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今是一个词,但在最初,“城”和“市”是有区别的。 “城”是由村和镇发展而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聚集,有的地方竟达10万人以上。于是持握弑阆氤鲆桓霭旆ǎ?喜闳俗≡诰奂?氐闹行模?⒂靡坏狼轿?鹄矗?虏闳嗽蚍植荚谠独胫行牡某乔街?狻S谑牵?统鱿至恕俺恰钡某?巍?p> 中国人所理解的“城”,一般指用高大的城墙和坚固的城门围起来的军事据点和要冲。所以《管子·度地》中说:“内之为城,城外为之郭。”《墨子·七患》中也讲:“城者,所以自守也。”在这里,“城”主要是用来防御的。“城”的主要功能,也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城”在中国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记载了“夏鲧作城”的传说。而《吴越春秋》表述尤其具体:“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筑城”是为了保卫国君,“造郭”是为了居住人民。只可惜,鲧所筑造的城郭,早已一点痕迹都没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城”的遗迹,就是殷墟。 早在周朝的《周礼·考工记》中,就对“城”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段话,描述了“城”的特征。(1)“城”为正方形;(2)周围有城墙;(3)每边长9里;(4)每边开3个城门;(5)城中有9条直街,9条横街;(6)每条大街宽9轨;(7)全城的中央是宫城,左边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8)宫城的后边是市场。 最初的“城”,其实是不包括“市”的。“市”是什么?“市”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场所。按说,“市”要比“城”的出现早很多,大概从一只羊换两把斧子的时候,就已经有“市”了。但开始的“市”,并不是每天都有。有的是三天五天交换一次,也有的是十天八天交换一次,场所也经常变化。 开始的“城”,虽然是政治、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但城里不能生产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城里人不仅需要吃饭穿衣,而且要吃好饭、穿好衣,这就要同城外的人进行交换。于是在“城”和“乡”的结合部,便出现了“市”。而且是“市”追着“城”,“城”连着“市”,有“城”就有“市”。当然,刚开始的“市”,仍大多以“赶集”的形式出现。后来,需要大了,次数多了,临时性的“集”,才变成了永久性的“市”。一些临时性的“摊”,也变成了永久性的“店”。 今天,“城”和“市”已经融为一体了,所以我们叫它“城市”。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23 , Processed in 1.08404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