区。井窝子正是道路交通的中继站。 这口井东邻东安门大街,是进出皇宫东华门的正路;西接金鱼胡同西口,穿过去就是繁华的东四牌楼南大街。井的北段,路不长,名曰“八面槽”,槽者——供四方八面牲畜食草科之石槽也。可见此井的社会效用很大。 老辈人还记得,在民国初年,这口官井有两个井口,井台是用青四丁砖砌的,井台上竖着一丈多高的井架。架子上的横木悬挂着一个滑车,滑车上缠绕着又粗又长的大麻绳,麻绳两端各系着一个大柳罐。 两个打水的工人站在井台上,用手拉着大麻绳,一上一下交替地从井里往上打水,打上来的水,专门用来泼洒王府井、东华门、八面槽、金鱼胡同等几条街道。当然位居闹市通衢中的水井更少不了消防救火的作用,王府“井”可谓位当其所,一身多职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8:29 , Processed in 1.10159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