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海淀旅游线和旅游点

2002-12-1 12:00| 发布者: 佚名

1.八里庄西访古塔——玲珑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西南部,八里庄西侧。乘336路公共汽车至八里庄下车即达。

    开发历史  这里曾存留一座有500年历史的慈寿塔,塔周为农田和练车场。后经海淀区政府批准,决定在此建立玲珑公园。1988年动工,1990年建成,并向社会开放。

    主要景观  ①慈寿寺塔。又称永安万寿塔,亦称八里庄塔。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年(1576年),基址原为明正德太监谷大用墓地。慈寿寺在清光绪年间已遭毁坏,最后仅残留下一座孤立砖塔。塔为八角13层密檐式,高约50米,造型仿北京广安门西北天宁寺塔。全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构成,塔基呈双层须弥座,上置40个小龛,刻有不同体态的佛像200多个;须弥座上是三层仰莲花瓣,再上为塔身。塔身在东、西、北三面为砖刻假窗,唯南面为砖雕券门,额书“永安万寿塔”5个大字。塔身上部为13层密檐,每层檐下均有24个供奉铜佛的佛龛。所有檐椽都挂着铁制风铎,总数达3000个以上。塔刹为铜质鎏金宝瓶。整座塔挺拔秀丽,雕刻精美,为明代密檐塔的代表作。塔的两侧立有石碑,左刻紫竹观音像,右刻鱼篮观音像和关圣帝像。②古银杏树。离塔不远,共有两株,属慈寿寺遗物。③植物景观。玲珑园共有面积7.3公顷,其中除水面0.3公顷外,其他均为绿化用地。根据“见缝插绿”的原则。这里先后栽植了乔灌木7515株,丰花月季3700株,宿根花卉11.24万株。铺草坪4.38万平方米。目前这里已形成花团锦簇、绿荫浓密、满目青翠的景色。

2.没有进入明十三陵的明代皇陵——景泰陵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南侧有从颐和园至香山的333路公共汽车经过。

    历史沿革  景泰陵是明朝第七代皇帝朱祁钰的陵寝。作为一代皇帝为什么没有进入明十三陵地呢?原来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元残余势力乜先等率军分四路南下攻明。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们的怂恿下,亲率大军50万,冒然御驾亲征。由于仓促应战及指挥失误,致使明军全部覆没,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防守北京的明朝大臣,在主战派于谦等人的策动下,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监国,后不久又登上皇帝宝座,取国号“景泰”,并调集各地明军勤王,加强京师的防守。1449年10月,乜先挟持英宗至北京城下。于谦等主战派率军在德胜门、西直门大败敌军。乜先率残部逃回老窝后,看到英宗已无利用价值,遂于第二年将其放回京师。英宗回归后,对其弟继承皇位心怀不满,与朝内一些官员相互勾结,于1457年初乘景泰病重之机,夺回了皇位,改元天顺,并将于谦杀害,这就是被史学家称谓的“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后,朱祁钰也很快病卒。英宗不承认其弟的皇帝身份,而以亲王礼将景泰帝葬于明代亲王和妃嫔的陵园,即今金山口。朱祁镇死后,宪宗朱见深很快为于谦平了反,并追复了景泰年号,将原郕王墓扩修为皇陵。嘉靖时又改建陵体,把绿琉璃瓦换为黄色,使之完全符合于帝陵规制。

    主要景观建筑  与明十三陵所有帝陵一样,建有享殿、神厨、神库、宰牲亭、内官房、宝城等。享殿即祾恩殿,系黄瓦硬山顶,是景泰陵地面上主体建筑。但与明代各帝陵不同之处是,在黄瓦歇山顶的碑亭内,矗立着1769年乾隆为之立的碑,碑南面刻乾隆帝题《明景帝陵文》,北面刻“大明恭俭康定景皇帝之陵”。清时这座皇陵已残破不堪。如今已经整修,并于1979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基地——北京植物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南路,香山东部,卧佛寺路南北两侧。乘公共汽车318、333、360路至卧佛寺下车即达。

    开发历史  北京植物园包括南区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和北区北京植物园两部分。南区建于1956年;北区始建于1981年,其中牡丹园落成于1983年,占地约1万平方米的大型温室区建成于1986年,绚秋园建成于1988年,海棠栒子园建成于1992年。

    培育植物种属数量  植物园占地面积167公顷余,共引种了国内外4500多种植物,其中南园有3000多种;北园栽培各种植物155科989种。温室栽培热带和亚热带植物1500多种。

    主要展室和专业植物园  南区以植物展览温室为中心,共设13个展室,如棕榈植物室、水生植物室、观赏植物室、工业原料植物室、热带植物室、药用植物室、芳香植物室等。在棕榈植物室里有一棵号称“世界油王”的非洲油棕,那掌状的黑绿色叶子硕大异常。在水生植物室里有罕见的南美洲热带植物王莲,其叶子厚大,边缘直立,浮在水面上酷似洗衣盆,每片叶子直径达2~3米,叶子上能坐一个小孩。它的种子淀粉含量极高,被人们誉为“水上玉米”。在工业原料植物室里,有重要工业原料植物橡胶树,生产巧可力糖的植物可可,生产三大饮料之一的咖啡树,制糖植物甜叶菊等。在观赏植物室里,仅兰花就有300多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人称“空中花卉”的吊兰,它不长在土里,而是被绳子拴上,挂在空中,靠用浑身的“胡须”状气根吸收空中的水分和养料生长。在这里还能看到吃虫子的攀缘植物——猪笼草。它的叶子上面有条长蔓,蔓上长着布口袋似的捕虫囊,囊中分泌出香蜜汁引诱小虫,然后又分泌一种液体将其消化掉。此外,这里还能看到一种堪称“植物熊猫”的世界孑遗植物——银杉,它是距今300万年前的古老植物,目前只在我国南方几个地区尚保存着这种珍贵的树种。对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理、古地质有重要科学价值,故又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至于药用植物、芳香植物园等,树种就更繁多,如多浆的仙人掌科植物,有的高与人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叶锋似箭,有的滚圆如球,有的还嫁接着别种植物,盛开着各种花朵。此外,南区还有一些国家元首赠送给我国的珍奇植物,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送来的北美红杉——享有“世界树王”之称的世界爷;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和夫人送来的金蝶兰;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送来的日本落叶松;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送来的佛教圣树——菩提树等。

    北区是近年建设的重点。主要专业植物园有:牡丹园、碧桃园、丁香园、木兰园、宿根花卉园、集秀园、绚秋园、海棠栒子园等。另外还有3个温室,在园东北隅有松柏园。

①牡丹园:位于卧佛寺神路西侧。占地7.63万平方米,是北京地区已知最大的牡丹园。卧佛寺牡丹在明代就很闻名,每逢花开季节,姹紫嫣红,绚丽之极,一批达官贵人争来观赏。当时有诗云:“何意空门里,名花傍酒林,恍疑天女散,绝胜洛阳栽……”。现在这里种植的牡丹有280多个品种,4000多株。此外还种植芍药150多个品种,2000余墩。配合牡丹观赏,还建筑了牡丹台、双面彩壁瓷画、鸳鸯亭、天角亭等小巧精致的远眺、休憩设施。牡丹亭系二层雕花漆栋建筑,供游人登览远近风光。彩色瓷画长17米,高4米。在宝蓝色的底板上,用釉彩画着牡丹仙子17种神态,生动地再见了《聊斋志异·葛巾》篇中美丽的神话故事。
②碧桃园:在牡丹园东,占地3.4万平方米。现收集引种红、白、粉、洒金等各种花色的碧桃有40余种10000余株,并配置了花期接近的榆叶梅、连翘及日本樱花等,与相邻的丁香园连为一片。园中布置的大面积草坪、疏林,借鉴于英国园林的风格。现在这里每年都举办一次桃花节,每逢桃花盛开之时,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来此观光。
③丁香园。位于卧佛寺神路两侧。面积3.5万平方米。园中引植各类丁香22种(变种),花期可延长2个月以上。该园草坪开阔,有“翔鹤”、“嬉鹿”等雕塑点缀其间。
④木兰园:在卧佛寺神路之西,面积0.84万平方米。它采取整齐式布局,建有规则式的水池、花坛和修剪整齐的绿篱。这里栽培的白兰是最为名贵的种类之一。
⑤宿根花卉园:位于卧佛寺山门东南角,是收集栽培宿根花卉的专类园,面积1.44万平方米,引植有鸢尾科、百合科、石蒜科、毛茛科、菊科等宿根花草60余种。同时配置了红枫、香柏、杂交马褂木和竹类等北方少见的植物。
⑥集秀园:位于植物园西北隅,是以栽植竹子为主的专类园,共栽植各类竹子30余种,著名的有刚竹、淡竹、甜竹、毛竹等。为配合竹园在中央建一碧池,临波建一座小亭。
⑦绚秋园:在植物园中部,北和东分别临碧桃园及漆树蔷薇区。属园内椴树、杨柳区的一部分,占地6公顷,其中水面6000平方米。现已栽树4250余株,栽花1.6万株,铺草2.5万平方米。它利用原地形及周围地物,创造一种自然开敞的、有大水面和水景的、地形略有起伏的自然环境,栽植较多的椴树、杨、柳等,以突出秋色植物和秋季景观。主要建成的景点有“澄碧湖”、“写秋坪”等。
⑧海棠栒子园:位于植物园西部,面积约2公顷。1992年开始建设,当年已栽植梅花320株,各种栒子256种,西府海棠134株,垂丝海棠28株,武乡海棠41株,河北海棠5株,美国海棠凯尔斯、粉芽、红玉、钻石、红丽、霍巴、宝石、雪球、绚丽、道格、火焰、草梅果冻等12个品种121株。此外还栽植点缀迎红杜鹃220株、雪松20株、桧柏15株、油松16株以及紫杉、沙地柏、紫荆、郁李等,使该园从大风格上体现出朴实、自然,从春至秋都有秀丽景色。
⑨松柏园:位于植物园东部。占地3.2公顷,植有常绿针叶树50多种,著名的有雪松、黄山松、杜松、欧洲赤松、鹿角松、云杉、铺地柏等。
⑩温室:在卧佛寺神路西侧,共设低温、中温、高温3个温室,面积达1万平方米,室内分别植有茶花、木棉树、黄白扶桑、变叶木、芭蕉、鹤望兰、羊蹄甲、鱼尾葵、佛肚竹、龟背竹、桂花、九里香、大花茉莉等50多种。温室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园林布局,展室间3个院落用游廊相连。

    景观评价  北京植物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专门从事植物引种和驯化研究的科研基地,同时又是进行植物科学知识教育的科普园地。其中许多珍奇植物和观赏植物对游人有极大吸引力。

4.铜质卧佛规模居全国之冠的西山古刹——卧佛寺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香山寿安山南麓。乘333、318和360路公共汽车在卧佛寺站下车再步行1.2千米即达。

    历史沿革  卧佛寺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唐贞观年间称兜率寺。元延佑七年(1320年)九月,在兜率寺旧址上敕建寿安寺。当时下令修寿安寺的是虔诚的佛教徒元英宗硕德巴剌,他在1321年当了皇帝后,即大兴土木,修建此庙,驱使民夫2000多人,铸铜卧佛一尊,但工程未完,他就被人暗杀。到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才又重整旗鼓,将寺建成,并改名为大昭孝寺,后不久又改称洪庆寺。明代进行过5次重修:第一次是宣德、正统间,高僧广霖募诸中贵重修;第二次是正统八年(1443年),英宗鼎新修建,赐名寿安禅寺;第三次是成化十八年(1482年),宪宗敕命寺前起修了一座如来舍利宝塔,塔外还建有左右二殿;第四次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第五次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神宗出内帑重修,至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整个明代,有英宗、宪宗、武宗、世宗、神宗5位皇帝都曾亲临卧佛寺。明末清初,卧佛寺曾冷落了一段时间,至清雍正年间由怡亲王允祥施资葺治,卧佛寺才重新复兴起来。雍正十二年(1734年)竣工后,寺更名为十方普觉寺。以后再经乾隆四十八年(1783)的大规模扩建(如增建行宫院和琉璃牌坊等)、民国年间的小规模修缮,才形成今日卧佛寺建筑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5年又进行了全面整修。

    布局格局与主要建筑  卧佛寺座北朝南,对称布局,从东至西有三组平行院落组成。中路为主体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功德桥、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后山亭。山门殿原有泥塑哼哈二将,今已无存。山门殿前还有琉璃牌坊和木牌坊,前者呈四柱七楼式,额书“同参密藏”,背面为“具足精严”,均为清高宗御笔;后者为四柱三楼灰筒瓦顶,额题“智光重朗”四字,系80年代仿古建筑。三世佛殿是卧佛寺内建筑体量最大的殿宇,它面阔5间,进深3间,绿琉璃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殿前门额上悬有雍正御笔“双林邃境”木匾一块,门两侧有乾隆御题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络梵宇妙庄严”。殿内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倒座观音和十八罗汉像。三世佛殿前有东西配殿。殿内分别供“悉多太子”、“波斯匿王”像和“达摩祖师”、“地藏菩萨”像。三世佛殿之后为卧佛殿,它面阔3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门额悬有“性月恒明”木匾,两侧为慈禧书写的楹联:“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殿内后檐悬乾隆御笔“得大自在”匾。殿正中就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卧佛了。该佛长5.5米,高1.6米,重约54吨,头西面南,右手曲肱托首,左手平舒放于腿上,铸造浑朴精致,体态自如。卧佛身后环立着十二圆觉菩萨。卧佛殿后为5间藏经楼。楼后傍依山岗,山多林木,沿蜿蜒曲折的石阶可登上山巅亭阁,居高鸟瞰金碧辉煌的古刹全貌。卧佛寺东路原为寺僧起居处所,从前至后依次为大斋堂、大禅堂、霁月轩、清凉馆、祖师院,它们均呈四合院布局形式。卧佛寺西路为皇帝避暑行乐和兼理政事的三座行宫院。最前面为一行宫,由南向北依次是假山、石桥、垂花门和行宫正院。沿廊北行入二行宫院,院内有叠起纤秀的假山,再北边是以水作景的三行宫院,院内东西是外封内敞的游廊,中间有敞厅和方形鱼池等。

    卧佛寺古柏群  卧佛寺历史悠久,树木也很古老。据调查,这里共有古柏3032株,平均胸径24.4厘米,平均树高13.7米,平均树龄220年。枝叶茂盛,根系发达,长势良好。万寿山从山脚至顶有一条蜿蜒而上的石板路,两侧有古柏达3000余株。沿路登之,漫山翠柏,郁郁成荫,山风起处,涛声如潮,畅游林中那种美妙意境尽在不言之中。

    寺庙评价  卧佛寺是西山著名古刹,建筑规整、对称。从山门往北平展四重院落,层层深入,一气贯通,两侧建有配殿、廊庑和群房别院,把四座正殿连结为一体,使人感到主题建筑突出,重点鲜明。像这种用廊庑围成的长方形封闭院落的建筑布局形式,在我国尚属少见。据研究,它是中国早期佛寺的一种建筑格局,尚保留有唐宋时伽蓝七堂制的遗范。卧佛寺珍遗文物颇多,最重要的有造型体态自如、规模居国内之冠、表现了佛教艺术中净化、浑化、肃穆风格的铜卧佛;由众多形状、色彩、大小不同的琉璃预制构件组成的,具有完整、精密图案,体现我国劳动人民高超工艺水平的琉璃牌坊等。1957年被北京市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5.曲径通幽的天然泉谷——樱桃沟

   位置与交通  位于卧佛寺西500米许,寿安山西麓。乘333、318、360路公共汽车在卧佛寺站下车后,步行1.7千米即达。

    历史沿革  樱桃沟原是一处盛产山果的沟壑,古时多植有樱桃树,故名樱桃沟。前人有诗赞曰:“樱桃花万树,春来想灼灼”。后来这里虽改名为“退谷”“周家花园”,但都鲜为人知,人们都仍称它为樱桃沟,其实现在根本没有樱桃了。到了清朝,文人孙承泽看中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晚年便来此造室著书,并把这里称作“退谷”。孙承泽号退谷,崇祯朝进士,明亡后官至吏部左侍郎。老时告休20多年。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他63岁,又筑室寿安山西麓水源头,碣曰:“退谷”。谷中小亭翼然,曰“退谷亭”。他撰写的《春明梦余录》、《天府广记》两部巨著,就是在退谷书室著述的。民国时,退谷被北洋军阀政府财政部长周肇祥购为私产,随后修了别墅,故这里又称周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平西游击队活动的地方。1936年北平青年学生在此举办了“平西樱桃沟抗日救国军事夏令营”,留下了“保卫华北”等石刻革命遗迹。

    主要景点 
①退谷门楼:实为一精致的小门,上刻“鹿岩精舍”四字,门左一石刻“退谷”二字,皆出于梁启超之手。游人穿过门楼,顿感景色一新,眼见峰峦环绕,耳听泉声淙淙,园内绿树蔽日,妩媚幽深,确有世外桃源之感。
②樱桃泉:人们沿溪而上,可达水源头。这里有一块巨石,形似元宝,故称“元宝石”。石下流出一道甘泉,即“水源头”。石上刻有“志在山水”四字,是何人何时所刻不得而知。但在池北岩石上刻的“水源头”三字,却令人联想翩翩。
③5处遗址:即隆教寺、广慧观、五华寺、广泉寺、水塔寺等。
④退翁亭:为清初著名学者孙承泽所建。
⑤红星桥:原为瑞王府遗物。桥券上刻有“红星桥”三字,乃为郭沫若手书。
⑥白鹿岩:这是一块巨石,石下有6米多深、2米多高的岩洞,洞口镌刻有“白鹿岩”三字。洞内有石榻,还有一石碑,现已不知去向。相传,辽代有仙人骑白鹿来此游玩,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留连忘返,白鹿岩就由此得名。离此不远处有一土台,上面蹲踞着一只石兽,相传是金章宗的西山八大水院遗址之一。
⑦石上柏:据传曹雪芹曾在此游,看到这里的石上柏,大受启发,于是才引出了《红楼梦》里贾宝玉(神瑛)和林黛玉(降珠)之间“木石前盟”这一段“奇缘”的构思。
⑧半天云岭:在樱桃沟半山腰。上有石亭一座,亭内有幅对联:“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于是后人把泉水称为水源头,山岭叫半天云,是沟内一处胜景。
⑨金鸽台:它是一块巨石,削得整整齐齐。相传清代曾有一雌一雄两只金鸽栖身于此,每天去水源头嬉戏饮水。不幸一只雄鸽被人捉住,剩下的一只雌鸽终日长鸣,绝食而死,因此人们都将此石称为金鸽台。
⑩纪念亭和纪念碑:石亭为纪念“一二·九”运动而建,位于北坡平台上。由三个白色立体三角形组成。亭北岩壁上还镶嵌着一块纪念碑。

    山水景观评价 
①在景观上以曲径通幽,清凉避暑取胜;
②樱桃泉经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是无色、无味、无菌、无杂质的流泉,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胜过了曾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玉泉山泉。

    樱桃沟美在森林  樱桃沟树木荫翳,凉爽宜人。这里的树手牵手,肩倚肩,粗细高矮,棵棵孪生兄弟般酷似,株株人工修饰般齐崭。它们既似松,有松的巍峨,粗莽;又似柳,有柳的轻柔,纤细;还似竹,有竹的清丽、笔挺。细细观赏,真有一股灵气、秀美、嫩润和蓬勃。游樱桃沟花园,切莫忘记欣赏其林木之美、之秀、之奇。

6.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重要活动遗址——曹雪芹纪念馆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39号院。它东邻金山,北依卧佛寺,与北京植物园相毗邻。可乘333、318、360路公共汽车至卧佛寺站下车。

    开发历史  1971年4月,39号院居所主人在修房时发现题壁诗墨迹,经大多数红学家考察,认为此处与曹雪芹晚年曾居住过的地方无关,但作为纪念馆选址还是合适的。在各界有关方面的积极支持下,于1982年10月动工,全面修复。纪念馆基本按清代雍正时八旗营房的建筑形式修建。1983年4月落成。1984年向社会开放。

    展室布局  纪念馆坐北朝南,是一座旗下老屋,12间一排清代制式营房。分5个展室:第一展室在4间北房内,现按旗人生活习惯,布置成曹公卧室。屋内的“落地罩”、“排叉”(隔断)上的图案有“流云百幅”、“岁寒三友”、“富贵满堂”等。室内还有“富非所望不忧贫”、“师于万物”两幅风筝。第二展室是发现题壁诗文的地方——抗风轩,即当年曹公写作《红楼梦》时书斋。由于原墙皮已揭下,现展出的是根据原墙皮的旧貌重新复制的。展室门口还有当时旗人做饭用的瓦灶。第三展室是陈列曹公在香山著书生活时的立体模型及《红楼梦》中的一些景物模型。第四展室陈列着200年来有关曹雪芹身世的重大发现,包括西轩题壁诗残片,曹雪芹用过的一对书箱及《南鹞北鸢考工志》双钩摹本影印件。第五展室陈列着旗人风俗和解放后红学家们对曹公故居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争论文章。还展出有故居八景照片,一些家谱、地契、碑文拓片和《红楼梦》中提及的部分实物样品等。此外,在纪念馆的西侧,还有一个从附近收集来的石雕刻碑林,这些碑林反映了清初香山地区的驻军情况及曹家与香山地区的关系。

7.绿荫消夏,红叶染秋的皇家苑林——香山公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北部,西山东麓。乘333、318、360路公共汽车在香山站下车。

    历史沿革  香山又叫静宜园。这里在辽代时,已建有私宅邸,著名的有中丞阿勒弥建的宅舍。辽末,自立为皇帝的耶律淳,死后也以香山为陵寝,号永安陵。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始在这里建香山寺(又名甘露寺),尔后又建行宫。明泰昌时,香山又建起会景楼和祭星台。世宗和熹宗也都把这里作为临幸之地。到了清代,不论康熙帝还是乾隆帝,都在香山大兴土木,先后修建了缮佛殿、行宫及大量亭、台、阁、榭、塔、坊等,这时香山已成为由一道长约5千米的园垣相围的规模宏丽的皇家苑囿,取名“静宜园”,并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园(万寿山)等共同构成“三山”和“五园”。乾隆曾有赞语:“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入民国后,香山开辟为公园,供人游览。但其中部分景点,被军阀、官僚、买办据为私有,大修宅园别墅,以供消夏避暑。解放以后,作为人民公园,政府对其进行多次大规模整修。并在1984年被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香山二十八景  清代,香山经大规模扩建,已形成京师皇帝到郊外消夏避暑的一座主要离宫。清皇曾给香山命了二十八景,它们是:勤政殿、丽瞩楼、绿云舫、虚朗斋、璎珞岩、翠微亭、青未了(亭)、驯鹿坡、蟾蜍峰、栖云楼、知乐濠、香山寺、听法松、来青轩、唳霜皋(亭)、香嵒室、霞标磴、玉乳泉、绚秋林、雨香馆、晞阳阿、芙蓉坪、香雾窟、栖月崖、重翠崦、玉华岫、森玉笏、隔云钟。其中许多都是以峰、洞、崖、崦、岩、坡、泉、林等自然景观命名的,表明香山构成行宫或离宫的基础是自然森林型环境。至今香山仍是京郊游览最便捷的森林公园。

    主要景点  香山公园总面积为160公顷。共有景点数十个。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①东宫门。
②香山寺旧址。该寺初名永安寺,乾隆重新修建后,改香山作寺名。原依岩架壑,为殿五层,地势高耸,建筑壮观。后被英法等八国联军烧毁。现仅存寺山门处石桥、方池及大殿前石屏、方碑等。
③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寺南,是熊希龄在1931年前后所建。院北有山泉从山腹中溢出,汇成两个方池,取名双清。1948年中共中央及毛泽东主席曾驻这里,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④半山亭。在香山寺北侧海棠院旧址。院东为来青轩,院西为妙高堂。原建筑均无存,后建一座半山亭作为点级。
⑤绚秋林。香山以红叶观赏取胜。早在清乾隆年间,这里就植有大片黄栌树,树干丛生,叶圆形,秋日叶色鲜红,远望如烈火。是香山最著名的景观。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
⑥玉华山庄。在香山公园中心,是山腰中部的一个庭院型建筑。其地原为明代玉华寺,山门向东,正殿西南,乾隆时曾辟小轩,其地高爽,可俯览群岫,故题名“玉华岫”。后寺毁建庄,仍存其名。
⑦森玉笏。在朝阳洞南,峭壁很高,上题“森玉笏”三字,因突兀的岩峰形似朝臣手捧笏板而得名。
⑧朝阳洞。在森玉笏西北,乾隆帝曾游此洞,并取《楚辞》“晞汝友兮阳之阿”题名“晞阳阿”,洞内祀龙神。今坊额、神像已无,仅存石洞及乾隆数首诗词刻字。
⑨栖月山庄。其地原栖月崖,属28景之一。建筑遭毁后,于民国期间建别墅,称栖月山庄。
⑩西山晴雪。为燕京八景之一,在朝阳洞上方峰腰中。每当雪后放晴,西山白雪皑皑,阳光照射,景色万千。明代称为“西山积雪”或“霁雪”。清乾隆于此定点立碑,名“西山晴雪”。碑为方形,周护石栏,今仍保存完好。
(11)昭庙。在芙蓉馆东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建。是园内一组古建筑,全称“宗镜大昭之庙”。据载是为西藏班禅来京祝厘而建造的。原庙东向,门前有琉璃牌坊,门内有前殿、白台四层、正殿、红台四层,庙后有琉璃塔。后遭八国联军破坏。现存建筑有琉璃牌坊、白台、红台、石碑和塔。碑系乾隆皇帝御制昭庙诗刻石。琉璃塔为八角7级楼阁式。塔顶8条垂脊,中间饰以黄琉璃宝瓶为刹,具有独特形式的是塔基,沿塔基八方围以一面坡瓦顶廊宇,似盝顶八角亭,上承塔座,下有石栏环护。
(12)见心斋。明嘉靖年间建,后来又重修过。是一座具有江南情趣的“园中之园”建筑。此下即眼镜湖,因两池之间架以石梁,形如眼镜得名。
(13)鬼见愁。为香山主峰,海拔578米。这里因地势高耸,山岩陡峭,难以攀登而得名。山顶未建亭台,皇帝每年“九·九”登高时,多用黄缎搭成帷幄作为临时休息之所。
(14)静翠湖。在大门内南边,为一三面环山、幽静宜人的碧池。这里林木葱茏,山峦倒映,具有名符其实的静翠特点。
(15)梦感泉。相传金章宗宿香山行宫,梦见泉水涌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一泉,取名梦感泉。后来寺僧想将泉扩大,结果反而枯竭。
(16)芙蓉馆。在玉华山庄东北百米处,原称玉华坪,是原28景之一。此馆依山而建,直角形建筑,馆外有深廊,廊缘有垂天碧纱窗。
(17)白松亭。原为香山28景之一“唳霜皋”,现亭呈圆形,6柱6面,亭前有剑石。最壮观的是四周长有数十株巨大白皮松,松皮洁白如雪,亭也以松得名。
(18)雨香馆。在白松亭西南200米处。此馆门前左池右壑,险夷共存,“卓笔”石刻立于池边。今入门馆址仅余基址,但古松仍苍藤如旧。
(19)一拳石。在雨香馆东北通往阆风亭盘道上,石高2米,宛若怒击桌几之拳,石上刻乾隆《春望》诗及字如掌大的“一拳石”三字。据说此石与曹雪芹佚诗“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有关。
(20)香山索道。建在北门内,全长1500米,乘坐大吊椅约18分钟,即可达山顶。

    景观评价  香山是北京西郊的自然风景园林。它因地势高,森林密,春天来得迟,去得晚,夏季非常清凉,是京郊最佳避暑消夏之地。但是香山最著名的还是“翠”和“色”两个特点。明朝孙丕扬诗曰:“人传宝地紫光收,天语香山翠色浮”;清袁宏道诗亦云:“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张养浩在诗中对香山之“翠”描写更为透彻,他说:“山行弥日山亦奇,乱峰扶翠纷参差”。可见香山以“翠”取胜,已有悠久历史。香山不仅苍“翠”,而且多“色”。这里西南山坡上的“红叶林区,黄栌盛开,层林红透,恰似大片彩霞。”还有杏花、桃花、梨花和丁香,真不愧为“芳香十里”之誉。然而香山最美的还是秋色。深秋,初霜为伴,遍山满坡的黄栌,叶子红得像火焰一样,陈毅诗云:“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这使香山成为北京金秋最大的观赏红叶胜地。

8.北京西山保存最精美和最整齐的佛教古刹——碧云寺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香山东麓,乘333、318、360路公共汽车至香山站下车沿碧云寺路步行即达。

    历史沿革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据载元朝丞相耶律楚材之后裔阿尔勒曾在这里“舍宅开山”,建造寺庙,初称碧云庵。到了明代,寺庙进行大规模扩建。正德期间,御马太监于经看中这块风水宝地,大兴土木,于后山修建了生圹,作为死后葬身之地,寺庙“廓然焕然”,并改庵为寺。因寺经于经扩修,故又有于公寺之称。明天启三年(1623年),太监魏忠贤也妄想葬此,因而重修了碧云寺。经这两次修扩,碧云寺已初具规模,但两位太监均因获罪而未能葬此。至清代乾隆时期,对寺宇重加整葺,并在十三年(1748年),按西僧所供奉的图样,建起了金刚宝座塔,新修了行宫和罗汉堂。1925年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他的灵柩因停放在后殿,而将此殿改名为中山纪念堂。现在,金刚宝座塔下还有他的衣冠冢。解放以后,曾对寺庙进行过整修,但对原有建筑物没有大动,故碧云寺的殿宇基本上保存了明代的结构。

    主要建筑景观  碧云寺坐西面北,从山门至山顶,共有六重院落。总面积4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从下至上依次布局了山门、天王殿、正殿、碑亭、菩萨殿、孙中山纪念堂、石牌坊、金刚宝座塔等建筑。北院为水泉院,南院为罗汉堂。整个寺院,依山顺势,层层高起,各层院落,自成格局。主要建筑有:
①山门殿。殿内原有身高4.8米的哼哈二将塑像,体态刚劲,高与檩齐,是一对评价极高的泥塑艺术品。可惜在60年代末被破坏掉。山门前临深壑,上跨石桥,桥前蹲踞石狮一对,雕刻十分精细,是北京地区明代遗存较好的石狮之一。山门后两侧还有钟鼓楼。
②天王殿。殿内左右原有四大天王像,早毁于北洋军阀混战之年。殿中有明代遗物铜铸弥勒佛像,笑容满面,形态浑厚。
③正殿。殿阔3间,庑殿顶,有斗拱装饰。殿内原有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四壁顶上有木刻唐玄奘取经的故事。殿前有露台,上置两座八棱经幢。
④碑亭。位于正殿之后,属八角琉璃建筑,内有屭屃驮石碑,碑文是乾隆所书寺庙历史。
⑤菩萨殿。原奉观世音等五座菩萨像,分别骑象、狮、虎等,两壁也有悬塑,后同被破坏。
⑥孙中山纪念堂。此殿由原普明妙觉殿改为孙中山先生生平展室。中山先生逝世后曾停灵于此,因而辟为纪念堂。解放后屡经修整,今堂中陈列着前苏联所赠玻璃棺以及孙中山先生塑像、照片等。两侧山墙上是“总理遗嘱”及“公开信”。
⑦石牌坊。属四柱三搂式,由汉白玉雕制,全坊布满花纹,雕琢精美。牌坊两侧连着石屏壁,壁上浮雕人物像,各像均有题名。所雕人物均为历史上“忠、孝、节、廉”的代表。屏壁背面各雕披发雄狮。
⑧二碑亭。在塔院中间,亭均重檐,上檐为圆檐攒尖,下檐为八角,饰以石雕斗拱。亭内立乾隆御制金刚宝座塔碑,分别刻满、汉、蒙、藏文。
⑨金刚宝座塔。为乾隆十三年(1748年)所建,全高34.7米,皆用汉白玉砌筑。下两层为塔基,上列石龛,有石阶可升。塔基上建石塔,塔又分两层,下层为塔座,正面当中开券洞,左右循级可上至塔座台面。座上出口处是一屋形方亭,其前方左右各有一圆形藏式塔。其后则为5座13层密檐式方塔,中央一塔,四隅各建一塔。整个金刚宝座塔,满布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龙凤狮象和云纹,雕制繁缛,用工精细,是清代建筑和雕塑艺术的佼佼者。
⑩罗汉堂。为乾隆十三年仿杭州静慈寺罗汉堂而建。平面呈田字形,中间有四天井可采光,因而堂的外貌似顶盝,堂正面出轩,其余三面则各出抱厦一间。顶部正中耸立着象征“西方净土”的宝塔。堂内除按顺序排列的500尊罗汉外,在堂正中过道供奉7尊神像和在左方梁上的济颠僧一尊,总计508尊。这些罗汉均木制漆金,形象各异,为清代佛像中较典型的雕制品。据传康熙、乾隆也进入罗汉之列,康熙在295位,称“暗夜多”;乾隆在360位,称“直福德”罗汉。
(11)水泉院。具有江南园林特点,整个院子以山泉为中心,依山势筑起层层叠叠的小假山石,缀有亭台小桥。满院古松桧柏,高大笔直,一片荫翳。盛夏季节,凉爽宜人。此院东边有涵碧斋,眼镜池;南边有三仙洞和“三代树”。三代树是一株枯柏树内长出了第二株柏树,从第二株柏树里又长出了一株银杏,故称为“三代”。院西有“卓锡”泉,在明代时它已闻名京城。

    景观评价  碧云寺是西山风景区中保存最精美和最整齐的一座佛教名刹。古人对此赋诗和作游记颇多,如“西山一径三百寺,唯有碧云称纤秾”、“万峰围殿阁,碧色净如云”、“大抵西山兰若,碧云、香山相伯仲。碧云鲜,香山古。碧云精洁,香山魁恢”等评语。这一寺庙依倾斜山势层层布局,重重殿宇,错落有致,每进院落,各具特色,表现了层层封闭而又互相连通的建筑手法,既给人以曲折多变、层出不穷的感受,又使人感到它规模崇闳、瑰丽无比。碧云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9.清代健锐云梯营演兵场——团城演武厅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香山迤南,红山头之东南。乘公共汽车318、360在团城下车。

    历史沿革  团城演武厅俗称小团城。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经为征服四川大小金川的兵士训练起过重要作用。当时金川土司莎罗奔企图吞并附近诸蕃,在各险要路段设置石碉楼,使清兵久攻不下。乾隆为了对付碉楼,选择香山山麓建置团城演兵场,在团城周围修建与金川相似的碉楼,对由二千名士兵组成的健锐云梯营进行模拟训练。乾隆皇帝经常来此观看士兵演练。

    主要建筑景观 
①团城。为椭圆形的高大城池,城垣上修有南北对峙的城楼,城外围以护城河,并建白玉石桥。团城开二城门,北者额书“志喻金汤”,南者书“威宣壁垒”。城内为一开阔空地,东西马道直通城楼。城垣用砖砌,外圈砌有箭垛,用以御敌。城楼内立乾隆御制碑。
②演武厅。在团城南侧,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方砌有宽大的月台,乾隆皇帝曾在此检阅八旗军队。厅南为演兵场,现辟为果园。
③碉楼。原有67座,今仅存少数完好者。其中以团城西侧一座石碉楼保存最为完整。它完全用石块砌筑,底座大顶面小,高约10米,俗称梯子楼,上面建有箭孔箭垛。
④实胜寺遗址。在演兵场之西南,今仅存一碑亭,重檐歇山顶,黄瓦红墙,四面辟门,亭内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篆刻的方形石碑,高3米多,上有乾隆皇帝亲笔题书。
⑤松堂。在团城之南。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这里原为焚香寺旁一座小敞厅,名“来远斋”,是乾隆帝来团城阅兵休息用善之处,并在此为征伐大小金川的凯旋将士设宴庆功。来远斋建筑古雅别致,坐西朝东,面宽3间,由汉白玉建砌。在白石枋柱上刻对联一幅:“指云际千峰兴怀蜀道;听松间万籁顿入焚天”,横联是“策动绩武”。堂内有一个高雅典朴的紫石宝座,座后有石屏风,上刻乾隆手书《云梯营诗》。堂后有许多古朴的假山叠石,玲珑剔透,恬静肃穆,环境幽美。敞厢四周遍植近百株的白皮松,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犹如一幅巨大的屏障,故名“松堂”。

    景观评价  团城建筑布局,类似一座古老城池的缩影。城楼巍然高耸,十分威武壮观,在全国独一无二。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0.庄严肃穆的革命先驱者墓地——李大钊烈士陵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万安公墓内。距香山甚近。乘333路公共汽车在万安公墓下车。

    历史沿革  李大钊同志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后,其灵柩寄存宣武门外长椿寺。后移至妙光阁浙寺。1933年4月23日,地下党组织为李大钊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烈士遗骨安葬于万安公墓。1982年12月对李大钊陵园进行了规划设计工作。1983年2月20日动工兴建。1983年3月28日李大钊夫妇灵柩移葬到新陵园。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李大钊烈士陵园落成典礼。

    陵园建筑布局  李大钊同志烈士陵园坐西朝东,园门悬有“李大钊烈士陵园”匾额。园内正中前方是李大钊烈士的汉白玉雕立像,高2.3米。雕像之后为李大钊及夫人赵纫兰墓,墓后有一座宽4米、高2米的花岗岩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书写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后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整个陵园处于苍松翠柏环抱之中。陵园内还辟有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室,内容包括烈士生前遗物、遗墨和照片以及他的生平事迹。陈列室大厅正中,有一块用玻璃罩起来的石碑。碑高1.83米,宽0.46米,碑首刻有红五角星,星中央刻镰刀和斧头。碑的正面刻着“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下面落款是“一九三三,四月念三,北平市民革命团体为李大钊同志举行公葬于香山万安公墓。”碑的背面刻有中共中央概述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的碑文。

11.西去太行第一峰——百望山(首都绿色文化碑林)

    位置与交通  南距颐和园北宫门约3千米,东倚京密引水渠。自颐和园乘330路、346路汽车至黑山扈北口下车,或乘375路至终点,再换乘330、346路向北至黑山扈北口下。

    开发历史  首都绿色文化碑林原名望儿山或百望山。是西山森林公园百望山景区。望儿山传说因宋朝佘太君在山头为抗击辽兵的杨家将儿女观阵助威而得名。原山上有神庙三楹,现早已不存,但山间尚有残墙断壁、教子台等遗迹可辨。这里从50年代初开始营造风景林,目前已形成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的森林景观。近年又在此基础上,顺山势建筑了500多块碑林,内容包括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和社会知名人士、著名书法家、文艺科教界人士有关造林绿化、改善自然环境指示、题词以及市树、市花、森林法等诗、词、书、画。这些文化碑林记述了北京林业的发展建设成就,宣传了保护森林的巨大意义。

    主要景区与景点  首都绿色文化碑林共占地167公顷。内分登高远眺、森林景观、红叶景观、碑林和游乐5个游览区。主要景点有望儿山主峰、望京楼、望京台、揽枫亭、五角亭、秋爽亭、碑亭、碑廊、回首亭、碑林艺术墙等。名胜有下马桥、教子台、佘太君庙和法国教堂等。其中有关佘太君望儿打仗等传说,给该山增添了传奇的色彩。

    景观评价 
①望儿山是太行山在华北平原西北端向东伸出的第一峰,被人们称为太行山的前哨。该山峭壁耸立,峰异石奇,林木葱郁,风光优美。游人登临,可东望京城,北望明陵,西望西山,层峦叠翠。
②绿色文化碑林,古朴典雅,肃穆壮观,它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镌刻艺术,并为小西山风景区开辟了新的文化场所,为森林旅游开辟了新的景点。人们在观赏以“绿化”为中心的碑刻时,从碑文的诗情画意中悟会到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的重要性。融纪念、宣传和艺术为一体,对弘扬绿色文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③公园在中轴线上,依山势修建了一系列仿古建筑物,其中毛主席所题“绿化祖国”碑亭为大型方形重檐攒尖顶建筑,文化碑墙为六层错落式建筑,望京楼为六角三层攒尖顶塔状建筑。整个建筑层层升高,错落有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12.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海淀区小西山,总面积59.26平方千米。除百望山景区外,已建成松林山庄等景区。

    西山的森林景观自古出名,春季的遍山桃杏花,秋季的西山红叶,冬季的西山晴雪早已扬名海内外。金秋赏红叶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每到秋风乍起,金谷上场之时,通往北京西郊的公路上便车水马龙,喧闹异常。

    西山森林公园内人文景观、文物古迹相当丰富,主要有福慧寺、盘道、北法海寺、地藏殿、邀月洞、静福寺、辽塔、梅兰芳墓、马连良墓、言少鹏墓、修麟阁墓、刘半农墓、刘天华墓、法国教堂等。

    按总体规划,山地仿真狩猎场、青少年绿色科普营地、森林浴场、高山有轨轻型观光车等设施和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13.垂钓、游览、文化鉴赏功能于一体的人造景观——北京百亭鱼乐园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温泉乡。从颐和园北宫门乘330路汽车至温泉下车即达。

    主要景观  是一处新落成的以垂钓、游览、文化鉴赏为内容的人造景点。它座北朝南,占地约33公顷。主要人造景观有:仿全国各地的名亭148座,环列于18个垂钓池畔。池北部有高级垂钓公寓138座,南部有24座水上餐厅,提供我国八大菜系的特色风味。园周1300米廊庑墙面镶嵌了中国五千年通史烧瓷壁画,其中800米长廊的枋梁有彩色绘画,壁间有1080块姓氏起源碑刻,1000多首佳名楹联。此外还有广为流传的100神仙、100罗汉、100菩萨、100皇帝、108位梁山好汉雕像。在180座白墙黑瓦江南水乡式的码头房中,还推出了包房钓鱼、观鱼等项目,可供众多垂钓者住宿,隔着窗户就能伸出鱼竿钓鱼。另外,这里还设有300米“留名廊”,可供1000多人在此签名留念。

    景观评价  本景点在设计意境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审美情趣,集垂钓、游览、文化鉴赏之大成,建筑极富江南水乡特色。其中中华民族姓氏起源碑刻和1300米上下五千年通史烧瓷壁画,可称为中国人造景观之最。但是产品项目投资巨大,在人造景点处于低谷时能否收到公园预期设计效果,还要在实践中经受考验。

14.整齐严谨、金碧辉煌的古代皇帝祈雨场所——黑龙潭(画眉山庄)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温泉乡画眉山处,东南距颐和园8千米。可自颐和园乘330、346路公共汽车至黑龙潭下。

    历史沿革  在画眉山腰原有一潭,直径约10余米,水从山峡石隙中溢出注入潭内,水花四溅,景色壮观。传说曾有黑龙潜藏水底,故名黑龙潭。据地方志记载,龙潭“围广十亩,水从石隙中去,终年不干,下溢田间,潺潺有声。”过去那些善男信女,以为龙潭水源不绝,干旱不涸,乃潭中掌管云雨的黑龙神王所致,为此纷纷出资修建黑龙庙供奉龙神,成为干旱时帝王和百姓的求雨圣地。从碑文得知,黑龙王庙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后经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两次重修。乾隆三年(1738年)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明清两代皇帝万历和康熙、乾隆曾多次来此祈雨、观潭。据说,每次祈雨仪式均很隆重热闹,如举办各种戏会、小车会、高跷会等。如果是皇帝亲驾祈雨,前呼后拥,遮天蔽日,场面更为壮观。为此,在庙外还修建了供帝王休憩的行宫。这里由于环境幽雅,有山有泉,又是一处历史古迹,解放后政府在此修建了疗养院,成为劳动人民休息、娱乐的疗养胜地。近年又在这里修建了数万平方米的画眉山庄,其内有标准客房28间,豪华套房8套。还有金碧辉煌的鑫龙餐馆,风格各异、服务周到的KTV、桑拿、按摩项目以及棋牌室、台球厅、网球场等。古迹龙王庙、龙王潭也由文物局、卫生局合资重修。

    主要景观  有龙王庙、御碑、龙潭及回廊等。龙王庙依山而建,坐西朝东,殿宇层层升高,建有殿堂和碑楼。其中龙王堂为卷棚硬山顶,黄琉璃筒瓦,前出厦,一开间。堂前有4座黄瓦歇山顶碑楼。内立乾隆祈雨记事碑2方,雍正碑一方,清大学士高士奇所书碑一方。入庙北侧建有一半圆形回廊,造型十分别致。廊上有20多个方圆棱扇等形状各异的什锦窗。回廊宽1米多,内侧有30多根木柱分隔成33间。著名的黑龙潭则位于回廊环绕之中。

    景观评价  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黑龙潭泉水已断流。今潭由地表水引入。庙宇规模虽小,但建筑格局整齐严谨,金碧辉煌,为明清皇帝敕建之物。殿堂顶部的吻兽,均呈龙的形象,别有一番气派。潭边半圆形回廊,造型精美,在京郊不可多得。系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5.依山布局的历史纪念型园林——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黑龙潭西北温泉风景区内。由颐和园乘330、346路公共汽车至温泉可达。

    历史沿革  此为冯玉祥将军为纪念1912年1月辛亥滦州起义的殉难烈士所建的陵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驻河北滦州(今滦县)新军第二十镇协同第六镇计划举兵响应。1月3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通电檄告全国。袁世凯派兵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为纪念这次起义的殉难烈士,在1937年4月建成本纪念园。1984年被北京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建筑  有纪念坊、纪念堂、纪念碑、纪念塔等。纪念坊在入门处,正面门额刻“辛亥革命纪念园”九个大字。两柱镌刻楹联:“此日园林簇锦绣;当年勇烈动山川”。背面门额镌刻“努力革命”。联为“尺山尺水永留血迹,一花一木想见英风”。落款为冯玉祥。纪念坊西87米处,是陵园中一条规整的南北向轴线,纪念物随山势一字排列在轴线上。最南端分别为已被破坏的纪念堂和方碑。现存纪念物主要是纪念碑及矗立于山巅的纪念塔。前者为方首石座,通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滦州革命诸先烈纪念碑”。碑座落于长宽各5米的石台上,有石阶通山腰平台,台中间立一八棱形石幢,通高3.88米,平面为小八角形,幢形正面镌刻“辛亥滦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铭等14人姓名。幢座为正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八面均有题刻。幢北有一无字石屏,据说石屏下为一烈士衣冠葬地。衣冠冢之后,约有290平方米的自然山石斜面,就山石镌刻隶书摩崖题字,节录了《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一段文字。纪念塔用白石砌之,通高12.2米,八角7层密檐式。塔顶为鎏金铜刹。塔身下面为须弥座式基座,八面各刻“勇继黄岗……英光万古”“气壮山河”“光同日月”“浩气凌霄”“功垂不朽”“彰勋阐烈”“舍身取义”等题字。塔建于长宽各约10米、高1.2米的石台上,台前后立面上分别刻有冯玉祥所书“精神不死”和“浩气长存”。

    陵园特色  依山势布局,庄严肃穆。园内树木荫翳,幽静宜人。

16.玉兰称著的辽代古刹——大觉寺

    位置与交通  在海淀区北安河乡西南的阳台山麓。从颐和园乘346路公共汽车至周家巷站下车,向西步行1千米入寺。

    历史沿革  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初名清水院,占地9500平方米。据寺内现存辽道宗《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碑记载:“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跨燕蓟而独颖,侔东林而秀出”。又载,辽代咸雍四年有南阳信士邓从贵捐钱80万,修建僧房、储经房,并印大藏经579卷。金代时为西山八大水院之一,金章宗常到此巡幸驻跸。后改称灵泉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原寺经扩建后方改今名。以后又经过4次重修和大修,年代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明成化十三年(1476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本世纪30年代山门被雷击毁。解放初期,南北两路殿宇多已圮毁。北京林业大学占用后,又以巨额投资进行修缮。现寺院建筑保存基本完好。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建筑景观  大觉寺坐西朝东,在建筑上保持了辽代契丹人“朝日”之俗。其建筑格局分为三路:中路为六进院落,从东向西依次为山门殿、碑亭、功德池、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无量寿佛殿、大悲坛、舍利塔、龙潭、龙王堂。右路是僧方。左路有戒台、四宜堂、憩云轩、领要亭等。寺的后部是一处布局精巧、幽丽别致的寺庙园林。

    “八绝”与古树群  大觉寺有许多奇景被人们所称颂。其中以“八绝”最有名:即“二龙戏珠”、“功德水兽”、“迦陵佛塔”、“辽代石碑”、“碧韵清石”、“明清玉兰”、“千年银杏”、“藤李寄柏”。二龙戏珠是一处天然与人工景巧妙结合的胜景。出自寺西北李子峪的地下伏流,流到大觉寺围墙以后环楼绕到灵泉才相会,故称二龙戏珠。功德水兽指山门内的功德池,其南北两端正中各有一石刻水兽,据考证,它系辽物,距今已有千年,殊为珍贵。迦陵佛塔位于寺内最高处,其形状与北海白塔相仿,它是清代主持僧迦陵的舍利塔。塔旁松柏环抱,犹如巨型翠盖,为佛塔遮荫护卫。辽代石碑在龙潭之东,高1米多,顶部雕有盘龙,镌刻着“阳台山清水院藏经记”9个大字。此碑对研究大觉寺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碧韵清石位于北玉兰院,是一个长2米、宽1.3米、高1米的石雕水池。它系整块大理石,石上纹理如同玉石一样细腻。以上“五绝”均为人文奇景,后“三绝”则为古树景观。其中千年银杏指一株雄性银杏树,高过飞檐朱瓦,干围7.5米,树龄已逾千年。今依然枝繁叶茂,被誉为“西山之冠”。清乾隆曾赋诗:“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松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藤李寄柏是指两株古老的桧柏树上,各长着一株另外的植物。一株在功德池石桥东北侧,其树半空心部,寄生着一棵超过百年的老藤蛇葡萄。另一株在四宜堂玉兰树西侧,其距地面1米的两大树干间,长着一株“小叶鼠李”。二树分别称为“老藤寄柏”和“鼠李寄柏”。明清玉兰指位于四宜堂前的一株玉兰树,它花繁瓣大,玉洁香浓,据说它是遵乾隆年间住持僧迦陵的遗嘱,从四川随灵移来的,树龄已有300余年,被人们称为“北京玉兰”之最。

    大觉寺的古树除上述“三绝”外,其它还有不少被列为保护树木。据调查,全寺共有古树160株,其中一级古树91株,二级古树69株。如寺院北配院有一株古银杏树,树高17米,胸径78厘米,其主干周围生长着9株小银杏,被人们称为“一龙九子”。又如后院藏经阁有一株高16米、胸径93厘米、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松树,其巨冠把南侧舍利塔紧紧抱住,人称“抱塔松”。大觉寺的古阔叶树也不少,著名的有七叶树、古槐树、古桑树等。如一株被定为一级的古七叶树,其树高达9米,胸径80厘米,树冠遮荫88平方米。这种树来自西域,叶似楠,皮如玉兰,形似枇杷,花苞大如拳,色葱白最洁,据说鸟不栖息,虫不生子。

    景观评价 
①寺院建筑布局精巧、严谨、幽深、壮观。其中中路主体建筑保持了明代的建筑法式及风格,为寺中建筑之精华。
②在大觉寺“八绝”中,以被称为“西山之冠”的千年银杏和“京华之最”的明清玉兰最为有名。大觉寺在历史上与法源寺、崇效寺被并称为“京城三大花卉寺庙”,也是因存在着古玉兰树之缘故。

17.秀色抱群峰,古寺建新功——鹫峰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西北部山峦的前沿,北安河乡境内。从颐和园乘346路公共汽车在北安河下,西行1.8千米即可达。

    公园自然环境  公园原名鹫峰,但鹫峰仅是西山森林公园一部分。全园包括鹫峰、金仙庵、响塘庙、杨家花园、贝家花园等。南北5千米,东西10千米,总面积833公顷。主山脉为南北走向,海拔100~1153米。前山主峰即鹫峰,海拔465米。山势陡峭,山峰林立。主要岩石为花岗岩、凝灰砂岩、砾岩、安山岩等。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均温-8.1℃,7月均温30.8℃,年降水量600毫米,60%分布在7~8月。无霜期185天,年生长期220天。园内土壤为山地褐色土,中山地区为棕色森林土。植被为温带阔叶落叶林,垂直变化明显。独特的小气候和土壤植被环境条件,均适合林业科研及教学实习。现在鹫峰之下,响堂庙及秀峰古刹内建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处及教学实习设施。

    公园地貌景观  本公园自然景点有鹫峰、朝阳观音洞和奇石等。鹫峰是公园地貌主景,从下仰望十分秀丽壮观。顶峰有两株古老高大的松树,挺拔苍翠,相向而立,仿佛两只展翼兀立的鹫鸟,故名鹫峰。游人若从鹫峰山庄山门旧址四望,岌岌峭壁,如斩如劈;仰目悬崖,欲倾欲坠;俯瞰幽涧,无尽无终:上半段山体宛如一簇年久斑剥的巨大石柱,错落崩削,在破壁而生的林木掩蔽下目眩神摇。若你再举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平川旷野,长渠烟树,尽收眼底。因此鹫峰就成为小西山风景区最佳的登高观景场所。为了使人们顺利登上鹫峰和山庄,经石工巧思筑起一层层栉次递升的堆石平台,再在平台间用条石砌成梯形台阶,共28层。有的地方,砌石平台高达十几米,形成另一面人工峭壁;在难铺石梯的地方,就索性凿石为阶。人们可由这样的山道上穿林渡壑,直趋峰巅,整个石道给人以“乱峰重叠,若不可登”之感。登山各平台,均建有石凳、石桌,可供游人小憩。其中一处平台上还有一座凉亭,亭中安放的石碑记载着山庄的情形:“日将昃乃至山麓。仰望屋宇耸出云际,乱峰重叠,若不可上,循崖觅径以升,俯视下方,窅冥幽峭不敢稍喘息。又一时乃达其庐。孤松树十丈当门挺立,旁有登道拾阶而上,稍得平地。抚栏下瞰,苍松如烟反出其下屋宇十楹……”。朝阳观音洞指山顶一卧石之下石洞。洞中曾住过一位道士,名沈柳亭。据说他原是太监,后修行于此。该洞有如下传说:“洞深不可测,冬暖夏凉,有蟒蛇盘踞”。现为安全起见,将洞堵闭。鹫峰上造型石颇多,著名的有鹫嘴石、气松石、望月台、展京舌等。此外,鹫峰还有一些造型古树,如著名的英雄松、龙爪凤头松、迎客松等。

    公园植被景观  本公园植物种类较多。主要分天然植被和人工林两部分。天然植被群落结构复杂,乔木树种也很丰富。据调查全国共有野生和栽培植物110科313属684种;温室植物103科344种,有昆虫种类70多科近200种,并大部制成了标本。境内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变化,400米以下主要是杨、槐、椿、板栗、银杏、油松、侧柏;400~700米多栾树、大叶榆、白蜡、槲栎、鹅耳枥、栓皮栎、侧柏、油松等;700~1100米有椴树、山杨、辽东栎、云杉、胡桃楸、青杨等。温室植物观赏价值也很高,其中有59科289种珍稀品种,如鸽子树、赤松、水杉、粗榧等。

    公园名胜古迹  鹫峰公园名胜古迹也很多,主要有鹫峰山庄、秀峰寺、响塘庙、和尚塔、金仙庵和杨家花园、贝家花园等。鹫峰山庄的前身可追溯到辽代,相传它是辽代七十二营寨之一。后曾建道观消债寺(年无可考)和观音庵。1917年徐容光始在此建别墅,后为林行规购得,易秀峰为鹫峰。由他扩建成的“鹫峰精舍”即鹫峰山庄。原有建筑盘景轩、旧雨馆等均已无存。山下秀峰寺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建,坐西朝东,松柏成荫,遍山黄栌,十分幽静。30年代这里建起鹫峰地震台,这是我国第一座近代地震监测地。秀峰寺东有响塘庙,是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太监集资所建,曾有殿、房120余间。和尚塔在鹫峰东南麓,清嘉庆元年(1796年)建,造型为覆钵式,砖石结构,高4.6米。塔基为单层须弥座,塔身正面嵌有汉白玉塔铭:“传临济报恩第七世衍法堂上中兴第一代志定慰翁老和尚灵塔”,塔刹已残,十三天系花岗岩制成。塔前置有石香案。金仙庵位于通往妙峰山进香的香道上,这里群峰环抱,树海苍茫,环境幽静。该寺庵曾是京西一座古刹,始建年代为明成化时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寺内前院尚遗存银杏树两株。山门前有金山泉从石罅中流出,在泉口砌有两个方池。此泉千年来流量不减,为京师西山名泉之一。今寺中建筑均为晚近新建,原有古迹仅剩1座塔坟。

18.阴宅和阳宅保存完好的清代王陵——七王坟(醇亲王墓)

    位置与交通  七王坟即清朝醇亲王的陵寝,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西部山区,阳台山东麓。游人可乘346路公共汽车到草场下车,西行1千米即达。

    历史沿革  醇亲王奕譞(1840—1890)是清道光皇帝第七子。其墓地建于唐代法云寺旧址上,金朝时又是章宗皇帝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墓地从清同治七年(1868年)开始筹建,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基本建成。墓地除埋葬了奕譞外,还有其夫人叶赫那拉氏及三位福晋(满语,夫人意)。

    主要陵寝建筑  七王坟分阴宅和阳宅两部分。阴宅即陵墓,它坐西朝东,依山而建,雄伟肃穆。最前方有123级巨石砌成的台阶,上台阶后,依次向西出现黄琉璃瓦歇山顶碑亭、月牙河、石拱神桥、隆恩门(园寝正门)、享堂(已不存在)、墓地等。墓地共有四个宝顶,正中最大的是醇亲王和福晋叶赫那拉氏合葬墓,北边的一座是他的侧福晋颜扎氏,南边的两座是侧福晋刘佳氏和李佳氏。墓院南墙外有几座小冢,是他的夭伤子女墓。

    阳宅——退潜别墅,在阴宅北侧,为依山而建,步步升高的5层院落。大门式如城关,额题“隔尘入胜”。入门后从第一寝院至第五寝院,各有不同的建筑布局和用场,如头一进院的东屋为看院人的住宅,第二进院有正房纳神堂,第三进和第四进院以一石桥——濠梁桥将其分开。第五进院内植藤萝架和石桌凳,显然是纳凉赏月之所。整个阳宅俨如一座修身养性的别墅,其构思不仅精巧,且顺乎自然。花荫曲水,寄意悠闲,亭台厅阁,用游廊相连,充分显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特别是在第二进院落北跨院中,有假山,有六角小亭,有环溪敞厅,有名曰“藏真”的石窟,还有“塞秋欢瀑”、流杯亭、金鱼池等,整个花园装点得十分精巧细微。

    幽美环境与懿旨锯树  七王坟是一处风水宝地。这里泉壑幽美,层峦叠嶂,建筑宏伟,保存完好,是京西极富山林景观的旅游胜地,也是研究清代王陵的重要实物资料。奕譞晚年,深知慈禧是不能得罪的,故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小心。本想在晚年过着“退潜”生活,并因此将自己的园寝阳宅命名为“退潜别墅”,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去逝六七年后,仅因墓道前一株大白果树,而引起慈禧太后的锯树之恨。据有关记述,醇亲王陵寝之后,原有一棵白果树,正好荫遮宝顶。白果树下葬亲王,上“白”下“王”,恰好是一个“皇”字。好嫉多疑的慈禧对此非常忌讳,遂下令锯掉了这棵银杏树。后来这棵树又生出一棵小银杏树,至今它还生机盎然。

七王坟古树群  七王坟不仅建筑宏伟,保存完好,而且是一块古木林园。据调查,七王坟共有古树331株,其中包括古龙爪槐、古白皮松、古柏树、古银杏等。如果你去那里游览,则会看到陵园内处处是挺拔的古白皮松,虬曲的古柏树。特别是陵寝后面那片茂密的松林,古木参天,泉水淙淙,群峰起伏,幽雅秀美,曾做为《西游记》《戏说乾隆》等电视剧的外景场地。那里有“澄潭”“渔乐”“漱石枕流”等刻石,其中一块巨石,一面刻“云片”,一面刻“一卷永镇”,据考为七王的墨迹。

19.丹墙碧瓦,松柏苍翠的清代王陵——九王坟(孚君王墓)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北2千米处。从颐和园乘346路公共汽车至九王坟可达。

    主要建筑  九王坟是清道光皇帝之九子奕譞的园寝。它座西朝东,依次建筑有石桥、碑亭、隆恩门、隆恩殿和宝城等。丹墙碧瓦,松柏苍翠,具有庄严肃穆、气势宏雄等特点。园寝北侧建有“阳宅”,呈三进四合布局,现为民居所占。

    换碑之说  孚郡王坟有一块高达7.5米、硕大无比的石碑,比醇亲王的碑几乎高出2.5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有一传说:此块碑本是为七王准备的,但七王坟建在山区,山路陡峭,不易运送。时九王坟也在兴建,而碑高仅5米左右,于是由修坟的太监将两碑对换了。

    古树成群  据调查,九王坟现有古树147株。主要树种有白皮松、柏树等。这片翠绿的古树木与掩映于其中的黄琉璃筒瓦古建筑群,恰好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20.以妙峰山古香道为风景轴的新辟风景区——阳台山

    位置与交通  阳台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南邻大觉寺和鹫峰森林公园,北依清幽的醇亲王墓。是一处以登妙峰山古香道为风景轴,集多种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为一体的新辟风景区。从颐和园乘346路公共汽车,于北安河北口站下车西行1千米即至。

    历史沿革  阳台山是京郊一处历史名山。大觉寺内辽咸雍四年(1068年)年立的古碑就曾记载:“旸台山者,蓟壤之名峰”。辽代时,金章宗就把妙高峰列为西山八水院之一,并在那里建立了行宫,明清两代及民国时,妙峰山每年阴历四月初一到十五都有庙会,那时曾有成千上万香客,沿阳台山古香道抵达娘娘庙。此道沿途设有店铺、茶棚、粥棚,在为各地赶来的少林会、五虎会、戏班子、说书者、杂耍团、秧歌队以及大量香客服务。如今,香道上的大条石仍然保留着被虔诚的信徒磨得光滑如镜的遗迹。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看中了此处美丽清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决定投资开发阳台山风景区。经过初步建设,已于1997年夏季向游人开放。

    地理背景  阳台山风景区的主峰——妙高峰,海拔1276米,是西山与北京平原接壤地带的最高峰。该山由花岗岩构成,地势高耸,顶部平广如台,极利登顶观赏日出,故取名阳台山。经封山育林,阳台山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特别是妙高峰,已形成有大片800年以上树龄的古松柏林。

    主要景点  阳台山风景类型主要有石景、洞景、泉景和花木景。石景多分布于古香道两侧,如骆驼石、鹰嘴石、窳打石、瞻云妙等,它们多系造型石,拟鸟拟物千姿百态;洞景多出现在陡崖巨石之下,如著名的神仙洞、藏宝洞、龙扒洞等;泉景一般位于山涧中,如今许多清泉仍在伴随着登山的游客,发出美妙的叮咚之声;花木景观在阳台山就更突出,这里不仅有苍老的古树群,而且有大片杏、桃、梨、柿等观花果树,每逢春季,这里都会形成方圆几千米的花海奇景。

    民俗和茶棚文化遗迹  在阳台山古香道开发过程中,发现不少茶棚文化遗物,如响墙茶棚草图、当年茶棚用的茶碗、轿服、轿杆,光绪年间“响墙茶棚助善芳名列”、“万古流芳”石碑、宣统七年腰牌等文物,它们是研究北京名俗和茶棚文化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旅游接待设施 
①建有农家小院和水涧山庄,可供游人住宿;
②建成拥有鸟、鹿500只的鹿鸟园,供游人观赏;
③设有热气飞艇、热气球和轻型飞机,供游人乘坐玩乐。

21.以花岗岩球状风化山石景观为背景的自然人文风景区——凤凰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西山农场境内。从颐和园乘346路公共汽车可达。

    主要景区和景点  凤凰岭风景区总面积为973公顷,主要景观有山、石、洞、泉、寺、古塔等。主要景点有龙泉寺、仙人洞、修仙椅和坐坛道场、修仙洞、凤凰岭、神泉、摩崖石塔、鲸鱼背、上方寺玲珑塔、滴水岩与神女峰、妙觉禅寺、石门、上下洞、北魏石佛等,分布于中、北、南三条风景线上。其中线和南线位于凤凰岭南面。北线经凤凰岭山后妙峰沟向上攀登。其中线景点主要有:①龙泉寺。位于风景区中线,神山下怀,是一座始建于辽金时期的古刹。原来庙宇座西朝东,有殿三重,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等。清朝中、后期,将该庙改为座北朝南,建有山门殿、天王殿、魏老爷殿三重殿宇及其配殿。此为西院,亦即正院。由于它南临山涧,故山门前有一花岗岩制成的单孔石拱桥。桥栏为方形望柱,素面石栏板。正院各殿顶脊端都饰有风格古老、造型精美的吻鸱;殿内墙壁都绘有姿态生动的壁画。龙泉寺东跨院有殿、庑十余间,寺西有向东开门的车马院。院门外有一株高大挺拔的银杏树,胸径在1米以上,为明代所植。寺旁山峦峻峭,流瀑倒悬,寺西崖下山泉甘冽,泉旁石上刻有莲花图案。龙泉寺东北约100米处,有一座建于清代的覆钵式和尚塔,全部由花岗岩砌筑,高约6.1米。塔座平面呈亚字形,宽1.92米。塔座之上为金刚箍,上刻莲花图案。其上为塔身,直径1.7米。又上为平面呈亚字形的金刚箍。金刚箍上,十三天高耸,塔刹雕有宝瓶及仰月。②仙人洞。在龙泉寺西北150米处,是一座在天然花岗岩洞基础上由人工开凿的石窟,洞口面向北部,与雄狮峰相对。据传东汉末期大仙魏伯阳曾在此修炼。清代时期有位叫魏公阳的人,在梦中遇见了他,忙下跪拜师,身授其法。尔后,魏公阳知风雨,通气功,行医施舍,拯救众生,后来在此羽化升天。另有一半圆形石窟,口向东北,宽2.8米,高1.8米,长5.2米,内壁略呈弧形。在正面窟壁上,雕刻有三尊并排端坐的石佛,每尊高0.60米,宽0.4米。石像皆为屈腿正坐,东边一尊一手上举,另两尊置手于身前。石像面部在60年代末被凿毁。③修仙椅和坐坛道场。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道教修炼场所,前者位于龙泉寺下院——下寺,与仙人洞、三佛洞、玄云洞等同处一条直线上。它由花岗岩石凿成的椅状石体和负载石椅的观音洞所构成。游人可登上石椅,盘腿正襟危坐其上闭目修炼,以达到祛病化疾、益寿延年等精神寄托。当地曾有民谣曰:“坐上仙人椅,飘飘随仙去,增才又增寿,何乐而不为。”后一种炼功道场在妙峰庵李儿港山陀上,与修仙椅不同处是需要焚香坐坛修炼。坐坛前刻有莲花、香炉,即使严寒季节,盘坐在此也不觉得身冷。

    北线景点主要有:①神泉。神泉在妙峰沟内,虎儿陀脚下。是冬暖夏凉、水质清冽,含有多种微量化学元素的名泉。据说饮用此泉,能使人祛病化疾,延年益寿。②摩崖石塔。摩崖石塔在妙峰沟口,是一座利用天然花岗岩壁雕刻成的半浮雕型辽塔,该塔高近3米,做工精细。塔座上部凿刻成小洞穴,洞内正中刻有香炉状石槽,供香客燃香叩拜。③仙人足迹。虎儿陀对面,有块圆顶碣石,百上留有两个海水侵蚀的坑,远看酷似鞋印,被称为仙人足迹。④鲸鱼背。在妙峰庵外百步处,有块光滑如玉赫赫巨石,似巍峨石坝,又似巨鲸横卧。泉水从石背上飞泻而下,形成垂帘倒卷型飞瀑。⑤金龙潭。鲸鱼背之下有一泓碧潭,清澈如镜,甘醇可饮。奇怪的是在潭内岩石磐底,有两道酷似金蛇状的凸出石纹。人们隔水观瞻,俨若金龙浮动,民称金龙潭。⑥修仙洞。位于凤凰岭妙峰庵内距地面16米崖壁上,洞口面南,上下石阶坡度达80度。仰望很像天梯,非四肢并用而不可登。据传该洞为“正阳仙师”——汉钟离修炼之所,现洞内塑有钟离仙师像。⑦上方寺玲珑塔。位于驻跸山巅,妙峰庵西南。上方寺内为明清时代佛寺,三百年间香火始终未断。后寺宇虽被破坏,但在正殿之北保留了一座元代5檐六角玲珑砖塔。该塔高9米,其上砖雕斗拱,装饰着卐字形花饰,塔身各角又分别装饰着砖雕小塔,造艺精湛,堪称一绝。⑧滴水岩与神女峰。滴水岩位于上方寺密宗塔北雄伟峻拔的悬崖上。它是流水沿花岗岩节理侵蚀而形成的许多纵横缝隙,从上到下犹如镰刀所劈。渗入裂隙的地下水滴在岩檐上向下滴淌,冬季形成数十条悬挂其上的冰锥景观,夏天则呈跌宕而下的马尾状飞瀑。神女峰是矗立于滴水岩东边的一座孤立山峰,峰端前沿伫立着一尊造型石,因“表情”倩柔悲愁,而被人们称为得罪了天公的神女峰。

    南线景点:①妙觉禅寺。又名明照洞瑞云庵遗址。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西北,车耳营村西,驻跸山南麓。它原为金章宗完颜景创建的黄普院址,后废坏残损。明正统二年(1437年)赐额妙觉禅寺,弘治十四年又改称明照洞瑞云庵,俗称皇姑院。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傍临深谷。山门系用大块花岗岩石砌筑而成,其右侧有一天然巨石,名“金刚石”。石高约20米,向旁倾斜。石上建有一座高约2米的六角7层密檐式砖塔,塔基各角饰有砖雕兽头。这座金刚石砖塔堪称北京一大奇观。庵后为明照洞。原为天然生成,后又有人工琢凿。洞内复有小洞,小洞之内又复凿小井。庵内其他40余间建筑,如天王殿、正殿、后殿、方丈殿均已圮毁。仅留遗址可供人游览。其内有些碑文,如“碑倒自修,银子一沟,不在东沟在西沟”,至今仍未被人勘破。②石门。位于妙觉禅寺西南,系辽代墓冢。据面向东南、背对歪嘴陀的石门之楣镌刻:该墓属尚膳监太监张公墓。但由于年代久远,石门已被河谷沙土雍积,无法开启,不过石门及门框基本完好无损。③上、下洞。指位于车耳营村西部一条东西绵延的山梁上的两个石洞。二洞口皆向东,在造型上也相似。其中位于山梁东端的吕祖洞,上层洞底已不存,但檩窝尚在。由此拱形石洞向里,上6层台阶,即可看到屡遭破坏、面目皆非的吕祖石佛像。上洞在山梁西端弯肘处,洞内正壁还保存有彩色画像一尊,但神像已破坏得无法辨认。④北魏石佛。又称魏太和造像。位于海淀区车耳营村内一处高台地上。这里原有殿宇之间,后因寺庙衰败,而由李士曾、段其光等人仿西欧建筑,建成为正方形、具尖顶、高约8米的花岗岩石亭,但仍以“石佛殿”相称。这尊花岗岩石佛像雕于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距今已1500多年,是目前北京已知最古老的石刻造像。石佛站立于一座高约1米多的石雕莲花须弥座上,身高1.65米,佛头为螺形发髻,面部慈祥、丰满、端庄,两耳垂肩,袒胸露足,左手自然下垂过膝,右手平举胸前,斜披袈裟,袖口拖地,衣褶凹凸,明暗分明,造型自然大方,似观世音菩萨像。石佛的后面有高2.2米的美丽背光,其上用高浮雕的技法,镌刻出火焰纹、忍冬纹和击鼓吹箫的伎乐天人等,技法高超,维妙维肖。背光的背后,自上而下横向排列了12排小佛像,总数达124尊。整座佛像雕刻得庄严大方,技艺水平极高,在北京众多的古代石雕佛像中,堪称是出类拔萃的杰作,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⑤“凤凰岭”刻字。凤凰岭北临河谷,南邻阴凉石,系花岗岩构成的名山,位于中线与北线之间。其山腰石壁上镌刻着“凤凰岭”三个大字,字体高4米、宽3.2米,笔道深12厘米。是北京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今政府已将3字涂红,若天气晴朗,在2千米之外字迹仍清晰可辨。

    景观评价  凤凰岭自然风景区是北京新开辟的以山、石、洞、泉、林、寺、塔、石窟造像等多种景观组合起来的风景旅游宝地。由于天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较好,对各种不同层次的游客都有很大吸引力。特别是北京市最大的摩崖石刻“凤凰岭”三字、北京最古老的北魏太和造像和在一整块倾斜的花岗岩巨石上修建的瑞云庵金刚石塔,表明凤凰岭的风景资源在北京地区具有很高的品位和开发功能。

22.以京郊水乡稻田为背景的水库风景游览区——稻香湖公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海淀区苏家坨乡北庄子一带。从颐和园乘330路公共汽车至西小营站下车,然后步行一段即达。

    自然环境  这里原是上庄水库上游,沙涧河、柳林河、三星庄后河等自然水系交汇于此,水面开阔,环境幽静,稻田毗邻,村舍点点,到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在水塘与芦塘交错的河湖湿地,可见到多种自然生长的鱼类和鸟类,如优质淡水鱼种鲂鱼、红鲤鱼和野鸭等。游人在此可澄湖荡舟,苇丛垂钓,草地骑马,田间散步,远离了都市的喧嚣,尽情的领略朴素的田园风光。有诗云:“远山近水稻香湖,苇丛轻推扁舟出。悠然老翁垂钓起,钓得鱼儿入画幅。”

    主要景区和游乐项目  稻香湖公园共占地260多公顷,其中水面40多公顷。全园大致可分三部分,中区水面辽阔,呈“S”形,港汊幽深,水草丰茂,具湖光秀色和稻谷飘香的浓郁田园气息;东区水面被绿树、芦苇包围,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条件。水里有各种鱼类,湖区生长着大面积的菱芡、芦苇、甲鱼、野鸭和比核桃还大的螺蛳,是垂钓、娱乐、休憩的理想场所。西区是各种游乐设施的集中区,有跑马场、草原度假村、射击场、电子游艺厅、灯光舞场、野炊野烤等。水上游乐项目主要以划船、游泳、垂钓为主。湖中游船包括100余只手划船、2条机动画舫以及电瓶船、橡皮艇、脚踏船等。

    景观评价  ①稻香湖公园景观与环境的最大特色是绿色和清净。这里有绿色的水,绿色的树,绿色的原野。水塘和苇塘交错,水面和田园交错,环境十分清静、自然和朴素,处处散发着农家乡土气息。②这里是京郊第一座农民集资修建的公园,具有乡村、农园旅游特色。

23.金章宗的驻跸神山——白虎涧自然风景区

    位置与交通  位于昌平县阳坊镇境内,东距阳坊镇3千米,南距北京市区25千米,可由沙河转乘914路公共汽车直达。也可由颐和园乘330路汽车至西小营,在西小营换乘911路。

    自然环境  白虎涧西南紧靠由花岗岩构成的凤凰岭,再西侧系由火山岩构成的海拔1200多米的妙峰山。这些山地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属太行山支脉——小西山的一部分。前山海拔多在200米以上,其中6座山峰超过600米,最高峰天桥岭海拔840米。这里多奇峰怪石,流泉飞瀑,茂密的森林。夏季因山谷风的吹拂,气候十分凉爽宜人,是消夏避暑、野营游览的好去处。这里的植被属于常绿和落叶混交林,包括喜湿耐寒的针叶树和杂树灌木丛,其中以油松翠柏最多,野生樱桃也不少。果树有梨、桃、杏、苹果、核桃、柿子、海棠等,药材有条参、沙参、天南星、枸杞、百合等百多种,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风景特色  白虎涧风景区是以自然风景为基础,兼有名胜古迹的综合性旅游区。自然景观特色是以自然形成的奇峰怪石、溪流泉潭、林木花草为主,山幽谷深,空气清新,夏季无暑清凉。根据这一自然环境,白虎涧将规划成一个野营、登山、春游、秋游、休闲度假的场所。在历史文化方面,这里从金代起曾是京都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故在山中留有许多历代帝王、名人墨客的书法石刻、古迹、寺庙等遗迹。清代时曾被列为“昌平八景”之一的“神岭千峰”。因此这里在历史上又被称为驻跸山、神山。

    主要景点  白虎涧自然风光旅游区包括三条沟谷,其中以未名谷景色最佳,主要景点有40多个,如九大水库、白龙潭、洗心池、骷髅石、望三吼、双叠潭、神象饮水、别有洞天、神龟探月、黑龙潭、五彩石等。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历史文化景点有驻跸山石刻。此山东边有巨石垒垒,叠立数丈,远眺如巨人在伏地仰头张望,侧看又像一只雄鸡独立石顶,引颈长鸣,因之也叫“神岭峰”。在峰之南筑有“啸台”,台高两丈,上建有亭,是金章宗完颜璟驻跸该处时宴饮群臣的地方。台北筑有石梯可供上下。原来台北岩下有石床石釜和下棋的棋盘,棋子可以移动而不能取下。台西有十八盘寺,寺南有仙人陀,陀下有仙人洗澡的池子,再西有天井,山上筑“栖云台”,台前是章宗击球之处,台上是他看击球的地方。这些历史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神岭石刻却保存完好。“神岭千峰”石刻位于驻跸山北一石隙东南侧的巨石上,据考时代为明万历年间,字径有二尺许,旁边有清道光时刻的小字,由于风化,多数字已看不清。“神岭千峰”一侧巨大立石上,还有民国初年镌刻的楷书“灵秀独钟”四个大字。字距地表5米以上,驻跸山南侧有一条长约数尺的白道,传说金章宗当年来此游幸时,常把他喝过的奶酪浇灌在石壁上面,表示敬酹神祗。日久天长石壁被染成白色,当地人称此处为“寒崖”。驻跸山还有一奇:即在宽约1米的石隙处,用石块敲击凹进的东壁时,可发出鼓的声音,而再敲击凸出的西壁,可发出锣的声音。由于到这里的游人都要钻入石隙去敲击几下,所以现在东南二壁已被敲击得坑坑洼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22 , Processed in 1.10501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