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唐幽州城内子城和建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日下旧闻考》卷六十《城市·外城西城二》载唐会昌六年(846年)采师伦《重藏舍利记》云:“智泉寺……子城东门东百余步,大衢之北面也。”智泉寺在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之东,后改称延寿寺,今已不存。凭藉悯忠寺的方位,可知此子城当在今北京法源寺以西。前已述之,唐碑云悯忠寺处幽州城东南隅,故子城位置当是幽州城内西南隅。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子城之称,据史籍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各州军府于城内筑子城,成为常制。此子城位幽州城内西南隅,其东、北两面城垣在城内,南、西两面城垣即傍幽州城。采师伦《重藏舍利记》碑称子城有东门,估计北面也有一门。《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称幽州蓟城“开十门”。如果除去其中子城二门,则唐幽州城应有八门,即每面城垣开两门,这和《辽史·地理志》中记载的辽南京(即唐幽州城)城门数目也正一致。中国古代城市的一般规划布局,对应的两座城门之间应有直道相通,全城街道呈棋盘状。唐幽州城既有八门,理应至少有四条东西和南北交错的主要街道。此外,相邻的两座城门之间也应有所谓“顺城街”,以便防守运兵。《晋书·王浚传》载,西晋幽州城内有两条西行大道。其实,南北方向也至少应有两条大道。在子城筑起以后,西行大道中偏南的一条和南北大道中偏西的一条即不复能直通城外,而分别与子城东门、北门相对。其中西行偏南的大道也就是悯忠寺、智泉寺南临的大衢,即今北京宣武区南横街一线。

    安史之乱以前,唐幽州(范阳)都督或节度使的府衙就在幽州城子城。《旧唐书·庐江王瑗传》载,唐初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等被杀。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系故太子李建成一党,欲据幽州反,“(王)君廓领其麾下登城西面,瑗未之觉”,兵败被杀。正因为当时大都督府在子城,而子城西、南二面即幽州城城垣,所以王君廓登城西垣即可俯控子城,杀李瑗。

    安史之乱中,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大燕皇帝,改幽州(时称范阳)城为燕京,以子城为皇城。《安禄山事迹》载:史思明在子城“置日华等门,署衙门楼为听政楼,节度厅为紫微殿”。日华门是出入皇城的主要城门,《蓟门纪乱》、《河洛春秋》记述安史乱事屡屡述及。如《蓟门纪乱》载,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后,蓟城内乱,“(张)通儒与(高)鞫仁领兵十余人入其日华门”。向润客奉史朝义之命返幽州,“鞫仁严兵不出……待之于日华门”,等等。此门从命名来看,应在东侧。唐西京长安宫城的东门即称日华门,史思明僭即帝位,为自尊崇,必然一切仿照唐朝制度。据此,所谓日华门当即原子城东门。子城上又有逍遥楼。

    唐幽州城内的建筑,史籍中亦有零星记载。《安禄山事迹》卷下载,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安禄山称帝,以幽州城为东都,“署其城东隅私第为潜龙宫”。注云:“其第本造为同罗馆,前后十余院,门观宏壮,闱阃幽深,土水之瑰丽,黝垩之彫饰,僭拟宫室”。依此,幽州城东应有同罗馆,后改为安禄山私宅,其后又改称潜龙宫。《蓟门纪乱》云:“史思明留骏马百余匹在其厩中……每日则于桑干河饮之。通儒将入,潜令康孝忠以数十人持兵诣饮处,驰取其马,闭于城南毗沙门神之院。”毗沙门神又称多闻天,是佛教护法四天王之一。古代北方以毗沙门神为随军护法、乞胜利之神,其像十分威武,右手持戟矟,左手托腰上,脚踏二夜叉鬼,面作甚可畏形。唐幽州城是北方军事重镇,其置毗沙门神寺是理所当然之事。该寺在幽州城南,既然可藏匿百余匹马,规模当亦十分宏大。幽州城内有宴设楼,即原蓟丘搂,其址在幽州城内西北隅。陈子昂《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诗云:“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岭。……”陈子昂又有诗题为《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序云:“蓟丘故事,可以赠言赋诗,登蓟楼,送崔子云尔。”以诗题和序文对照,更可证明蓟丘楼即在幽州城西北隅。唐幽州文武官员常在蓟丘楼设宴赋诗,故后又改名宴设楼。

    唐幽州城又有临朔宫遗址,是隋炀帝发动辽东之役时的行宫。据《隋书》记载,临朔宫宏伟壮丽,多积珍宝,内有怀荒殿等建筑,常屯兵数万。关于临朔宫的处址,学者历来意见不一,或指幽州城内,或认为在幽州城外。依笔者分析,似应在蓟城南与清泉河(今凉水河)之间。这里风景优美,且接近大运河北段永济渠码头,应可充作临朔宫址。主持修筑临朔宫的阎毗,当时以有罪之身以奉炀帝,亦必竭力营构以邀上宠。因此,临朔宫址在蓟城南与清泉河之间的可能性极大。《隋书·阎毗传》载:“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即蓟城,隋在此设涿郡),以通运漕。毗督其役。明年(609年),兼领右翊卫长史,营建临朔宫。”临朔宫兴工是在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北幸蓟城临朔宫是在大业七年(611年),其间有二年时间,足可以平地筑起一座行宫。临朔宫在唐初尚存,其后败毁,宋辽之际已无遗迹可寻,这从使辽归来的宋使臣语录中绝无临朔宫其名,即可得知。

    唐代,幽州是北方佛教胜地之一,今北京西南郊房山区云居寺即创于隋唐之际,藏有大量石刻经板。唐幽州城内也有多座佛寺,或创自前朝而沿袭不衰,或唐代新建。据郦道元《水经·?水注》载,北魏时在蓟城东南隅曾建寺院佛塔,从其挖地基时穷及于泉,可见佛塔之高大。唐代时,蓟城内东南隅有智泉寺,其西是悯忠寺。智泉寺相传是东魏幽州刺史尉长命创建,俗称尉使君寺,后改名智泉寺。隋仁寿四年(604年),幽州总管窦抗曾在此建木浮图(即木佛塔)五级,其下安放佛舍利。唐武则天之世,智泉寺改称大云寺,开元中又改称龙兴寺。唐大和八年(834年),该寺被雷火所焚。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诏削毁佛寺,此寺遂遭废毁。会昌六年(846年),武宗死,宣宗再崇佛教,幽州士庶遂于智泉寺遗址建胜果寺,后改称延寿寺。悯忠寺是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为悼征辽阵亡将士而建,即今北京法源寺。悯忠寺是唐代幽州第一名寺,占地甚广,规模壮丽,其中有楼、阁、台。唐武宗诏命天下削毁佛寺时,悯忠寺以太宗创建之故,得以幸存。会昌六年(846年)复藏原智泉寺舍利于寺内多宝佛塔下。中和二年(882年)悯忠寺遭火灾,楼台俱烬。景福元年(892年)复兴建观音阁,横壮妙丽,逾于往日,并迁多宝佛塔下佛舍利于观音阁内。悯忠寺自唐以下,历辽金元明清而不衰,直至今日。这座寺院不但是著名古迹,而且是今日得以确认唐幽州蓟城的重要依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8 08:01 , Processed in 1.10192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