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69]御用药材

2002-12-1 11:00| 发布者: 李国荣

    皇帝看病、吃药非同小可,御药、御药材的采购同样重要。清宫对御药、药材的采购和管理有极为严格的制度和规定。按照清宫的规定,宫内设有御药房,是采购、保管、供应宫中药品的专门机构,也是太医院专门的药库,由专门的管理大臣负责,还有主事、司员、库掌等官员。配药的叫“苏拉医生”,其实就是差役,有四十四人,还有招募的“民间医生”十七人。时至今日,宫中御药房仍给我们遗留下不少珍贵的实物,如当年宫廷备用的牛宝、马宝、猴宝、狗宝、蜘蛛宝等罕见的名贵药材,同仁堂制作的藜峒丸、紫金锭等药物,(图四:同仁堂制作的藜峒丸、紫金锭成药)有设计精巧、携带方便的药袋、药柜,早期西洋传教士进献给康熙皇帝的西药和葡萄酒。从当年御药房配制丸散膏丹的器皿和模具来看,西医科学在太医院已经广泛应用,如大型精细的人体解剖模型,化验用的显微镜,消毒用的蒸汽发生器,以及近代的一些西洋成药等。
    清王朝的宫廷用药十分庞杂。除皇帝、妃嫔等外,还有大批太监、宫女、侍卫等,总计万人以上,这些人的医疗保健用药量已经很大,再加上皇帝随时赏赐群臣和急用的药品,其需求量更是十分惊人。而且对药材的品质要求非常讲究,要求如此严格的这么多药材,又从哪里来呢?

    当然,皇帝要采购多少好药材也不是一件难事。为了确保药材的数量与质量,清廷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凡是出产药材的各省,每年必须按规定由药商给皇宫进送药材,并且在这些省区安排专门的官员承办。如康熙十三年(1674)浙江布政使陈秉直就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办理宫中药材。

    各省督抚大吏,为了讨好皇上,将当地一些上乘药材,每年按例向宫中进贡,如云南的茯苓,广东的桔红,四川的冬虫夏草等等。此外,辽宁、吉林等地山中产参,全部被清廷所控制,不得随意私挖。入山采参,要经户部发给信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许可证,否则按违法论处。可想而知,平民百姓有病哪能用上好药。

    御药材的采买主要来自北京一些药商,这样就更为方便、快捷。根据清宫档案记载,北京同仁堂就是供奉宫中御药的重要商号。雍正元年(1723)《上谕档》记载,雍正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需用药料和代制内廷所需各种中成药。”并规定每三个月进药一次不得有误,历年如此,直至清末近二百年。每次进药情况都有详细记载,如道光二十年(1841)同仁堂药商张大镛七月至九月承办的御药有一百一十七种,重二百一十六斤十二两八钱;十月至十二月,又进一百五十种,重二百五十二斤七两。同仁堂不仅供应御药房生药,后来它的丸散膏丹配方,也被抄录宫中。现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有光绪十一年(1885)六月初四日《同仁堂丸散膏丹配方》一册。全书首列碧云散,尾载益寿比天膏。其中有内科配方朱砂安神丸等七十四种,外科配方生肌散等四种,妇科配方七制香附丸等四十六种,儿科配方烂积丸等六种,伤科配方黎峒丸等两种,喉科配方清咽利隔丸等三种,眼科配方黄连羊肝丸等九种,共计一百零二种。各方中之药味、重量、配制方法,都一一分别标明。这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清宫秘方。有意思的是,也许因为该药号的诚信,除药物之外,有时甚至连宫中笔墨、纸张等用品也让他们承办。

    各处送来的药材,由御药房管理药库的官员验收后,存放生药库。药材合格经验收官员签发单据,药商才能到户部领取银两。生药库收到药材后一律交管理药库医官查验,经过挑选交给御药房,再由医生炮制备用。买办药材和发放药品名称,药房领用纸张银两及配方等,在御药房医药档案中都有详细记录。

    中药材中的不少种类要经过炮制以后才能入药,没有炮制前叫生药,炮制的好坏,对药性影响很大,弄不好治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少不了又有相应的制度与规定,来保证炮制的质量,因此选药地道,炮制得法,制作精细,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原则在宫廷中得到无以复加的体现。中药的炮制有的是在紫禁城的御药房进行,有的是在供药商号进行。

    为了保证炮制的质量,按照宫中御药房的规定,同仁堂派有专人承办内廷用药这一皇差,承办人持有内务府颁发的专用“腰牌”,以便随时进出紫禁城。由于有了这份官差,可以进出宫禁之地,又是进奉药物,出不得半点差错,所选之人必须非常可靠,这就要求择人十分谨慎,审查也十分严格。同治四年(1865)四月三十日,因同仁堂药商张洪病故,招新商张景云顶替时,由同仁堂担保,送御药房验明身份,才发给腰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1:30 , Processed in 1.08560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