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安阳)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至今仍保存比较完整的古老都市。北京作为全中国的统一政治中心虽然只有700余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个古老城市,以及区域性的方国都邑来说,则至少有3000余年的历史了。北京在古代称蓟城,先秦时期曾是燕国都城;秦为广阳郡治所;西汉先后为燕国、幽州燕郡、广阳国、广阳郡治所;王莽时改广阳国为广有郡、蓟县为伐戎,蓟城仍为治所。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省广阳国并于上谷郡,和帝永元八年(96年)复置广阳郡,蓟城又恢复为广阳郡治所。自曹魏以下,蓟城或为幽州燕郡治所,或为燕国治所。十六国时期,前燕鲜卑慕容儁还曾一度在此建都6年(352—357年)。隋大业三年(607年)废幽州为涿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为幽州,治所均仍在蓟城。唐代,蓟城又称幽州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幽州为范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范阳郡为幽州,蓟城仍先后为郡、州治所。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为南京,建为陪都,又称燕京,蓟城则称南京城或燕京城。金朝灭辽以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展其东、西、南三面,次年竣工。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迁都于中都城。元朝灭金以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二月决定以金中都城东北的原辽、金离宫为中心,修筑新城,次年(1267年)正月兴工。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定为京师。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都城基本竣工,历时18年。明初改元大都为北平。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名北京,为陪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北京为京师,宣布迁都。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从南京迁都北京。明朝占据元大都之初,即洪武元年(1368年),将北城垣南缩五里至今北京德胜门、安定门一线。明成祖决定迁都北京后,永乐十七年(1419年)又将南城垣向南拓展二里至今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一线。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边警日急,于是增筑北京南部外城,全城形势遂成“凸”字形。清代相沿不改。 据史籍记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蓟城的城郭、宫殿曾屡遭破坏。例如,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为防止六国旧贵族据城叛乱,下令“坏城郭,决通堤防”①。当时秦始皇正东巡碣石,近在身边的燕都蓟城城郭当然难以幸免。十六国时期,公元314年羯族首领石勒攻陷蓟城,杀西晋幽州刺史王浚,“焚烧城邑,害万余人”②。城中宫殿,付之一炬。事隔70余年,公元385年,后秦幽州刺史王永频为后燕将军平规所败,临逃跑前,“遣昌黎太守宋敞焚烧和龙(今辽宁朝阳)、蓟城宫室”③,蓟城再次遭到破坏。辽金之际,公元1122年金人陷辽南京,(即蓟城),临撤离前亦“大毁诸州及燕山(即蓟城,宋称燕山府)城壁楼橹”④。但是,随着政治权力的转移,根据新统治者的需要,蓟城在战火之后,又往往能得到修复和发展。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公元前209年韩广受燕国旧贵族推举,据蓟城自立为燕王,在位4年。为据地自固,韩广当修复被秦始皇平毁的蓟城城郭。公元350年前燕慕容儁攻取蓟城,公元352年并以蓟城为前燕国都①,铸铜马、建碣石宫,多有营造,消除了曾被石勒焚毁的痕迹。公元389年后燕以长乐公慕容盛镇守蓟城。慕容盛又修复了被前秦幽州刺史王永焚毁的蓟城旧宫②。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城市的设置,特别是早期城市的设置,往往主要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但是,当决定在某一地区设置城市以后,其在该地区内的具体位置却是由周围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就明确提出了选择城址的标准。其“乘马篇”云:“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度地篇”云:“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都,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向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水之泻,因大川而注焉。”质言之,合理的城址应是既能保有充足的水源,又能有效地避免洪涝之害的傍山临水高敞之地。 城市的生存和水源有密切关系。历史上曾有很多著名城市,或因河流改道而废毁,或因水源枯竭而衰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古都,无不依傍大河、大江而持有丰富的水源,如安阳殷墟之有洹河,洛阳之有洛水、瀍水、涧水,长安(今陕西西安)之有渭水,大梁(今河南开封)之有汴水,南京之有长江,临安(今浙江杭州)之有钱塘江,北京之有永定河(古称?水)、高梁河、西湖(今北京广安门外莲花池)。北京古代城址的变化和河流水系的变迁有密切关系。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的西周燕国都城之所以被放弃,主要原因是其距圣水(今大石河)出山口不远,城南端常遭水患的缘故。元朝之所以放弃金中都城(位于北京广安门一带)而于其东北别筑大都城,固然有中都城过于残破等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原金中都城所依赖的莲花池水系水量严重匮乏,不能满足作为全中国统一政治中心的元朝京师的城市、宫苑用水,更不能满足每年供应三四百万石粮食的漕运需要。因此,金中都城东北的高梁河(?水故道之一)水系上的辽、金离宫旧址就成为建筑新都城的最好位置。 历明、清两代,北京城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规模宏大、壮丽的都市。雄厚高大的城墙,整齐的街道,气势恢宏的宫殿群,遍植奇花异卉、设计绝巧的宫苑,星罗棋布的民居,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表现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3:44 , Processed in 1.09572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