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访李渔故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徐斐

    抵京一年半来,我几乎游遍了北京的名人故居。听说北京有浙江兰溪籍名人李渔的故居,我的祖籍也是兰溪,于是就有了寻访的念头。

  然而,我询问了北京的几位老人,却没人知道李渔故居所在,甚至有人连李渔的名字也没听说过,这不免让我有些失望。李渔(1611—1680),字笠翁,是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戏剧理论家,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誉,其代表作《闲情偶寄》至今仍广为流传。李渔还是清代的一位著名才子,在文学、美术、建筑、美食、服饰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我搜遍了网络,发现北京各家旅行社的“名人故居游”中,居然没有李渔故居的内容。后来,我在北京旅游频道终于找到了“李渔故居”,然而介绍的文字却少得可怜。除了百余字的“李渔简介”外,能提供给我的有效信息只是:“李渔故居在韩家胡同14号,也称芥子园。芥子园为李渔在北京居住时所建,与原籍宅院同名。以布局精巧名传当时,成为京师名士常临之所。芥子园后来被改为广州会馆,原有的叠石被拆除。”我马上兴奋起来了:有地址还怕找不到李渔故居?

  韩家胡同地处宣武区的珠市口外,是旧京八大胡同之一,所以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在胡同里走了一小段,就发现了“韩家胡同14号”。有几级台阶,单扇的防盗门紧闭着,我觉得不太像,但还是小心地摁响了门铃。开门的是一位老者,说是姓包,听完我的来意,连着摇了摇头,说他是解放前买下的这房子,从没听说过李渔这个人。我不死心,坚持要进去看一看,老人宽容地答应了。里面共有八间房子,除了东厢房,其余的都改造过了,钢筋水泥里,哪里还有李渔的影子!我只好仔细看了看东厢房,努力从陈旧的雕花门窗上,去寻找先祖的丝丝印迹,然而我失望了。问老人,这里早先是否做过广州会馆?老人说,广州会馆在斜对面的北京九十五中学内。我眼前一亮,告别老人,直奔九十五中而去。

  北京九十五中学位于韩家胡同25号。传达室的韩师傅说这里不是广州会馆,也不是什么李渔故居,坚持不让我进去。我一下子蒙了!我告诉韩师傅,李渔是清代的大戏剧家,也是我的同乡,我是专门远道而来寻访的。韩师傅见我心诚,想了想说,里面只有一个芥子园。我一听,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说:“正是正是!”韩师傅热心地带我来到两扇破旧的大铁门前,说里面就是芥子园。我从门洞往里一瞧,傻了。能看得见的只有一间正房,一间厢房,都破烂得几乎惨不忍睹了。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撒满了废弃的木料、铁条和垃圾,上面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韩师傅解释说,这里原来是个校办工厂,前几年不办了,所以就一直关着。我说能否让我进去看看,韩师傅抱歉地说:今天是星期六,管钥匙的不在。我只得凑上前去,更仔细地扫视一遍。眼前仍旧只是破旧的老房,满地的垃圾,我的心里在流泪。韩师傅看我难过,说道:听说芥子园原先是个三进的四合院,门前有叠石,房子也有二十多间,可是后来几易其主,拆的拆了,破的破了,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学校原打算将芥子园重修回去,可是缺钱,只能作罢。

  徜徉在韩家胡同,我的心里仍久久不能平静。将近中午,胡同里显得格外清静,来往的行人很少,几个老人正围着下棋;不多的几个商店,生意也很冷清,似乎没有人知道这里曾住过一位戏剧大师李渔。胡同的东北角,是老北京著名的商业区大栅栏,想必李渔也曾在那里购物吃饭,体察民风民俗;胡同的西北角,是老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是旧时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想必李渔也曾在那里流连驻足。胡同的西南角,则是李渔以后的清代名家,“当代红人”纪晓岚的故居。这里已经修缮一新,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与不远处李渔故居的破落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李渔后人与同乡的我,真是不胜感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3-29 17:27 , Processed in 1.09405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