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地区的原生植被 北京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原始的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据古植物学家对孢粉化石的研究得知,在人类史前时期,北京平原及丘陵地带除湖沼以外的地区到处密布着以栎类为主的森林植被,混生的阔叶落叶树种有榆、椴、桦、柿、槭、柳、榛等,在中山地带混生有以油松、侧柏为主的针叶林。在1500~1800米以上的中山上部为茂密的华北落叶松、云杉、冷杉组成的落叶或常绿针叶林。在乔木林下及林缘空地上伴生着胡枝子、绣线菊、榛、蚂蚱腿子、溲疏、荆条、酸枣、六道木、丁香、山杏等灌木丛。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及战争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至新中国成立前森林覆盖率仅剩下1.3%。经过近50年的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虽然森林覆被率已上升到7.5%,但大都为次生林、人工林。北京周边地区的原始天然林仅在东灵山、小五台山、雾灵山、喇叭沟门、松山、云蒙山、百花山等偏远地区的深山地段还能够看到零星分布。这些原始天然林展现了北京地区历史上的植被面貌,成为旅游观光中最富吸引力的植物景观。 (2)北京地区现生植被的特点 ①植被种类组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北京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西北干旱草原区、西部黄土高原区、华北平原及东北山地平原的嵌接地带,因此在植被类型上也充分体现出了过渡与镶嵌的特性。植物种类在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的基础上包容了西北干旱草原地区的蒺藜、猪毛菜、柽柳、碱蓬;东北或西伯利亚寒冷地区的落叶松、云杉、辽东栎、蒙古栎、北五味子、刺五加、圆叶鹿蹄草、舞鹤草、铃兰,以及具有热带亲缘关系的臭椿、香椿、栾树、构树、漆树、柘树、合欢、苦木、荆条、酸枣、蛇莓、天门冬、黄草、白羊草等。据《北京植物志》记载,北京地区有维管植物158科759属1482种及151个变种和亚种。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使得北京郊野的山山岭岭各着异装,韵味无穷。 ②以各类次生植物群落占优势。北京地区的代表性植被应是栎属、桦属、椴属、槭属、杨属、白蜡树属等落叶乔木树种占优势的落叶阔叶林和以油松、侧柏占优势的温性针叶林。由于人为破坏严重,目前这些群落主要分布在寺庙、名胜古迹附近或深山中,为残存的次生林或经人工抚育的半自然林。广大低山地区占优势的是次生落叶灌丛或灌草丛,土层较深厚处多已开辟为果园或果粮间作地。海拔400米以下,土壤侵蚀严重的阳坡以荆条、酸枣、白羊草灌草丛占优势;海拔400米以上的阳坡以荆条灌丛占优势;阴坡以蚂蚱腿子、大花溲疏、三桠绣线菊等中生落叶灌木组成的杂灌丛占优势;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森林屡遭破坏的地段是二色胡枝子、榛属、绣线菊属占优势的灌丛。 ③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北京西北部的中山山地相对高差大,一般高差均在1000~1500米左右,如百花山、白草畔、东灵山、海坨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的变化,植被也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布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一般可分为四个植被带:低山落叶阔叶灌丛和灌草丛带(这一带的原生植被为栓皮栎、槲树、油松林);中山下部松栎林带(原以辽东栎、油松为主);中山上部桦树林带(原生植被应是以华北落叶松、云杉为优势种的寒温性针叶林);山顶草甸带(原生植被为寒湿性针叶林)。此外,山坡坡向的不同引起阴阳坡水热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北京山地植被的分布。某些植物或群落只分布在阴坡,而另一些只分布在阳坡。有些植物虽在各种坡向上都有分布,但一般在阳坡时垂直分布界限上移,阴坡则向下移。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4 , Processed in 1.087569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