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禅房花木深春游法源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瑞锭

    法源寺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不是因为它绵长的历史,也不是因为它的古树古物。我想最主要是因为我去的时候先看见的是庙里人留在地上的鸟食,在殿里到处跑的灰兔,还有站在枝头的鸟。

  法源寺有一种不是物质的“静”的感觉。这是一种难以说明白的感受。就像是蓝天白云底下,绿草郊野之中,一刹那的忘我。而法源寺把那一刹那给留住了,让人一进来就碰得满头满脸。

  法源寺位于宣武区,而宣武区历史上是文人们郊游踏春的热点。区内的庙宇留下了不少名人游览的故事。法源寺的丁香诗会就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的文学活动。但是我又觉得把法源寺看成是踏青的地方,是不足以概括法源寺的。在文学上、佛学上、附近居民的生活上,它都有,或许是曾经有,深远的影响。唐朝的古老建筑早就没有了,诗人们也早就离开我们;法源寺这个1300多年的文化地标,留下的更多的是一重氛围,一种吸引。这里面不光是怀缅从前,不光是欣赏古物;更多的是对对宣南文化的留恋。那是一种文化人对生命的热诚,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而成的一种特有氛围。

丁香诗会的前世今生
 
    4月初的京城,法源寺的丁香花还未盛放,淡紫、细弱的花蕾却掩映在新绿盎然的枝头。再过5天,又一届丁香诗会即将在法源寺举办,到那时,丁香将完全盛放。

  此时,到法源寺踏青,不仅有丁香,还有郁郁葱葱的唐松宋柏和银杏围绕,带给游人“禅房花木深”的意境;海棠,虽然花季与丁香有别,但古朴的寺庙建筑、佛像、藏经阁等古迹,却能弥补游人未能看海棠的缺憾。

  法源寺的丁香诗会是跨朝代的诗坛盛会。老日子里,每年在丁香花开时,法源寺的师父们就会准备斋饭,广邀当时最有名的诗人来一同赏花吟诗。从1914年著名的"百人丁香诗会"在寺内举行,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最后一次在1924年4月26日举行,著名诗人徐志摩陪同诺贝尔奖得主泰戈尔在古刹法源寺里吟诗喝酒赏丁香,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所有这些都赋予丁香诗会一个个美丽的故事。88年后,丁香诗会被关心宣武文化的学者专家们再次提了出来,新中国的第一次丁香诗会也就在2002年举行了。

  从前宣武区有三多:会馆多,科考举子多,汉官多。因为“读书人”的密集,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以宣南为基地的诗会诗社,光是以宣南诗社为名的诗会在历史上就出现过十几次。诗人们来宣武区是踏春郊游,诗兴发则吟诗喝酒。抑或是仕途不快,趁春游离开皇城,借诗借酒一抒己怀。

  宣武区作协主席、宣武区图书馆馆长李金龙自2002年的第一次丁香诗会,就是大会的组织者,复会的报告也是他写的。据他介绍,法源寺是诗人聚会的热门地点,曾留下足迹和诗篇的名诗人包括了黄景仁、龚自珍、顾炎武、纪晓岚等。

  现在宣武已经成为了市区的一部分,踏青的感觉弱了,但是重开的丁香诗会的形式还是比较轻松的。在法源寺的丁香花前,诗人们三三五五地围桌而坐。有些来之前就写好了诗稿,有些就即兴地作起了诗。

  看来轻松的活动,其实背后的工作也是不少的。记者到访的一天,李金龙正为诗会和其他的公务忙着。他告诉记者举办诗会是一个跨7个部门的大活儿。但是他还是乐意做的。“研究、挖掘、整理、普及宣南文化是我的使命。”李金龙说,“我们每年会发100个邀请,但是参加人数基本上都要超过这个数。”

  从过去的记录可以看到不光北京的诗人对丁香诗会感兴趣,外地的诗人,本地的群众,都自发地来了。电视台也来作过报道。李金龙说,记得去年因为电视台要来,他为联系丁香花盛开的情况,颇下了很多工夫。
 


  这种氛围又不是死的,是活生生的。看看“悯忠寺遗址广场”上的老人家,看看中国佛学院的年轻学生,他们就是这种活生生的氛围的载体。这不是文人在乱扯,是我真的觉得这样。北京到底是不一样的。但是好像开出租车的尚师傅,虽然在这附近长大,却从来没进去过法源寺,可能也没感受过这种氛围的存在。所以我是不愿意很规矩的把法源寺的报道就做成是古寺、古诗。

  想以一己之力表明千年的历史氛围,可能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最好还是挑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让大家自己去看一次。

 今年的丁香诗会将会在4月10日下午2时30分到4时30分在法院寺里举行,主题是“迎奥运”。今年更会同时举办首届的丁香书画笔会。

  闲话丁香

  丁香史话

  丁香为落叶乔木或灌木(Sy-ringa Oblata),属桃金娘科常绿乔木。通称丁香,因其花筒细长如钉,花香浓郁,故得此名,别名百结、情客、鸡舌等。其枝叶茂密,生命力强,耐寒耐旱,盛开时满树都是花,且非常之香。

  丁香,在观赏花木中也久负盛名,姿容媚秀,花繁香浓,人们称它为朴素而内秀的花中君子。于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丁香也占有一席之地。大概是由于丁香花朵纤小文弱,枝条细长柔软,又经常缠绕在一起,很容易给人们一种情思百结之感,因而给历代骚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有关"丁香结"的诗句,给它取了"情客"、"百结"的雅名。

  中国培植丁香的历史能上索到2000年以前,在绿化中使用得也比较多,就是现在很多小区也会种上几棵。北京植物园有一个很有规模的丁香园,收集丁香20余种、1000余棵。每年4月和5月都是赏丁香的好时间。

  错点丁香

  在全球范围内,“丁香”(Clove)是作为一种名贵香料而广为人知。不过这种“丁香”和法源寺里的丁香并不是同一种树,只不过中文通俗名称相同罢了。“丁香”味浓强烈、单独食用味道辛辣有苦味,与食物烹调后转为甘甜。作为香料的是“丁香”将开未开的花苞,且必须要在花苞从绿转红的时候摘下来晒干。丁香原产于印尼摩鹿谷群岛,现主要产于东非桑吉巴岛,当年由印尼出口到欧洲须经由遥远的丝路或是波涛险恶的海上香路,这使得丁香在中古欧洲有着极富贵的身价。公元1363年,挪威兼瑞典女王遗产的清单就有“丁香750公克”的记载。

  法源寺的丁香美

  法源寺的大雄宝殿前前后后有数十株丁香树,大约占地六千七百多平方米,据说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其种类繁多,花色各异,有黄色的、白色的、雪青色的和蓝紫色的,号称香雪海,曾与崇右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丁香的美,自然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前往。并且以它的丁香诗会而在文学界有较高的知名度。

  泰戈尔在丁香诗会

  摘自黄蕙玲著《人间四月天》

  四月二十六日,泰戈尔应北京佛化新青年会的邀请,由梁任公、陈宝琛和徐志摩陪同,去宣外南横街法源寺进香参佛,并参加了赏花会。
  进入二门,一股馥郁的香味扑面而来。几百株丁香,白紫相杂,正在阳光树影下怒放盛开,弥漫着一种宁静的香雾和暖洋洋的浅紫淡碧的光晕。泰戈尔和徐志摩的脸上绽出了孩童般的欣愉。

  僧人们在丁香树丛前摆下了一只只蒲团,泰戈尔等盘腿而坐,面前的矮桌上放置着香茗果点。

  暮色和香雾溶成一片了。大家请泰戈尔回城。老诗人用力地摇头,执拗地说:“不,不,我不走。我很少有这么高的兴致,我要在这儿坐到深夜好好领路丁香花香和夜色;求求你们,别夺走我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志摩陪老诗人留下。他更把这看成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夜深天凉,志摩将准备好的大衣给泰戈尔披上。花香茶醇引动了诗情。泰戈尔放下手中的瓷杯,低低吟道:

  你把我的心纠缠在一百条爱的绞索里,

  你这是玩的什么把戏?

  我的心不过是个微弱的生息,

  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绳索来把它捆起?

  每时每刻和每个回合,

  你都用你的诡计把我的心资去,

  而你却什么也不前给予,窃心者呵,你!

  呵,残酷的造化天地!

  我到处流浪把你的心儿寻觅;

  那么多的花朵,那样的光芒、芳香和歌曲,

  可是爱又在哪里?

  你躲在你那美的富裕里纵声大笑,

  而我则独自哀哀哭泣。

  法源寺文物古迹

  玉海

  玉海,原来其实是皇家酒缸。法源寺玉海的玉料为南阳独山玉。相传,这个玉海有着悠久历史。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忽必烈入主京城后,为大宴群臣犒赏将士,特令数十名工匠开采整块玉料,精雕细刻制成了渎山大玉海作为酒瓮。渎山大玉海墨绿色带有白色花纹,周身雕刻海水江牙及海龙、海马、海猪等,高近1米,周长近5米,重达3.5吨,可贮酒三十余石,被摆放在琼华岛万岁山上的广寒殿中。

  明朝万历七年端阳,广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及其底座被运走,流落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内。真武庙内的道士不知玉海为何物,就当成腌菜的大缸使用。某日,乾隆皇帝到真武庙游玩,发现了玉海,认为是国之重宝,于是命工匠将其4次修缮,并搬运到北海团城承光殿中安放,但是玉海底座却依然留在真武庙中。乾隆十四年,乾隆皇帝下令仿照渎山大玉海雕刻了一个“石海”,放置在真武庙中原先玉海的底座上,现在这个“石海”和底座保存在法源寺的毗卢殿前。
  佛像

  法源寺里的大悲坛里陈设的佛教文物最多,有历代佛像和历代石刻、铜铸、木雕及陶瓷等珍贵佛教艺术品。据说明,它们是东汉时代的陶佛像座、东吴时代的陶魂瓶、北齐的石造佛像、唐代的石佛、五代的铁佛、宋代的木罗汉、元代的铜观音和明代的木雕等。清朝的艺术品数目就更多,连走廊和殿前,也都摆放着铁或青铜铸的钟、炉和狮子塑像。如位于殿前的大石钵。

  悯忠台

  位于大雄宝殿后的悯忠台(亦称观音阁、悯忠阁),是唐太宗为追悼将士亡魂所建,在佛寺中仅法源寺所独有。

  大铜钟

  法源寺大殿东侧有一口大铜钟,高两米多,铸造精美。钟身内外铸满梵、汉文经咒和一千多个资助建庙人的姓名。传闻这些经咒与大钟寺的大钟上所铸经咒相同,不同的是大钟寺的大钟没有咒题,这钟上标明了咒题,因而给大钟寺的大钟的经咒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藏经楼

  也称为“紫檀千佛殿”,是法源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上下两层。楼内陈列着紫光檀千佛和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楼前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银杏树和两棵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

  法源寺

  植物盛会

  法源寺的好花好树其实不止丁香。在法源寺的丁香还没有名气的时候,那里的西府海棠就已经受到游人的称誉。现还存有两棵在藏经楼空地前,有几百年历史的银杏树依旧茂盛。

  唐松宋柏

  天王殿前的老松树据说是唐朝遗物,而天王殿之后的柏树是从宋朝留下来的。如果是真的话,唐松就有了1300岁以上的高龄,宋柏也是近900年了。

  银杏树

  银杏树,在我国有“活化石”之称。在藏经阁前的古银杏树,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这株古树有数百年的历史,依然枝干挺拔,树冠如盖,遮盖了半个庭院,给人以“禅房花木深”的感觉。

  海棠

  藏经阁前的两株西府海棠,是乾隆年间栽种的。清代诗人龚自珍还曾经为它们做了一首调寄减字木兰花的词,“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佛像

  法源寺里的大悲坛里陈设的佛教文物最多,有历代佛像和历代石刻、铜铸、木雕及陶瓷等珍贵佛教艺术品。据说明,它们是东汉时代的陶佛像座、东吴时代的陶魂瓶、北齐的石造佛像、唐代的石佛、五代的铁佛、宋代的木罗汉、元代的铜观音和明代的木雕等。清朝的艺术品数目就更多,连走廊和殿前,也都摆放着铁或青铜铸的钟、炉和狮子塑像。如位于殿前的大石钵。

  悯忠台

  位于大雄宝殿后的悯忠台(亦称观音阁、悯忠阁),是唐太宗为追悼将士亡魂所建,在佛寺中仅法源寺所独有。

  大铜钟

  法源寺大殿东侧有一口大铜钟,高两米多,铸造精美。钟身内外铸满梵、汉文经咒和一千多个资助建庙人的姓名。传闻这些经咒与大钟寺的大钟上所铸经咒相同,不同的是大钟寺的大钟没有咒题,这钟上标明了咒题,因而给大钟寺的大钟的经咒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藏经楼

  也称为“紫檀千佛殿”,是法源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上下两层。楼内陈列着紫光檀千佛和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楼前有一株树龄数百年的银杏树和两棵乾隆年间种植的西府海棠。

  法源寺

  植物盛会

  法源寺的好花好树其实不止丁香。在法源寺的丁香还没有名气的时候,那里的西府海棠就已经受到游人的称誉。现还存有两棵在藏经楼空地前,有几百年历史的银杏树依旧茂盛。

  唐松宋柏

  天王殿前的老松树据说是唐朝遗物,而天王殿之后的柏树是从宋朝留下来的。如果是真的话,唐松就有了1300岁以上的高龄,宋柏也是近900年了。

  银杏树

  银杏树,在我国有“活化石”之称。在藏经阁前的古银杏树,恰恰体现了这一点。这株古树有数百年的历史,依然枝干挺拔,树冠如盖,遮盖了半个庭院,给人以“禅房花木深”的感觉。

  海棠

  藏经阁前的两株西府海棠,是乾隆年间栽种的。清代诗人龚自珍还曾经为它们做了一首调寄减字木兰花的词,“人天无据,被侬留得香魂住。如梦如烟,枝上花开又十年。” 

 诗文

  清代诗人咏丁香

  杂感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

  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

  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

  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

  春鸟秋虫自作声。

  诗人简介

  到法源寺的诗人名家,除了当时得令之人外,还有穷困潦倒的。就像乾隆年间的诗人黄景仁(1749-1783),虽然很早就诗名盖世,但在仕途上却一直屈屈不得志,他就曾经在法源寺养病。最后在去西安投靠毕沅的路上,死于山西运城。

  黄景仁的诗中以《都门秋思》最为有名,但上面的这首诗,可能更表达出诗人穷困潦倒于寺院养病时的思想。

  当代诗人诵丁香

  法源寺的丁香开了

  塘萍

  法源寺的丁香开了

  是在早晨

  晨风里

  一团团的彩雾

  一片片的流云

  法源寺的丁香开了

  是在黄昏

  晚风里

  一枝枝的玉影

  一阵阵的清香

  法源寺的丁香开了

  吸引来这么多

  爱诗的人

  爱花的人

  丁香温暖着诗

  诗感觉着丁香

  诗与丁香

  让一千四百年的法源寺

  沐浴着

  京城最美的春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22 , Processed in 1.09729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