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最后的老粮仓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王恩斌

改造前的海运仓胡同

南新仓20号仓被暂时改为民工宿舍

改修中的南新仓


  城墙的质量标准 1亿斤粮食储量 曾是百货公司货仓 即将改建成“新天地”

  在平安大道的东端,毗邻东四十条,有个高墙围着一个大院子,这里便是老北京粮仓南新仓唯一残留的基址。目前,那里的9个仓库正在进行翻新修复,工程也已进行了大半,改造后的南新仓将和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开设酒吧、餐厅等经营性场所。它的古貌将会永远从我们的眼前消失……

 

  南新仓能装下5000个集装箱

  南新仓以“廒”(áo)为储藏单位,每三间为一廒,后改为五间一廒。廒门挂匾额,标明某位某号。现在匾额早已不知去向。门廒的面宽约为23.8米,进深为17.6米,高为7.5米。

  由于是京师的储粮重地,所以它和城墙按照一个标准建造。仓墙厚度是1.3米到1.5米。廒架基本上使用独棵原木,原木的直径在30厘米到60厘米之间,是特地从湖南、湖北、浙江、江西等省运来的。廒砖,是山东临清县特制,一块砖重25公斤。瓦也是山西特制的,一块瓦重12公斤。

  到了清代,仓的机构又有了重大的改进,粮仓围墙加高,地下增加排水和防潮措施,同时还增加了墙体和顶部的厚度,以保持相对的恒温。

  南新仓的特点是大,仓里最少可以储粮1亿斤,折合成10吨的集装箱就是5000个左右。

  元朝京城粮仓54座

  北京的粮仓从元代开始建设。元朝迁都北京后,粮食供应难以得到保证。公元1275年,著名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开发了由元大都到通州的运河。通惠河开浚后,陆续开始建起一些大规模的粮仓。上世纪50年代,雍和宫旁边出土了一块元代“京畿都漕运使王德常去思碑”,这块碑上记载:至正15年(1355年)京师有仓54座,存粮百万石。京城带“仓”的胡同、街巷也就是那时形成的。

  北京的粮仓为什么多在朝阳门附近?

  北京的粮仓多选定在东城朝阳门附近,这是因为这里毗邻东护城河,便于运输和卸载。从海运、京杭运河而来的物品,经通惠河,转到护城河,运抵海运仓内一小湖中,完成卸货。而且京城东高西低,雨季来临时不至受到浸水的危害。

  同时这里阳光充足,通风透气。

  明朝,七大官仓已有了完整的布局———北侧有:海运仓、北新仓;中部有:南新仓、兴平仓、旧新仓、富新仓;南侧有:禄米仓。现在南新仓是唯一保存下来的粮仓。由于明代对运河做了重新的规划和改造,使得通惠河南北向一段河道,圈入东皇城墙之内,从此运粮船便不能进城,只能停在通州张家湾,再由陆路运到朝阳门进城。所以朝阳门又有运粮门之称。 
  清代,官府又在明原有的7座官仓的基础上建起了万安仓(今朝阳门外北护城河边)、太平仓(今朝阳门外南护城河边)、裕丰仓和储济仓(今通惠河北岸)、本裕仓和丰益仓(今德胜门外)六座仓。这些粮仓被共称为“京城十三仓”。

  粮仓逐渐成为医院、仓库和民居

  1900年,通惠河停止漕运,南方来的粮食改用铁路运输,那时在东便门外跨通惠桥修建了铁路,火车直达皇城根下的太平仓。1921年,粮仓开始改做别用。

  南门仓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改造成日军的“后防医院”,现在是陆军总医院。北新仓也曾当作日军的枪炮库用了很多年。历史最为悠久的海运仓,在上世纪30年代被改造成了朝阳大学。

  解放后这些粮仓一半留在了军区大院中,剩下的散落在居民区。南新仓一直作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的百货仓库使用直到现在。而在军区大院的粮仓则相继拆除,改成了干休所。

  此后,这些粮仓便形成了市民居住的大杂院,直到2000年政府对海运仓、北新仓、夹道仓、南门仓和东门仓整体进行了大规模的危旧房改造。现在整齐的楼房和干净的街道出现了,但是原有的京城粮仓基本消失。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7 10:15 , Processed in 1.13423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