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别让民俗文物在我们手中流失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北京是文明古都,其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全聚德的匾额、同仁堂的药罐、六必居的酱缸,当这些带有老北京商业行当印记的老物件出现在由北京民俗博物馆举办的“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的时候,我们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已经被历史湮没的老物件的重现,让拯救老北京民俗文物成了摆在我们每一个北京人、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课题。作为这方面的先行者,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在以它的实际行动向全社会发出呼吁:不要让民俗文物在我们手中继续流失———

  老北京商业民俗文物,是展现北京商业文化的重要窗口

  问:2005年东岳庙春节文化庙会上的“老北京商业民俗展”,在事先未经宣传的情况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这次展览的主办方北京民俗博物馆的负责人,您能不能谈谈当时为什么要选定这样一个展览主题以及它的产生背景?

  韩秀珍:北京是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城市商业史和商业文化史,传统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当今时代,如何挖掘老北京商业的文化内涵,继承优秀的商业文化传统,为今后的商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

  老北京商业民俗文物,是展现北京商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抢救濒危的北京商业民俗,发掘和整理老北京商业文化,文化部批准实施了“老北京商业民俗抢救工程”。2004年4月,我们北京民俗博物馆承担的“老北京商业民俗保护”项目,正式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29个试点之一;10月,又成为国家首批任务书签约项目之一。

  这次的展览是我们这个课题的第一阶段的初步成果,我们打算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课题,力求通过我们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把老北京商业民俗中优秀的部分继承下来并使其得到弘扬。

  问:据说从2004年4月份该项目正式列入课题,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到年底仅商业民俗文物就征集了500多件。你们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来征集呢?

  韩秀珍:我们博物馆有自己的文物征集小组,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到旧货市场、古玩市场上去搜寻。我们还设立了文物征集日,每到征集日都会有很多的热心者前来捐献文物,这当中既有民俗专家无偿捐出个人收藏,也有普通市民提供的自己家里的“老物件”。

  问: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咱们博物馆向社会征集的文物主要包括哪些?

  韩秀珍:我们北京民俗博物馆向社会征集的文物包括6大类:有关商业民俗的史料、文书、档案、老照片等;有关老字号的招幌、牌匾、广告、商标、账本、商品包装、各类用具等;有关三百六十行的实物用具、叫卖响器,如:冰盏、铜点、小鼓等;有关行业的行规文书、行业神像、拜祭仪式的各类文书、祭祀用具;有关商业经营的货币、度量衡、店铺的契约文书;老字号传人的口述材料等。十年后想看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民俗文物得到国外去,这种说法并非耸人听闻问:有些人认为保护民俗文物不如保护历史文物有价值,您对这样的观点怎么看?

  韩秀珍: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最鲜明的标志,被视为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仅是具体的文化遗存,更是生动的、鲜活的、存在于百姓生活之中、萦绕于百姓记忆深处,牵动着人们情感寄托的生活艺术品。它源于民众知识的积累,更关注民众的现实生活。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熙熙攘攘的人群,错落有致的街景,正是民俗博物馆所要体现的文化的魂和精神之所在。所以尽管我们是民俗博物馆,尽管我们的文物可能比不上历史博物馆的文物那样的珍贵、那样的富于历史价值,但是它却是真真切切地反映我们老百姓生活的佐证,同样值得珍惜。

  问:据我所知,在征集过程中由于经费有限、再加上受“收藏热”影响,许多文物流失很快,我们的征集工作遇到了不少困难?

  韩秀珍:坦白地说,我们现在才动手征集文物已经算晚了,但是我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管多晚,只要动手就还来得及。应该说咱们中国人不太重视自己的民俗文物,我们的很多民俗文物都被外国人收集走了。所以前几年就有有识之士对此发出呼吁,提出如果再不重视保护这些民俗文物的话,再过十年,想看看中国老百姓生活的这些民俗文物得到国外去看了。有人说这种说法是耸人听闻,但我觉得不是,它应该唤起我们的紧迫感。

  整个征集过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确实进行得非常困难,不过在这当中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不少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比如说,中国民俗协会的宋兆麟先生在民俗文物征集方面就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老人家亲自带领我们的文物征集小组成员,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到一些文物市场上去搜寻,不管冬夏,经常是早上五六点钟就出动,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找。不过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也是一上午都找不到一件,经常空手而回。有时候好不容易找到了,但是因为对方开价太高,我们经费有限,所以也只能再找。

  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工作人员看上了一把大铜壶,正好是我们展览所需的物品,但对方要价很高,工作人员又想给公家节约资金,所以当时就没买,想等等再说。可是没想到后来发现铜壶让一个日本人给买走了。当时我们的工作人员简直后悔极了,幸好后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又淘换到了一把那样的大铜壶。

  问:据说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了买一副“剃头挑子”还曾有过“四上八大处”的故事?

  韩秀珍:对,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有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去八大处玩,看见那里有一个销售部,老板用一副很完整的剃头挑子做装饰,回来就跟我们说了。我们博物馆当时正好想找这样一副完整的“剃头挑子”,只是一直都没找到。于是我们就决定派工作人员跟人家谈,希望能买回来。第一次去的时候,对方一听就说这是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多少钱也不卖。因为我们就缺这个东西,所以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死心。几个小伙子又去了第二次,跟人家老板磨,结果对方开出了一个天价,那意思还是不想卖,大家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我一听能开价了就是心眼儿活动了,于是让他们再去。第三次去跟人家死说活说,终于降了一半的价钱同意卖了。等到第四次,我们工作人员开车去拉的时候,当场又跟老板谈。对方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了,在价钱上又让了不少,而且还额外送了我们一些老物件。保护老北京民俗文物,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问:很多普通市民在得知咱们博物馆在征集民俗文物时也纷纷自愿捐献了自己的收藏,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发生在这当中的感人故事?

  韩秀珍:有一位叫董树森的老先生,通过报纸得知我们博物馆征集民俗文物后,就不断地给我们写信,寄来“老物件”,但是从不留地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找不到他,只知道他的名字。老人的默默支持让我们特别感动,所以我们下决心要找到他。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的干部找到了老人的家,带了些茶叶去看望他。但是老人看见我们来了并不高兴,他对我们说你们本来就没多少经费,与其花钱给我买东西还不如把钱留着用来征集文物,我不需要这些东西,也不需要你们的感谢,以后你们不要来了,把你们的钱留着去征集文物,把你们的时间留着去征集文物。

  凡是来我们这里自愿捐献文物的人,都是不求名不求利。像朝阳区区委党校有一个老干部叫徐桂伦,他的祖上曾是老家当地的知名人士,所以有很多祖传的珍贵文物。他捐献给我们的物品大大小小有七八十件,其中有些金银、翡翠、字画之类的东西,本身就有很高价值,要是拿到市场上去卖肯定价格不菲。但是他把这些都拿出来了,他说捐给博物馆、捐给国家,他心里面觉得踏实。

  问:这些捐献者的无私精神,相信也会给你们的工作带来极大动力?

  韩秀珍:是的,普通市民的大力支持的确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受到很大鼓舞。我由衷地体会到,保护老北京民俗文物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事。因为我们征集的文物是属于老百姓的文物,反映的也是老百姓的生活,如果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那这项事业就会进行得更加顺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23:00 , Processed in 1.08046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