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辽南京(燕京)宫室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辽南京皇城内有数座宫殿,为契丹主巡幸南京时驻跸之所。契丹主经常在这些宫殿中举行朝贺、议政和欢宴等活动。《辽史·太宗纪下》载:会同三年(940年)四月庚子,辽太宗至南京,“入自拱辰门。御元和殿,行入閤礼。壬子,御便殿,宴晋及诸国使。壬戌,御昭庆殿,宴南京群臣。”清代学者赵翼认为:“石晋才以地来归,太宗驾至,即有拱辰、元和、昭庆等名,则非辽所建之宫殿可知也。是年冬,诏燕京建凉殿于西南堞。建一凉殿尚特书于本纪,更可知太宗初入时,并未别有改筑,盖幽州自安史叛乱已称大燕,后历为强藩所据,唐末刘仁恭僭大号于此,必久有宫殿名,辽但仍其旧耳”。②其说未尝没有道理。然而,契丹据有幽州城后,对其中宫室确实曾有修缮。所以,确切地说,元和殿、昭庆殿等建筑应是旧物的完善和恢复。亦正为此,所以不见于史载。《辽史·太宗纪下》载,会同元年(938年)辽太宗诏立幽州为南京。会同二年(939年)闰七月,后晋石敬瑭遣使“奏输戌、亥(会同元年、二年)二岁金币于燕京”。但是,在此前后,后晋每年岁贡例输辽上京或行在所。其中缘由,笔者认为正是燕京当时兴起大役,故命后晋输岁币于燕京以为工费。从另一方面来说,契丹于天显十一年(936年)已陷幽州城,辽太宗何以迟迟到会同三年(940年)才巡幸此地?笔者认为,这正可从侧面说明辽南京工程肇始于会同元年(938年),至会同三年(940年)竣工,其间工期近三年之久。在契丹统治的180余年中,作为辽朝南控中原的重要都城,辽南京宫室又陆续有所修建。《辽史·兴宗纪》载:“重熙五年(1036年)五月壬戌,诏修南京宫阙府署”,即为其中一例。当时主持其事的是辽南院使兼检校太尉韩橁,其墓志铭云:“重熙五年(1036年),在燕京也。备清跸之来临,奚翠华之降幸。葺修宫掖,仰期饮镐。崇饰祠寺,企望问峒。举扬百司,支遣万计。”这次工程不但修缮了辽南京宫阙府署,还修缮了著名寺院。韩氏为此日夜操劳,犯凌寒暑,竟于同年九月病卒于南京宣徽衙之正室①。

    据史籍记载,辽南京皇城内有元和殿、昭庆殿、便殿、内殿、嘉宁殿、弘政殿②、紫宸殿。还有供奉辽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绪二帝御像的二座御容殿。其他或许还有,史文简略,无从悉知。朱彝尊《日下旧闻》纂引元人王士点《禁扁》云:“辽以幽州为南京,宫之扁(匾)曰永兴、曰积庆、曰延昌、曰彰愍、曰长宁、曰崇德、曰兴圣、曰敦睦、曰永昌、曰延庆、曰长春、曰太和、曰延和。殿之扁(匾)曰清凉、曰元和、曰嘉宁。堂之扁(匾)曰天膳。楼之扁(匾)曰五花、曰五凤、曰迎月。阁之扁(匾)曰乾文。门之扁(匾)曰元和、曰南端、曰万春、曰千秋、曰凤凰。园曰柳园。”认为辽南京有以上诸宫、殿、楼、阁、门,此实为一种误解。朱氏之说之所以错误,缘于其不了解契丹王帐制度,故误改《禁扁》。《辽史·营卫志上·宫卫》载:“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分州县,析部族,设官府,籍户口,备兵马。崩则扈从后妃宫帐,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戎事,老弱居守。”是知每一契丹新主即位,都置一宫卫,由宫使管辖配属的契丹部落(称斡鲁朵)和以汉、渤海俘户设置的若干州县。宫卫统辖一定范围的属地,作用在于征收赋税为契丹主提供消费,并为辽廷提供军队。自辽太祖阿保机以下直至辽亡,共置十三宫卫:太祖弘义宫、应天皇后长宁宫、太宗永兴宫、世宗积庆宫、穆宗延昌宫、景宗彰愍宫、承天太后崇德宫、圣宗兴圣宫、兴宗延庆宫、道宗太和宫、天祚帝永昌宫、孝文皇太弟敦睦宫、丞相耶律隆运(即韩德让)文忠王府。《辽史·兵卫志中·宫卫骑军》又载:“十二宫一府,自上京至南京总要之地,各置提辖司。重地每宫皆置,内地(指契丹祖居地附近)一二而已。”南京则诸宫皆置提辖司。《日下旧闻》仅据此即称南京有永兴、积庆等10余宫,实属误会,因为诸宫南京提辖司是诸宫设在南京的分支军事机构,并非诸宫本身。前引《宫卫骑军总叙》云:“(宫卫),入则居守,出则扈从,葬则守陵。有兵事,则五京二州各提辖司传檄而集,不待调发州县、部族,十万骑军已立具矣。”其于诸宫分设在五京二州提辖司的性质已言之甚明。契丹主诸宫各有其地,并不在南京。如《辽史·营卫志上》载:“耶鲁盌斡鲁朵,世宗置。其斡鲁朵在土河(今老哈河)东,陵寝在长宁宫北。”辽世宗葬于显州(治今辽宁北镇)西山,则应天皇后之长宁宫应在其南,显然与南京无关。至于彰愍、崇德等诸宫,亦皆如此。

    辽南京诸殿中,元和殿为正殿。其证据有二:首先,从布局来看,王曾《上契丹事》云:燕京“子城就罗郭西南为之。正南曰启夏,内有元和殿。”其实王曾所述还有忽略,启夏门与元和殿之间还有元和门。从宫门(启夏)、朝门(元和)到元和殿的这种布局格式来看,元和殿当即是皇宫内的正殿。其次,从元和殿的功能来看,也应是正殿。《辽史·仪卫志四·仪仗》载:“会同三年(940年),上(辽太宗)在蓟州(今天津蓟县)观导驾仪卫图,遂备法驾幸燕,御元和殿,行入閤礼。”此事,《辽史·太宗纪下》的记载与之相同。《辽史拾遗》卷三引《五代史》云:唐制,前殿谓之衙,有仪仗。便殿谓之閤,无仪仗。“乾符以后,因乱礼阙,天子不能日见群臣,而见于朔望(初一、十五),故正衙常日废仗,而朔望入閤有仗。其后习见,遂以入閤为重,至出御前殿,犹谓之入閤。”契丹乃承衰唐礼制,太宗既入元和殿而行入閤礼,其处为正殿当无疑问。《辽史·圣宗纪二》载:统和四年(986年)辽圣宗在南京“御正殿,大劳南征将校”。其所谓的正殿即元和殿。《辽史·仪卫志》又载:会同六年(943年),辽太宗“备法驾幸燕,迎导御元和殿”。统和四年(986年),“燕京留守具仪卫导驾入京,上御元和殿,百僚朝贺”。辽帝不但在元和殿举行朝贺,而且在此犒赏从军有功将士。统和四年(986年),宋军伐辽。《辽史·圣宗纪二》载:“统和四年(986年)五月壬午,还次南京,丙戌,御元和殿,大宴从军将校;五年(987年)正月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统和七年(989年),辽军击退宋军,“正月辛亥,还次南京,六军解严。二月壬子朔,上御元和殿受百官贺”。辽帝还在元和殿举行殿试,选拔士子。《辽史·兴宗纪一》载:“重熙五年(1036年)十月丁未,幸南京。壬子,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

    在南京元和殿举行的最隆重的仪式,是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册上圣宗及其母承天萧太后尊号的盛典。《辽史·圣宗纪五》载:“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九月,幸南京。十月庚午朔,帝率群臣上皇太后尊号曰睿智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群臣上皇帝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大赦。”关于册上尊号的仪式过程,《辽史·礼志五·册皇太后仪》备有详载,以其繁缛,兹节要而述之:前期,陈设于元和殿如皇帝受册之仪,至日,皇帝御弘政殿。皇太后御紫宸殿,乘平头辇,童子、女童队乐引。至金銮门,閤使奏内诸司起居讫,赞引驾,自下先行至元和殿。皇太后入西北隅閤内更衣。奏乐,太乐令、太常卿引皇太后升坐。东上閤门副使引丞相东门入,西上閤门副使引亲王西门入,通事舍人引文武班入。东、西上閤门使、宣徽使自弘政殿引皇帝御肩舆至西便门下,引至殿前位。皇帝捧册行,置太后座前。舍人引丞相当殿再拜,三呼万岁,至读册位,俯伏跪读册讫,复班位。宣徽使引皇帝下殿,至殿前位,复引自西阶上殿,俯跪,致词讫,复自西阶回殿前位。侍中临轩,宣太后答称“有制”,皇帝、丞相、亲王、文武百官赞拜,三呼万岁如仪。丞相以下出。侍中奏“礼毕”,皇太后起,文武官出门外分班侍从。閤使奏放仗,皆如皇帝受册之仪。从以上所述宫殿的名称和仪式进行的过程,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辽南京皇城元和门以内的情形。册尊号之日,萧太后御紫宸殿,圣宗御弘政殿,然后先后至元和殿举行大典,元和殿作为正殿相当今故宫之太和殿。紫宸殿,据命名判断,当在元和殿之北。古代称天为紫虚,又称北斗星座东北之十五星为紫宫(又称紫微宫、紫宫垣、紫垣),依“天人合一”学说,视为“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①。因此,帝王宫禁又称紫宫、紫禁城,帝京之道路又称紫陌;唐代史思明以幽州城为燕京称帝时,改子城内原节度使厅为紫微殿。唐代西京长安大明宫内有紫宸殿,在正殿宣政殿之北。依惯例,紫宸只能用来命名天子所御宫殿,但契丹族来自塞外,本不必严格遵守中原礼制,且圣宗幼年即位,承天萧太后权重,其宫殿以紫宸命名亦无不可。弘政殿,似应在元和殿与紫宸殿之间。金代,中都(将辽南京展筑而成)正殿大安殿后有仁政殿,是辽南京旧殿,仁政殿或即弘政殿。紫宸殿、弘政殿当分别是承天萧太后和圣宗的便殿,即召见百官之地。金銮门即元和门之别称。元和殿除有南门元和门外,还有东、西两便门。殿内西北隅有閤,供典礼时更衣之用。辽朝末年,改元和殿为德胜殿。《金史·太祖纪》载:天辅六年(1122年)十二月,陷辽南京,“上(阿骨打)至燕京。壬辰,上御德胜殿,群臣称贺。”《三朝北盟会编》卷十二引《亡辽录》称为万胜殿,盖一物异名,传写所讹。

    其他各殿也都各有专用。昭庆殿是辽帝与南京群臣欢宴之地。如辽太宗会同三年(940年)“四月壬戌,御昭庆殿,宴南京群臣;”②。辽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年)“闰九月癸未,宋岁增银、绢十万两匹,文书称‘贡’,送至白沟;帝喜宴群臣于昭庆殿”①。《辽史》中有关昭庆殿的记载,其内容都是辽帝与南京群臣于此欢宴。便殿是辽帝为藩属各国使臣设宴的宫殿,泛指正殿以外的宫殿,并非专称。《辽史·太宗纪下》载:“会同三年(940年)四月壬子,御便殿,宴(后)晋及诸国使。”内殿是泛指大内之殿,有时辽帝也在此与亲近臣属欢饮。辽统和四年(986年)南京留守、于越耶律休哥击溃宋军对辽南京的威胁后,萧太后与辽圣宗“诏休哥以下入内殿,赐酒劳之”②,以示优宠。嘉宁殿,据《辽史·礼志四》载,是辽帝平日上朝的宫殿。当辽帝巡幸南京时,每日晨晓时分南北二府官和南京臣僚便着朝服入朝,于嘉宁殿丹墀内面殿立,举行常朝仪后,分别奏事。但是《辽史》中也有辽帝在此举行祭奠活动的记载。清宁五年(1059年)十月壬子朔,辽道宗(兴宗长子)至南京,“祭兴宗于嘉宁殿”③。辽景宗、圣宗二御容殿在皇城内,是契丹皇室供奉景、圣二先帝御像以为祭奠的宫殿。辽诸先帝御容殿,不独设置在南京。《辽史·地理志》载:辽上京宫室有开皇、安德、五鸾三大殿,中有历代帝王御容。辽东京宫墙北有让国皇帝(名倍,太祖阿保机长子)御容殿。中京皇城中有祖庙,景宗、承天皇后(景宗后)御容殿,等等。每逢朔望、节辰、忌日,在京文武官属并赴御容殿致祭。《辽史·圣宗纪二》载:“统和四年(986年)十月乙卯,幸南京。十一月戊寅,日南至,上率从臣祭酒景宗御容。”这是在冬至日时圣宗率南京文武官属至景宗御容殿致祭。

    辽南京大内宫殿高崇壮丽,殿前有丹墀,殿门有高大的户限,殿顶饰有帝王才可使用的兽吻。各殿之间有甬道相通。主要宫殿除前有朝门外,庭院两侧还有便门以供出入。辽亡以后,宋廷仍以之为子城,作为宋燕山府的衙署。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称赞曰:“契丹旧内,壮丽敻绝。”足见其辉煌极致,可与北宋东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宫殿媲美。

 

②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十七“辽燕京”条。
① 陈述:《全辽文》卷六《韩橁墓志铭》。
② 《文献通考》卷三百四十六《四裔考二十三·契丹中》引王曾《上契丹事》记弘政殿为洪政殿。洪、弘音同,应是传写所误。今从《辽史》。
① 《晋书》卷十一《天文志上》。
② 《辽史》卷四《太宗纪下》。
① 《辽史》卷十九《兴宗纪二》。
② 《辽史》十一《圣宗纪二》。
③ 《辽史》卷二十一《道宗纪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6:59 , Processed in 1.1464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