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蟠桃宫庙会记忆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郝青

   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曾有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匠地飏。”人称“叫卖大王”的臧鸿老先生祖上十几代都居住北京,家就在蟠桃宫的边上。当年庙会红火的情景,臧老爷子能记得八九不离十。

  蟠桃宫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元年(1662)重修,是北京的著名道观之一。臧老爷子说,蟠桃宫就在原东便门内,护城河南河沿。面向正北,山门三间,前有石狮和旗杆各一对。门洞上的石匾额书“护国太平蟠桃宫”,左、右墙壁上嵌有“蟠桃盛会”四个绿边琉璃大字。蟠桃宫共有三层大殿,殿后两侧有钟、鼓楼,正殿为王母殿。当年,蟠桃宫王母殿里的泥塑规模宏伟,人物众多,塑工精细考究,在东、西配殿分别供奉赵公财神、三官等,造型各有特色。据说,工部尚书吴达礼重修了蟠桃宫,而且在蟠桃宫的东边又建观音庵。当时,此庵名叫“白云深处”,这里屋宇装饰得十分精雅,相传是由前朝宦官的旧宅所改。“河中春波泻绿,两岸桃柳争艳、百戏竞陈,大堤入曲,衣香人影,杨飏春风,凡三里余。”说的就是当年的场景。

  蟠桃宫规模虽然不大,但却是京城中最知名的庙宇道观之一。自明、清至民国年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初三,蟠桃宫都要开庙三天,名之为“蟠桃盛会”。有的诗文,留下来当时的情景,《草珠一串》上云:“蟠桃宫里看烧香,顽耍沿河日正长。童冠归来天尚早,大通桥上望漕粮。”说到这儿,臧老爷子更是动情,他说:“我当年是庙会的门童,负责张罗来往的人群。庙会上的情景,我看得一清二楚。”每逢庙会之际,从崇文门至蟠桃宫前沿护城河南岸茶棚、货摊林立。一溜一溜的大棚,卖豌豆黄儿的特别多;打把式、卖艺、变戏法、摔跤者接连不断;日用杂货、风味小吃应有尽有。庙会空地还有杂耍棚子及“画锅”的空地演出曲艺。为点缀庙会风光,开庙之前护城河往往开闸放水,崇文门至东便门的水路即可行船,船上游客常聚集票友演出岔曲、单弦牌子曲、时调小曲、莲花落等。赶庙会的有人进庙烧香,更多的人则是借此踏青时节逛庙游玩、购物散心。这种热闹的盛况延续了数百年。

  话说至此,好像还没讲起庙会上的故事。不过,现代人讲从前的故事,没有那么深的感触,费心描述亦不能再现当日辉煌。再提“三月三”蟠桃宫庙会为的还是留个念项儿。毕竟,那些勾起像臧老爷子这些长辈们回忆的场景和人物大多不在了。

  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蟠桃宫附近的这条河道由于年久失修,河床淤塞,已经看不出河道的样子了,昔日欢闹的赶庙道路,也被宽阔平坦的路面代替,一幢幢高楼和各种公共设施渐渐盖起。一九八七年,修筑东便门立交桥,蟠桃宫因为正位于主桥道上而全部拆除。就连如今在东便门立交桥西南路边绿地中的那块铁栏围护的三米多高的“护国太平宫碑”,还是当年经过多少人多少努力才得以保存的。这也是当年繁华的唯一见证。说到这里,臧老爷子声音变小,语速变慢:“每次回家路过这里,我都要提前一站地下车,从这些高架桥下面走过,再看看这个碑,看看这块地方……”

  河没了可以再挖,建筑没了可以再盖,可记忆没了就没了。这上了年纪的臧老爷子正在努力留住这段历史:老爷子忙得很,他家里墙上自制的挂历每篇都写得满满的,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写满了去哪家赶场吆喝,去哪家电视台、报社接受采访,给哪对新人张罗婚事……随着时间的逝去,老爷子的记忆则渐渐淡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1 04:08 , Processed in 1.07610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