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门头沟—东灵山方向旅游线和旅游点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绝大部分地区为西山山区,永定河及其支流大清河蜿蜒流淌穿山而出,公路、铁路和村、镇沿河而建。因此,门头沟区的诸多旅游景点都位于交通要道的附近,游览十分方便。历史上,由于门头沟煤炭资源丰富,自元代以来一直是北京城的重要能源基地、军事重地和工业基地。在古代的交通干道沿线也分布着诸多风景名胜。此外,位置偏远的几大名山:东灵山、百花山、妙峰山、黄草梁植被保存完好,垂直变化明显,山坡森林茂密,山顶百花盛开,是夏季森林旅游的好去处。
本旅游线主要以109国道(京兰公路)和丰沙铁路两条交通干线为依托。109国道是一条大致向西延伸的旅游线路。它起自玉渊潭公园北部阜成路,向西沿新修的京门公路至石景山、三家店一带,然后经斋堂至东灵山。丰沙铁路与109国道在下马岭附近分开,铁路向西北怀来方向延伸。整个旅游线除东部属近郊的阜成路、田村路、门头沟路外,绝大部分都延伸在门头沟区境内。近郊段长约20千米左右,远郊段长约95千米,总长约为110~120千米。所经区域有海淀、石景山、门头沟区。 1.明清时期华北进香名山——妙峰山 位置与交通 妙峰山位于门头沟区北部涧沟村北,距北京约45千米。现从担礼有公路直达妙峰山金顶,游者可由河滩乘长途车至门头沟担礼路口下车后沿涧沟北行即达。或乘火车沿丰沙铁路新线到东麓站下车再转乘公共汽车直达。 历史沿革 妙峰山是明清以来华北地区进香朝山的名山。山上有明清修建的多处寺庙。其中碧霞元君娘娘庙始建于清初,除娘娘庙外还有白衣大士殿、灵官殿、天齐庙、菩萨殿、王三奶奶殿、喜神殿、华陀殿、回香亭、关帝殿、释迦殿、五圣宝殿、广生殿、三教堂等,成为佛、道、儒三教一体的寺庙群。庙里有碑30余方。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泰山神之女;王三奶奶是京东人,善治百病,在其殿前树立一条两三丈长的幡,上书“敕封护国金顶妙峰山天仙圣母,王三奶奶默佑四方,有求必应”。300多年来,每逢四月初一至十五在此举办庙会,届时佛号钟声,晨昏不断,烛光香火,日夜不绝。《燕京岁时记》曾描述:“妙峰山孤峰耸立,盘旋而上,势如绕螺,前者可践后者之顶,后者可见前者之足,自始至终,继昼入夜,人无停趾,香无断烟,奇观哉。……人烟辐辏,车马喧阗,夜间灯火之繁,灿如列宿。以各路之人计之,共约有数十万。以钱计之,亦约有数十万。香火之盛实甲于天下。”朝山者,不只京津、华北一带,就连湖广、川贵也慕名来者不少。但是上述庙庵,在抗日战争时大部被破坏,仅存的娘娘庙也于1976年被拆毁。1982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修复了部分庙宇,包括碧霞元君殿、汉白玉喇嘛塔等。 主要名胜 ①莲花金顶。为一簇耸立的石峰,近观如绕螺,远眺像一朵顶天立地的莲花,形胜危岩嶙峋,引人注目。登顶可望四周重峦叠峰,绝壁谷壑,涧沟花木,妍丽多姿。由金顶沿小路可达海拔达1291米的妙峰山最高点。②碧霞元君庙。又名娘娘庙。创建于明末清初。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称北顶天仙庙,二十八年佛教势力上升,改由僧人住持。该庙座北面南,有山门殿三楹。正殿三楹,殿内悬慈禧太后匾三块:“慈光普照”、“功侔富媪”、“泰云垂阴”。龛台上列坐五元君像:眼光圣母明目元君、斑疹圣母葆和慈幼元君、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子孙圣母广嗣元君、送生圣母锡庆保产元君。③汉白玉喇嘛塔。石塔高约6米,为藏式覆钵形制。覆钵处四面浮雕有4尊菩萨像,方形基座四周雕刻有金刚力士,条石上的游龙雕刻精细优美。塔身之上为十三重相轮及铜制塔刹。此塔建于1934年。④舍身崖。在娘娘庙外侧,为一绝壁。曾有男女青年相爱、买“连心锁”一对的传说。⑤滴水岩。石壁上有一古柏,横空问世,足有千年。绝壁之上,滴水叮咚,抛起水帘。下望绝壁千丈。侧面有石洞,相传有碗粗长龙盘卧其上。 名闻中外的玫瑰谷 妙峰山涧沟,约有玫瑰267公顷。自古为妙峰山特产。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玫瑰生长,因而产出的玫瑰花朵大,颜色深,香味浓,出油率高,质量上乘。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奇货可居,独占“金顶妙峰山玫瑰花”殊荣。玫瑰又是观花植物,每当六月花期,漫山遍谷,“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形成一望无际的花海,香溢四野,累月不绝。被人们誉为“华北一绝”。 妙峰山古树群 这里的古树主要有油松和银杏。油松主要分布在娘娘庙,其中挂牌一二级古树210株,一级9株,二级201株。银杏树分布于斜河涧村南山间古刹广化寺,全为一级,系金代所植,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最粗1株银杏胸径达2.04米,树高25米多。 妙峰山昔日进香古山道遗址 妙峰山昔日进乡山道主要有四条,沿途茶棚、庙院上百座,现在崇山密林中还可以见到古道及沿途茶棚的遗迹。这四条古道是:①老北道。从海淀区聂各庄乡抬头村上山经车耳营、磨镰石河、双龙岭、大风口、贵子港;②中北道。从北安河乡北安河村上山,经响塘庙、金仙庵、瓜打石、妙尔洼;③中道。从北安河乡徐各庄村上山,经寨儿峪、松棚、三岔涧、回香亭;④南道。从门头沟区妙峰山乡陈家庄上山,经西北涧、桃园、樱桃沟、兴隆十八盘、仰山药王殿。古道多用块石铺砌,曲折幽古。今南路沿线,尚有五峰八亭辽代古刹仰山栖隐寺、宣统皇帝英语教师英人庄士敦别墅及摩崖石刻等。摩崖刻字是“古出奇峰遮日月,崖有幽背表神灵”,横批为“静与天游”。这种以对联形式出现的摩崖石刻,在我国比较少见。东路登山香道上有骆驼石、傻哥哥殿遗址、金山寺、窳打石、三瞪眼、快活三里等景点。北路可经聂各庄乡北魏石佛、明照洞瑞云庵金刚石塔等名胜。这四条香道中中道最近,而南道景色最佳。 2.山水优美、野趣十足的“55公里”——珍珠湖 位置与交通 珍珠湖位于门头沟区北部,永定河峡谷,在丰沙线55千米处的珠窝水库。可乘火车至55公里站下车,亦可乘汽车326、336路公共汽车至门头沟河滩,再转乘去沿河城的长途汽车。 景区环境背景 珍珠湖原为永定河的一段自然河道。两岸高山壁立,水面峡长窄深,是一处山水优美、野趣十足的天然游览地。1958年这里建水库,1961年竣工。1967年蓄水最高水位达349.38米,总库容1430万立方米。湖区长8千米,湖面最宽处300米,最深10多米。水库建筑包括主坝、溢洪道、变压明渠、排沙底孔、输水洞、水电站等。水库原名猪窝,后来因开发旅游而将水库改为珍珠湖。过去名称猪窝,据说是当地人民为反对明朝统治者在此建行宫别院而取的名。 主要景点 ①托湖坝。指两山峭壁之间拔地而起的水库大坝。该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3.20米,坝顶长134米,宽5米,坝顶高程为352.2米。此坝由于像一只巨掌截住奔腾的永定河水,托珍珠湖于高峡之中。当大坝堤闸放水之时,人们可以看到巨大的瀑流倾泻而下,浪花飞卷,水雾蒸腾,极为壮观。②三峡。即矗立于珍珠湖两岸风格各异的锁龙峡、金刚峡、映珠峡。锁龙峡峭壁直立,大有重合锁湖之势;金刚峡则两侧山石嶙峋,东面似八大金刚,西面似威严武士;映珠峡两崖峭壁与湖心珍珠岛交相辉映。③珍珠岛。它镶嵌于碧波之上,形成绝妙的秀美景色。④天堑飞虹。指沿湖两岸山崖上凌空飞架的大桥。它是丰沙铁路上承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的拱桥,在亚洲是第一座修架于湖水上的铁路桥,故被人们誉为“亚洲第一拱桥”。整个桥体布局匀称,造型新颖,气势宏伟,构成珍珠湖上一大奇景。⑤周围景点,还有轿顶山、庐涧、棋盘山、黄栌台、葫芦峪、檀子沟、白龙洞、大悲岩等。⑥京西第一漂。在109国道边永定河畔“55公里”处开创的永定河漂流,全长2~4千米。沿途可观览永定河峡谷的秀丽风姿。 珠窝村古柏群 在珠窝村北山寺洼,有古侧柏树83株,现已被列为北京市二级保护树木。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个云游和尚从村后山经过,把随身携带的钱埋在北坡的一个地方,并插上一个小柏树枝作记号。可等云游和尚回来再到这里找钱时,发现这里满山遍野长满了柏树,也不知钱埋在那棵树下了。 3.明代关城要塞——沿河城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西北部沿河城乡。游者可由河滩乘开往沿河城的中巴或沿京兰公路至斋堂镇再向北转汽车到沿河城。全程约2~3小时。 关城地理环境 沿河城地处西山腹地永定河峡谷。汹涌的永定河在太行山余脉黄草梁、青水尖两山夹峙下,奔腾回旋,地势极为险要。明朝时利用险要的地势,修建了这座边塞城堡和屯兵要塞。所以沿河城自古就是军事重镇。 壮丽的关城建筑 沿河城原名三岔村。明万历六年(1578年),副都御史张卤出于守卫京城、防御外族入侵的需要,倡建此城屯兵。400多年来,该城总体上仍保持了旧时格局,但城楼均在战争期间毁掉。全城城垣东、西、北三面为直线,南墙为弧线,总长1182.3米。城墙利用当地的大块鹅卵石和条石砌成,不同于一般的城砖建筑,富有地方特色。东西墙上各辟砖石砌筑的城门一座,分别名曰“万安门”和“永胜门”。北门为水门,建于城墙下,专供排水用;与之相对应的南门则建在山上。北城墙长462米,两端筑有角台,中间有马面三处。墙顶上有一丈宽的巡城马道。城墙垛口大部分都已坍毁。沿河城两侧40千米的要隘处,还筑有归沿河城守备管辖的敌台和石墙。敌台共有15座,建造精良,依山助险,保存完好。在山坡平缓处,间断筑有石城墙,总长2千米。敌台附近还有烽火台8座。上述关城、敌台、石墙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沿河城八景 沿河城一带原有著名的八景,即:天堑飞虹、锁洪绿洲、杏林春晓、灵岩古刹、向阳垂瀑、瑶台登碧、边城永胜、敌台烽烟。其中后二景已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前几景多与珍珠湖彼此呼应。如天堑飞虹乃指横跨珍珠湖湖面上的凌空大桥;杏林春晓指大桥西北部一处“杏花村”,那里杏树密匝,绿草茵茵,四季风景如画。 4.山岳水库风景胜地——落坡岭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色树坟乡落坡岭村旁永定河谷。乘丰沙铁路车到落坡岭。苹果园有929路公共汽车经下苇甸至落坡岭。 景区环境背景 这里是永定河上落坡岭水库所在地。该水库竣工于1976年6月,总库容量为365万立方米。利用山涧水库,组建水上娱乐设施和度假村,是这里发展旅游的一大优势。 主要景观 ①大坝观光。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9.5米,坝顶长220.75米,坝顶宽4.75米。②库面划船。今已辟有部分游船,供游人水上观光,落坡岭粮库招待所,可供消夏住宿。③沿湖自然景点,包括奇峰、怪石、幽峡、天然林景等。④京西漂流。由落坡岭水库向下游河流。 5.极富刺激性的水上旅游活动——京郊第一漂 位置与交通 这是一项在官厅水库大坝下的永定河峡谷段举办的水上漂流活动。可乘丰沙线815次火车至大坝,下午乘816次返京。漂流时间为上午9~11时。 漂流活动特点 本项目从1994年推出。1996年又推出水上花样漂、双休日漂和漂流比赛等。永定河漂流起自官厅水库大坝下,沿峡谷经旧庄窝、幽州至沿河城,两岸群峦叠翠,千峰竞秀。游人乘高强力专用橡皮艇,身穿救生衣,手持划桨板,沿永定河顺流而下,水面时宽时窄,时缓时急,间有急流浅滩,峡谷蜿蜒曲折,极富刺激性、趣味性、惊险性和观赏性。总漂流全程为50千米,时速10~15千米。目前已开通大坝至旧庄窝后涧湖段,长约10千米。每星期六日必漂。由于在京郊是首项活动,故取名为“京郊第一漂”。 6.“天然画廊”——龙门涧 位置与交通 龙门涧位于门头沟区清水乡燕家台村东灵山东南麓,距北京约100千米。游者可从河滩乘开往燕家台的长途汽车沿京兰公路由清水镇转北行即达。 景区评价 龙门涧是一处天然峡谷型风景区。分东、西龙门涧两条深涧。深度可达数百米,中有潺潺泉溪,两侧为奇峰、怪石、幽洞、密林。整个景观以雄伟、险峻、清幽、奇特取胜,被人们誉为“燕京小三峡”“奇异的天然画廊”“大自然中的山水盆景”。 主要景点 龙门涧景点有将军石、一线天、龙泉湖、龙须瀑、九龙瀑、青龙潭、塔园峰、猪八戒岩、张公洞、龙门石穴、小西天、姐妹峰、冷汗崖、散花坞、老虎嘴、落凤岭等。其中位于涧口的将军石,是一块几乎就要离开母岩的巨石,上分下连,拔地擎天,高约200多米,望去宛如从中间劈开的两扇大门,又像一位守卫峡门的威武将军,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沿溪水而上,约走1000米就到了乌龙峡。它是这条涧谷中最窄之处,两旁陡直的峭壁悬崖高达300多米,抬头只能看见2~3米宽的天空。当太阳映入涧水之中,银光闪耀,构成一幅奇特的画图,人们给它起名叫“一线天”。龙潭湖是一个由4米多高的瀑布急泻而下形成的静水区,这里水质清冽甘醇,旧时曾在此举行祀雨仪式。迄今还可看到那块平整的祭天台,实际上就是潭边的一块大青石板。龙门涧两侧还有许多造型山峰,它们或挺拔如鳄刺,或拱圆如奔象,或险峻如卧虎,变化千奇。其中有两座依崖而立的山峰,人称姐妹峰,一座峻秀挺拔,一座雄伟壮观。龙门涧之山崖上,还有一些小型石灰岩溶洞,著名的有藏剑洞、张公洞、千佛崖、遁佛阁等。 涧谷形成原因 龙门涧是流水顺着断层裂隙冲刷、侵蚀形成。燕家台南侧是沿河城大断裂带通过之处,断层带西北的龙门涧上游,地势较高,地表水向下冲刷力变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活跃,随着灵山向上抬升,地表水的下切力远远高于旁切力,因此在东、西龙门涧这样较大的裂隙控制下,便形成了向下迅速侵蚀切割的垂直峡谷。峡壁直上直下,如同刀切斧砍,上下宽度基本相同。这种峡谷在地貌学上称为嶂谷。表明龙门涧形成时代较新。龙门涧的岩性均属中、上元古界白云质灰岩地层,层面平整,垂直节理发育,为地表水下切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龙门涧发育为嶂谷的重要地质因素。由于水流下切力速度大于溶蚀速度,故在龙门涧没有出现较大的溶洞。龙门涧白云质灰岩,因是古老的海相沉积岩层,在岩层面上可看到大量清晰的藻类化石,化石纹理多呈黑白鲜明的同心圆状。上述这些地质成因背景,并由此形成的嶂谷、一线天、造型石峰、小型溶洞以及藻类化石,均使本景区具有很高地学旅游研究和观赏价值。 7.北京第一峰——东灵山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与河北省涿鹿县交界处,东南一侧在齐家庄乡境内。距北京约120千米。游者可从门头沟河滩乘汽车至齐家庄,再乘车至江水河村然后登山。也可由小龙门林场出北京市,至河北省后再登山。 北京最高峰 东灵山海拔2303米,不仅是北京最高峰,而且也超过了全国著名的泰山、庐山、黄山等。 地理背景 灵山是燕山期以来形成的、耸立群峰之上的褶皱断块山地。燕山运动中,本区处于褶皱向斜,沉积了侏罗系火山岩,后期又有强烈的岩浆侵入活动。此后岩体经断裂抬升,受外力剥蚀成山。今山体上部遍布侏罗系火山岩;东南、西北两侧断裂带以下分布出露中元古界蓟县系白云岩及燕山晚期的石英和二长岩侵入体;南坡出露燕山晚期花岗岩、闪长岩等各类侵入体。灵山山顶有缓坦的剥蚀面,再下还有2000、1600、1200米等多级夷平面。灵山东南坡,因岩性、岩层产状、断裂和节理等多种地质因素,在流水强烈下切中,形成了雄壮的峡谷和嶂谷地貌,如东、西龙门涧。灵山山高坡陡,气候、土壤、植被均出现明显的垂直带谱变化。顶部相对高寒,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0℃的积温及无霜期等热量指标均为北京市最低值。其中年平均气温仅0~2℃,与山下温差达8~10℃。山上春迟秋早,与平原区节气相差一月之久。与气候相对应,土壤由下至上依次出现普通褐土、山地普通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植被也从下至上依次出现垂直带状变化。 开发历史 灵山古称矾山。《宛平县志》载,灵山“终年积雪,望之若矾故名”。《怀来县志》把“矾山霁雪”列为该县八景之一。灵山之巅有古长城遗迹,石砌城墙、烽火台依稀可见。1988年灵山列为门头沟区山水游览点之一。 主要生物景观 灵山共生长着500多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依气候凉湿变化呈有规律的垂直带状分布。海拔900米以下,阴坡以杂灌木为主,阳坡以荆条灌丛为主;海拔900米以上,阴坡多萌生林,其中以辽东栎和桦林为主,海拔更高一些地方,生长有白桦林和山杨林;海拔1500米处,出现有大片人工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海拔1900米以上则为繁茂的高山草甸。这里的野韭菜、黄花菜、鹿蹄草、京报春、七瓣莲、山樱桃、红丁香、尖叶杜鹃等成片生长,争奇斗艳,使灵山成为一座花的海洋。50年代这里建立过牧场,饲养了新疆细毛羊和伊犁马。近年又引进了大量牦牛,给高山观光活动增添了许多乐趣。灵山上野生动物也很多,主要种类有豹、狍子、斑羚、野猪、野鸡、野兔、松鼠等。 居高观景 登东灵山一般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从海拔接近2000米的江水河村出发,先登上村西的一座山头,再翻过三个山头即可到达;另一条是由洪水口村出发,虽只需越过三四个山头,但路途较远。现有简易公路直通灵山夷平面上,只要再步行二三百米即可达山巅。人们挺立山顶,可东眺北京,西眺河北怀来、涿鹿。由于灵山高于四周群峰,因此既可“一览众山小”,又有莽莽苍苍,雄浑博大,心旷神怡之感。在草甸上还可观赏多种花卉,正如明代诗人苏世让赞美的那样:“际晓红燕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枝花”。 8.彩蝶纷飞,百鸟齐鸣的生物科学实习基地——小龙门森林公园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齐家庄乡小龙门村西4千米处,东距北京114千米。由门头沟河滩乘开往河北蔚县的长途汽车至小龙门林场即达。 开发年代 小龙门森林公园是在小龙门国营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建园年代为1963年9月。总面积为11.78平方千米。 地理背景 小龙门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齐家庄乡境内,包括大沟、东流水两个分区。这里属于中山地带,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100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岩性为花岗岩,土壤阴坡为山地草甸上,土质肥沃、疏松,表层有腐殖质层,土厚一般在50厘米以上。阳坡为山地棕壤或山地褐土,肥力、厚度均不及阴坡。整个土壤偏微酸性,pH值为6。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水源比较丰富。 主要景点 有山鸡岭、取经峰、杜鹃山、野菜洼、蘑菇石、野猪林、远眺坪、望日坨等。 生物景观 小龙门森林公园生物景观非常丰富,境内共有森林面积1245公顷,林木总蓄积量5136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4%。植物种类繁多,据调查为844种,其中中草药就有339种。这里不仅分布着北京地区的许多特有种,还分布着十几个植物学上的稀有、特有种。如缤紫草、蝇子草、毛果绣线菊、还阳草、蟹甲草等。这里既有寒带亲缘性植物——核桃楸,又有热带亲缘性植物——蕨类。林中栖息着野生动物200余种,其中哺乳动物40多种,鸟类150余种。1984年该公园被确定为国家鸟类环志站点之一。1990年在境内首次发现我国特产珍稀动物——褐马鸡。这里的昆虫种类多达500余种,从春至秋,沟谷中、山坡上,彩蝶竞舞,一片生机。 科教旅游基地 小龙门森林公园生物环境良好,有比较优越的林木立地条件,生物种类不仅丰富,且有珍稀物种,是理想的生物、医药、森林等科教实习基地。1982年以来每年都接待大专院校实习生5000人左右。现在公园兴建了不同档次的宾馆、招待所以及餐馆、会议室等,从而大大提高了接待生态旅游者的综合服务能力。 9.京西深山绿宝石——斋堂风景区 位置与交通 斋堂位于门头沟区清水河中游白铁山下。是京西具有900多年历史的古镇。从门头沟河滩乘长途汽车斋堂下车即达。 历史沿革 斋堂镇兴盛于辽代。近年考古工作者在考察发现的辽统和十年(992年)的一座经幢上,铭刻着“斋堂”字样,这表明斋堂在辽代就已成名。辽代以后斋堂逐渐发展为北京西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既是兵家征战之地,也是名人隐士寄居的理想场所。斋堂的这一古老发展史,给今日留下许多供人观览的历史遗址。著名的有灵岳寺、斋堂城等。1970年4月,在斋堂村西修建斋堂水库,1974年9月竣工。1987年辟为风景区对外开放。 主要景点 ①斋堂古城。明万历年间,为了防务需要,修筑了东斋堂城池。该城呈方形,长宽各500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城台尚存,额题“廓清”;西门额题“辑宁”。城内有3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嘉庆六年(1801年)因清水河山洪泛滥,冲毁南部城墙,并卷走一条街道。1927年东门顶楼失火烧毁,西城门1937年被日军拆除。②灵岳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辽代重建后称“白贴山院”,金称“灵岳寺”。以后又经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至正年间和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次重修。寺院地处白铁山主峰前的平台上,南向。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释迦牟尼殿和两厢寮房、配殿等共18间。寺南部山门两侧为钟鼓楼遗址。天王殿为悬山式建筑,面阔3间。其檐下许多木雕构件雕刻纹饰艺术水平极高。虽历经重修,但仍保留有元代建筑的遗风。释迦牟尼殿崇宏高大,为单檐庑殿顶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5间。檐下斗拱古朴凝重,拱眼壁为彩绘佛像。寺内现存元及清碑各1通,碑文记载了灵岳寺的历史沿革。总之,灵岳寺的建造结构格局,仍保留有元代风貌,完美且严谨。殿堂梁架结构及装饰,体现了京西山区的独特风姿,是北京地区很有价值的古寺庙建筑。③斋堂水库。主坝坝顶高程为470米,最大坝高58米,坝顶长380米,宽5米,为碾压式粘土斜墙土坝。总库容达5420万立方米。这里水面宽阔,绿水涟涟,于1988年就设置了划船、游泳、垂钓等水上旅游项目。是纳凉避暑、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素被人们誉为“深山绿宝石”。④辽代壁画。⑤宛平人民八年抗日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斋堂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著名的平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萧克、邓华、杨成武等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足迹。1946年7月7日建成的这座纪念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的烈士纪念碑,已被列入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 10.姹紫嫣红,锦簇攒天——百花山自然保护区 位置与交通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黄安坨村南、房山区史家营乡西北。距市区约120千米。游者可在门头沟河滩站乘长途汽车至黄塔,再步行登山。也可由房山区史家营乡登山。 历史沿革 百花山是北京一座历史名山。明代时称百花院,春夏季节朝山者颇多。明僧法止《游百花山》诗云:“野香纷树出,林气乱花铺。突石将云杪,岑峰且日哺”。山巅巨石镌有“锦簇攒天”四个大字,为“民国甲戍年仲夏陈兴亚题”。山上原有寺庙6处,近代因战乱及失修均已塌毁。其中被称为“小西天”的瑞云寺,据碑文记载始建于汉代,唐时为李克用、李存勖建亭百花山之所。后经辽、金、元至明,前后共修建38次。明嘉靖三十八年曾修葺一新。清雍正、乾隆重修称广恩寺,清末称护国显光禅寺。寺庙有4层殿宇:天王殿、药师殿、菩萨殿、千佛阁。加两厢配殿达16间。千佛阁为硬山重檐楼阁式建筑,高达15米,以黄琉璃覆顶,极为壮观。阁内旧奉高达10余米的铜铸千手千眼佛立像,工艺十分高超。此外山中还有娘娘庙、菩萨庵、关帝庙等。据碑载:娘娘庙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都进行过修缮。这些片断碑记,反映了百花山的古老朝山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百花山建有林场。1985年4月,经市政府批准,百花山为天然动植物种和生态环境资源自然保护区。1986年市政府正式批准,百花山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165公顷。森林覆盖率90%。 地理背景 百花山地处太行山北端小五台支脉。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另一高峰白草畔2035米,是北京市第三峰。地形呈箱状,核部向东北方延伸,发育有一系列挤压断裂带。向斜核部由中上侏罗纪火山岩组成,东坡有砂页岩,易被侵蚀,地形复杂。由于切割较深,坡度很陡,相对高度大,形成阶梯状的多级地貌。自下而上分四个平面:①中山以下宽谷面,基本沿河谷分布,海拔1000~1100米。其中以西北坡的黄安坨规模最大,地势平坦,形态完整,上覆有几十米厚的黄土;②海拔1200米的中山山顶和百花山、白草畔两侧陡坡下的平台;③百花山脊两侧海拔400~1600米的坡折平台,宽约数百米,上覆黄土,并有突起的残丘。如北坡的中嘴、大木场、马鞍子铺等平台;百花山顶、白草畔顶夷平面,海拔1800~2035米,宽阔平坦,上面保存有晚更新世和④全新世早期寒冻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劈岩柱”。北京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百花山由于山地海拔高度差异大,呈现出山地独特的小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垂直变化大,阴阳坡对比强烈,冬季寒冷期长,夏季多雨凉爽,春季多风干燥,秋季气温低而多雾。昼夜温差明显,多年降水量在720毫米以上,平均气温6~7℃,一月均温-18℃,绝对最低温-24.5℃;七月均温22℃,绝对最高温33℃。降水集中7~8月。全年热量资源丰富,年日照3092小时,年≥10℃积温2755.6℃。无霜期随海拔而异,主峰90天,海拔1700米的林场场部175天。山顶和山麓相差2个月。山顶每年10月中开始积雪,翌年5月中旬消雪。年均风速28米/秒。百花山的土壤主要发育于中性火山物质组成的安山岩和玄武岩成土母质上,主要类型有高山草甸土、森林棕壤和山地褐土。高山草甸土分布于1800~1900米的山顶平缓处,土层厚80厘米以上,pH值6.9~7。森林棕壤分布于1200~1750米的灌丛和次生林下,pH值6.8~7,含氮量高,土壤肥力适于针阔叶树种生长。山地褐土分布于海拔900~1200米的低山和山麓阶地上,pH值7~7.2,土壤肥力适于山杏、果树生长。 丰富的植物资源 百花山已知有蕨类植物15科59种,苔藓植物24科73种,种子植物90科710种及一个新变种,其数量和规模在北京首屈一指,科、属、种分别占北京地区总数的65%、51%、50%。百花山植物具有典型的北温带性质。此外还有百花山葡萄新种,百花山瓦韦新变种等特有种。阔叶树种以杨、桦、栎、榆、椴、柳等占优势;天然华北落叶松、人工落叶松、人工油松林生长也很好。有600多种可利用的植物,其中仅药用植物有300种,著名的如拳参、刺五加、柴胡、金莲花、蛇床等。花卉、鞣料、油料、纤维、淀粉植物也很多。百花山全区共有4个植被类型、15个群系、21个群丛组和14个群丛。其中4种植被类型是:海拔800~1100米的阴坡和1250米的阳坡中下部为落叶阔叶群丛带;海拔1100~1500米的阴坡和1250米到1800米的阳坡为中山中部杨、桦、栎林带,主要乔木有山杨和桦树;1500~1950米的阴坡和1650~1800米的半阴坡为中山上部湿生红桦林亚带,乔木以阔叶红桦树为主;1800~1950米为亚高山灌丛和五花草甸亚带,植物以黄花柳灌丛和苔草为主。15个植物群系有胡枝子、绣线菊、山杏、核桃楸、辽东栎、白桦、黑桦、硕桦、蒙古栎、山杨、草甸、天然华北落叶松、人工油松、人工落叶松、人工华山松林等。 特种植物 百花山有不少特种植物,是旅游者开展生态旅游的重点考察与观赏目标。这些特种植物包括华北特有种雾灵山乌头、独根草、北京锦鸡儿等;北京地区特有种百花山葡萄、槭叶铁线莲、北京蛇床、北京前胡、百花山蛙韦等。其他珍贵植物还有百花山花楸、东陵八仙花、金露梅等。对于这些特有植物和珍贵植物如能适当集中展示,使游人能够看到,并能认识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则可谓锦上添花。 野生花卉 百花山以花艳丽、丰富出名。特别是山顶百花草甸,在保护的前提下,给游人展示在一定部位加以观赏。据调查,百花山的主要花卉有:太平花、八仙花、绣线菊、映山红、柳兰、杓兰、胭脂花等。 古树古木 百花山在海拔1600~2000米的阴坡,残存有天然华北落叶松古树群落。粗者胸径1米,细者30余厘米,树龄100年以上,是北京地区最大的天然落叶松群落,现已挂牌二级古树91株。50~60年代,百花山又营造了大面积人工落叶松林2500余亩,可让游人认识古今落叶松的生物学特性。 珍禽异兽 百花山已知动物有159种,其中哺乳动物有25种,如豹、斑羚、狍子、狍子、狼、狗獾、野兔等;鸟类有126种,如褐马鸡、环颈雉、黑鹳、金雕、勺鸡、山斑鸠、杜鹃、岩鸽、红隼、戴胜、伯劳、夜鹰、啄木鸟、百灵、黄鹏、石鸡等;爬行动物7种,如蝮蛇、麻蜥等。此外还有龟类、两栖类各两种。上述动物属于1级保护动物的有豹、褐马鸡、黑鹳等;属2级保护动物的有斑羚、勺鸡、环颈雉等。 主要风景区和接待设施 有四个主景区和35个景点。四大景区是: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白草畔景区。主要景点有百花山瀑布、古树擎天、古石海、冰缘城堡、冰劈岩柱、金蟾望月、蚂蚁山等。百花山的蚂蚁山勘称一绝,沿旅游步道上行,在落叶松林中,有一堆堆半米多高的红色“土丘”,那就是蚂蚁的城堡。蚂蚁是森林的卫士,专爱捕食害虫的幼虫,凡有蚁巢的地区,林木生长都十分旺盛。因此,蚂蚁山也是受保护的对象,游人不得肆意破坏。百花山瀑布落差150米,宽15米,大有飞流直下、震威林间之势。现有接待床位200多张,其中有24间小木屋。其他设施还有露天舞场、多功能厅、游艺室、中高档会议室、商店、餐厅、停车场等。 11.神奇的明清古村——川底下 位置与交通 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小北沟。乘长途汽车到斋堂水库下车,再转乘中巴汽车沿小北沟到川底下村。 古村建筑总体特色 该村四面环山,村落建在面阴缓坡上,依山势房舍层层升高,错落有序。远眺如矗立云天的山楼。其建筑以清代四合院为主,但也有明代风格。民居总计70多套500多间。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铺砌的小巷,看去非常清静、幽雅、深远。村子分上下两层,中间被类似长城的东西弧形大墙分开,石墙高达20多米。石墙顶部即上下村之间的联系通道,上下石墙有石梯,总观全村犹如《周易》中的八卦图:阴阳鱼,既壮观又神秘。这一明清古村是京郊最有代表性和保存最好的古民居建筑群。现被选为许多影视片的拍摄基地,其中包括连续电视片《苦菜花》等。 神奇的民居建筑文化 川底下村的聚落建筑大部分是砖瓦结构,大门均设在院子的东南角,上有砖雕、石雕、木雕,形态各异,做工考究。如“阖家欢乐图”“吉祥如意”“喜鹊登枝”“望子成龙”等。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长幼分清。有些四合院同户不同门,院院相通,既可减少家庭纠纷,又可相互协作。每个四合院又都为空间立体利用。下有地窖,上有高棚、花墙,家家都处在一个诗情画意的圣境之中。川底下村有许多美妙而神奇的传说故事,如“金蟾望月”“威虎镇山”“神龟啸天”“蝙蝠献福”“神驹蹄窝”“九柏九石阵”等。这些传说文化无不为该村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15 , Processed in 1.0795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