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热闹闹,静悄悄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蓝翎

从电视里看北京老胡同的俯拍镜头很有意思,墙接墙,房连房,错落有致的屋脊仿佛灰色的波浪,联想到武侠小说中的人物蹿房越脊如履平地的描写,的确贴切。若是换成如今塔楼林立的建筑群,既蹿不上去,也越不过去,“没戏”了

可是,如果看北京街道的平面图,除了出于实用目的找地点查门牌,实在没多大意思。横一道,竖一道,弯一道,斜一道,像蛛网,能看出什么名堂来了然而,对于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即使面对地图,也会产生回忆或联想

鼓楼东大街路北的第一条大胡同叫宝钞胡同,再往东是北锣鼓巷。同是大胡同里套小胡同,为什么这条叫胡同而那条叫巷?不知其所以然。据说,在封建社会,这里有制造或管理宝钞的单位,故名。宝钞者,非金属货币的钞票也,有纸制、布制或皮制。“宝钞”二宇上或冠以朝代名,或冠以年号名,宋元以后方流行,便于携带或兑换。如今盛行崇拜与发财有关的宇或数,若住在这里,也许做梦会有元宝或大钞滚迸怀

从地图上看,宝钞胡同像一架鱼骨天线,从南往北,直通二环路。有边一排,依次为华丰胡同、琉璃寺胡同、净土(过去叫净土寺)胡同等。左边一排,依次为豆腐池胡同、王佐(过去叫王大人)胡同等。王大人为何改为王佐?是否同京剧《王佐断臂》里的那位王佐有关?或新社会里称“大人”不相宜?

1953年,我从山东调到北京工作,就住在王大人胡同东头的第一个大院里,但南门已关闭,改了东门,算是宝钞胡同了。宝钞胡同直溜溜,从南口一眼望到北端,只在这里向左扔了个小弯,再往前不远,即可登上城墙。北望郊外,苍苍莽莽平川地,远山如屏,隐约可见,尽可发思古之幽情,念天地之悠悠。

我对宝钞胡同的印象极好。天一亮,热闹闹:天一黑,静悄悄。闻不到铜臭气,相反,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古朴和文化的底蕴。

胡同南半段,有几家饭馆,小房子,小门面,小买卖,从早上的豆浆油炸鬼到晚上的馆钝烩饼,应有尽有。还有做衣服的,修鞋的,弹棉花的,拆洗被褥的。都对人态度和气,方便了街坊邻居

现在,有的人从影视上一看到小胡同,本能地反感:一股子小市民气,怀旧!其实不然,没有深入查访也。宝钞胡同里就不乏闻人。南头路西第一家,破旧的木栅栏门,不起眼,可院里住着《联绵字典》的编纂者符定一。中段路东一小胡同里的大院门口挂着“孔伯华寓”的牌子,名中医也。老北京的文化并不在森严的紫禁城里,而是从小胡同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这里还有一所北京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使胡同更显得热闹闹。其中一部分叫二部,学生全为高级干部子弟,后分出迁至圆明园,即一0一中;一部分叫三部,学生像普通中学一样;一部分是工农速成班,都是从华北区招来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准备速成后升大学。老教师云集,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热爱教育,倾力传授。学生对老师极尊敬,有礼貌,街上见到,侧身立,一鞠躬,先生好严名师出高徒,该校培养出来的名人有的是。他们正是从静悄悄的苫读中成长起来的

我虽是师大附中工农班的青年教师,但心志不专。为了躲避多礼的学生,我常走偏僻的草广东巷的那个小拐弯。这里恰是中央文学讲习所厨房的后墙,似乎从中冒出的烟气也有文学味。所长是著名作家丁玲,全国新冒出的青年作家,大都以能来此进修提高为荣。我不是作家,无缘而进,但学的是文学,对文坛则心向往之。怎么办?在热闹闹的胡同里静悄悄地苫读苫写吧。也许老天有眼,能给我一个机遇

我经常有意无意地看鼓楼和钟楼,但没看见老天,老天也没看见我,而历史伟人毛泽东却从中南海看到了我这个二十三岁的小青年。随着1954年批判《红楼梦研究》的龙卷风,我被刮进了当代文坛。幸耶,不幸耶?

宝钞胡同没有给我带来宝钞,但却使我认识到如何当一个摆脱精神贫穷的作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4 22:59 , Processed in 1.13604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