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喜爱中国书法艺术的人群中,至少有1万名男女,他(她)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别人,自己在年少之时,是被一位叫郭金铭的特级教师领入那个充满墨香的神奇世界中的。在无数的回忆之中,这样一个场景也许是很多曾经的学生不能忘怀的:站在讲台上的郭老师,在开课之前,先带领同学们坐正入境…… 满堂和气生嘉祥 郭老师的家在北京南城那条蜿蜒的马草河的南岸。走进那座几近简陋的板式塔楼,在昏暗狭窄的楼道里,我居然一眼就找到了那门上贴有大红纸,纸上写有一个清秀鲜亮福字的师宅。出来开门的正是京城书法界育人无数、榜上有名的教书先生郭金铭老师。面相神情都属少壮派的郭老师让我原本准备好的对一位年逾花甲退休在家的老教师的恭敬之词在这一刻竟然全无影无踪, 只好随着郭老师“您请进吧”走进屋里。郭老师的家堪称“陋室”、“寒舍”。京城里,多么不“与时俱进”的人也早给自家的地面铺上了廉价的地砖或复合木地板了,可郭老师家客厅的地面和门外楼道的水泥地却还是一对孪生兄弟;门也还是几十年前建楼时的原装,漆已完全褪色。屋内,找不到一件现代人崇尚的时髦物品,倒是阳台上那开得绚烂的花朵和那收拾整洁的厨房告诉来人,这是一个简朴但却不失生气,狭小但却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家。进门处的墙上,挂着郭老师的学生送给恩师的一幅自己的作品。那是用小刀细细刻在钢板上,然后印出来的一幅颐和园昆明湖的闲静秀美春色,雕功之细,堪与古人的刀法媲美。郭老师说此作品耗时一年才完成,被选做人民币的背面图案。站在这件作品前,你能体会到什么叫笔墨陶冶出的心境,也能想象出,在水墨浸泡中长大的学生与自己同样清雅的老师坐在这样一个简陋的客厅中,品着清茶,低声地谈论着世道。师生二人也一定从心底发出过如作家张承志那样的感慨:“望着如此下流的世相,你只能古文当中药,审美以养心,难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好在,多少年握着毛笔练就的心态让他们感慨过后还能回到那个平心静气的书画世界里……郭老师此时已悄悄递上一杯热茶。接过清茶的那一刻,我被郭老师身后那面墙上一幅令斗室生辉的书法作品吸引住——那是郭老师自己的字:满堂和气生嘉祥。郭老师说,这是古代一位诗人所作诗中的一句。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他应北京市政府之邀创作一幅书法作品,作为市政府送给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礼物。郭老师当时特意选了这句“满堂和气生嘉祥”。在郭老师看来,和气二字是小到一家一户大到一国一民都需要追求的一种状态。和气更是练中国书法者必备的素质。“心平气和才能坐定,坐定才能进而入境,入境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推敲其结构,书者才能揣摩运笔走向和力度……”由此,郭老师讲起了他的书法教学故事。 人神在眼字神在点 话题进入书法教学时,郭老师刚才那一脸的谦和开始化为兴奋的表情。而对于听者来说,接下来分明就是一堂难得的名师书法课。先说郭老师教过的孩子,小到四五岁,大到高中生,有一段时间,郭老师还兼着老年书法班的课。郭老师的讲台旁永远不会放一把椅子,他说这是他多少年教学生涯一直遵循的习惯,一切皆因做学问是既严肃又庄重的事情。站着讲和坐着说,在郭老师看来,那气氛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注重为人师表的他,对学生们的行为做派要求也十分严格。他规定,所有研习书法的学生见了老师都要鞠躬问候。老师批改好作业后,学生也要鞠躬辞行。学生学完下课离去时,要求桌面整洁干净,不留任何纸屑杂物。郭老师说,一个连举止行为都不得体的学生,他如何能坐稳坐正,踏踏实实写字呢?为了让年轻的学生们真正领悟中国书法的魅力,郭老师在正式讲课之前,每次都要带领同学们用十分钟的时间“入境”。他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拿笔写字之前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书四十余载的郭老师,没有遇到过课堂上乱哄哄的气氛,学生们也没有随便来又随便走的习惯。为学生讲解书法时,郭老师格外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他主张老师应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书法的奥妙,不赞成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随意阅读大量的名人碑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果今天的老师通篇用古文古话给学生诠释书法概念和章法,言必之乎者也,那样太老朽了。那不是孩子们年轻的心所需要的,孩子们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如何能把一个个字写好看。应教他们从楷书练起,一味追求狂草古怪,似乎并不妥……”也因此,郭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时,力求语言简练生动有趣易懂。课堂上的他,常爱把字比喻为一个人,“人身体的主要器官都在上半部,大脑和五脏六腑都在于此,而更重要的器官在左侧,也就是心脏。字亦是如此。” “汉字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发展的。必须重视第一笔的位置。” “人神在眼,字神在点”,“山有山峰,笔有笔锋”。当他这样向学生诠释书法之基本概念时,学生们没有听不懂记不住的。为了便于幼小的孩童记住相关的章法,郭老师自编了大量朗朗上口的歌诀。其中有这样一首:屋架坚固靠梁柱,字的骨体在横竖,人体灵活看手足,字体灵活看撇捺,弯折灵活添风韵,勾挑助点更有神。 深谙书法之道的郭老师感叹,研习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感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经他一说,才知道小小一个汉字里竟包含了长短、粗细、大小、疏密、俯仰、向背等多种矛盾。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找统一和谐的意境,这正是研习书法者所面临的挑战。“美就是和谐与比例,书法之美亦如此。”和笔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郭老师还常告诉自己的学生,在学写汉字的过程中其实还可以挖掘出人生的很多道理。对于郭老师自己来说,教书法的过程便成了净化自己心灵的过程。他告诉我,自己一生最大的安慰就是一批学生成长起来了,“当年的书法课给学生们构筑了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学生们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 1991年,时年49岁的郭金铭因其丰富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被评为北京市书法特级教师,是当时特级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郭家客厅那不宽敞的墙上,既没有悬挂着主人与名人的合影,更没有名人赐给主人的题词。有朋友曾告诉我,著名文学家茅盾在世时看了少年郭金铭的书法作品,曾为郭老师题词:少年书法之英。问及郭老师此事,他好像刚刚记起似的,到里屋翻找了半天才找到这题词。围绕这题词,郭老师也没有绘声绘色地讲述出一个与名人交往的故事,只是轻描淡写地交代了几句:我和他见过面,他觉得我的字写得不错,就给题了个词。 浏览郭老师四十余年的笔墨教学生涯,发现其中“光宗耀祖”的事儿真不少:任宣武少年美术馆馆长。为伟人后代作书法启蒙老师,创作的优秀作品被各种机构博物馆收藏。荣获首都五一奖章,被评为特级教师,曾辅导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男女老幼无数。作为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待遇……再回头看郭老师那既无洋房别墅,又无名车名表的水泥地世界,似乎有些令人费解。我问郭老师,教了四十多年的书法,桃李满天下,获得了无数荣誉,退休时没想到办个展览吗?他说办了,地点是自己老父亲的那套一居室内,观众主要是自己的亲戚家人。他解释说,这样做主要想把自己这些年从事教育所获得的一点成果给家人做个汇报。从那平淡的话语中,听者能体会到郭老师对这样的汇报多么认真对待,却从未想到借自己退休之时,借某著名展览馆之地,邀请各界领导名流参加开幕展,合影留念,为自己日后提高身价大造声势。赠人墨宝时,郭老师那态度也是令人感觉过于“叫真儿”。不少书法大师们在各种需要的场合随手就写,随手就赠。可郭老师却认真地告诉我,他发现,一个月中,自己精神状态的最佳时段是上旬,所以他很固执地要在这能出“好活儿”的时间段里大书特书。状态不好时出的作品被他称为次品,在他看来岂能送给别人。多少年,郭老师记不清送了别人多少幅作品。有些人一要再要,郭老师也从不一口拒绝,而是诚心诚意地为人家耕耘,且从不问对方是拿去送礼买人情还是真的为让自家的哪面墙生辉。送人墨宝时,为人忠厚老实的教书先生也不懂提个条件,请来人日后关照自己。最不能让人理解的是,送人的作品,张张都装裱精致,不因人物大小而刻意为之。在精明者看来,这简直是太不老道的做法:赠人墨宝已是给了对方很大的面子,怎能再自掏腰包去为他精装细裱? 问郭老师这些年最在意什么?他说作为一个研习书法之人,最在意自己的字是否得到真正的认可;作为一名教师,最在意是否树立了好的口碑。无论做人写字教书,他都愿意踏踏实实,不炒作自己…… 浸着墨香的郭家 我问郭老师,他的书法兴趣和功底是否属祖上传承?郭老师说,郭家上几代并无专业的书法家。当初, 做会计的家父敦促儿子勤练书法, 也未敢有望子成龙之心。用郭老师的话说, 父亲的初衷只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小商人,而过去做商人就得有会写会算的功夫。儿时就读于天津耀华小学的郭金铭,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要完成三行小楷字,一篇毛笔大字。郭老师还记得,那时教大字课的都是穿长衫的老先生。郭老师告诉我,自己的爷爷也是个颇有品位的商人。他老人家十分珍爱传统文化艺术,曾收藏了大量古典线装书,“那时家里存有大量的碑帖和各种艺术品,仅各种扇面就收藏有百余把。小时候,家里的《三希堂法帖》都是放在精致考究的硬木盒子里……”在郭老师的笔墨人生中,家里惟一的叔叔是被他视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郭老师指着照片中那风度气质颇佳的长者介绍说,那就是自己的叔叔,他曾在大学做教师,偏爱写诗作画。叔侄俩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书法和绘画了。写得一手好字的叔叔给了年少之时的郭金铭很多具体的指导和点拨,被他视为家中可交流的长者和恩师。 说到自己的家世界,郭老师诙谐地说夫妻俩的专业属一动一静,夫人是一位退了休的音乐教师,性格十分开朗。郭老师笑着告诉我,有时,在这么小的一个单元房里,夫人在厅里热热闹闹地练嗓子,而他就在隔壁房间里静静地写着字。“我们从未有谁干扰了谁的感觉。或因此产生什么矛盾……”郭老师的一双儿女也都在童年时期得父亲的亲自教诲,研习书法,都写得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刚刚当上了爷爷的郭老师,对才5个月大的小孙女已经给予厚望:“她应该是我未来的一个学生!”我忙说:希望不是关门弟子。闻此话,郭老师感叹起现如今,搞书法教学之难,难在学生只听课而不练字了。“没有大量的实践练习,怎么能写出功底过硬的一手好字呢?” 临走,郭老师悄悄地把一本由他执笔编写的《红模字柳公权楷体》放到我的口袋里,还告知里面有他自编的各种歌诀,对小孩子学习书法十分有用。其意不言自明:希望我们这些有后代的人,能给自己孩子年轻的生命中早一点注入一些文化养分,收获几许墨香墨韵。对于郭老师的这番苦心,我只有代后人鞠躬致谢了。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41 , Processed in 1.13198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