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朱棣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去向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永杰

    自焚于南京?逃亡到云南?老死在北京?明朝皇帝都不知道朱允Χ埋在哪儿 
 

朱允炆到底是生是死,恐怕只有坐在殿上的朱棣最清楚。图为长陵裬恩殿

建文帝行踪、埋骨之地猜想

建文帝


  明代官方记载: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四年后,南京城破,建文帝朱允Χ(朱元璋长孙及帝位继承人)自焚身亡。朱棣(成祖)取而代之后,将其去世消息讣告天下,并按皇帝规格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十三陵中,还有仁宗御制碑,记载着朱棣礼葬建文帝的文字,但其究竟葬于何处却避而不谈。崇祯年间,有人上疏请将建文帝祀于太祖孝陵或其父朱标墓侧,崇祯帝答曰:建文无陵,从何处祭?从明代起,有关建文帝的生死、身后事就成了谜。


  三个漏洞 导致后人对正史生疑

  火后焦尸 到底是谁?

  建文帝出逃一说之所以盛行,与正史中的自焚之说存在三个致命漏洞有很大关系,这三个漏洞分别是:

  哀悼礼节不伦不类

  建文帝自焚后,朱棣曾罢朝三日以示哀悼。这一礼节在明代属于王公以下的告哀礼仪,用在做了四年皇帝的朱允Χ身上不伦不类,朱棣当时以周公自居,笼络人心尚且不及,焉能以如此之礼对待故君?

  闭口不谈陵园地址

  长陵(朱棣之陵)中有朱棣之子仁宗的御制碑,碑文上表明对建文帝曾以天子礼仪殓葬,如果真的举行了葬礼,为什么不记载陵园所在地,而崇祯皇帝也曾说建文无陵。

  历史记载自相矛盾

  在史料中,有的说火起之后,皇后马氏也赴火死,言下之意就是建文帝已先入火海。待朱棣清宫时,太监、宫女迫于压力,以马氏尸体应对,显然,建文帝尸首在火后已无从搜寻,只好指后为帝。有的一开始说金川门大开,建文帝不知所终,接着又说燕王命太监把建文帝尸首从火海中抢出,这其中有何蹊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另外,被烧死的人大多面目难以辨清,被烧焦的尸体是否是建文帝,没人能回答。

  生死之谜

  火海驾崩真亦假

  在明代官方记录中,建文帝的生命在南京城破那一天画上了句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其并未死在火海之中,形成了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

  自焚说

  明《太宗实录》记载,南京金川门破后,建文帝见大势已去,无颜与朱棣相见,遂关上宫门举火自焚。朱棣远远望见皇宫中烟火腾起,便急命手下人前去救火,但为时已晚,燕王府的人闯入皇宫时,建文帝已被烧死,朱棣抚尸痛哭并予以礼葬。

  同年,朱棣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具定建文帝“阖宫自焚”,这样,朱允Χ“自焚而亡”的说法便在当时的正史中成为定论。 
  持这种说法的有明末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钱认为:假如建文帝没死,离开南京后很可能重新组织军队来推翻朱棣的统治。但朱棣即位后,没有出现任何这类活动的迹象。

  清初一位明史学家也指出:当时,燕军已把南京与外界的一切交通都切断了,朱棣不会想不到建文帝有出逃的可能,肯定会严加防范。另外,朱棣性格残忍、意志坚定,岂肯轻易放过建文帝。


  出逃说

  虽然正史中言之凿凿,但建文帝在城破前就已出逃的传闻却从明代起就在民间流传,并被一些朝野人士采辑入集,广为传播。

  史料记载,万历年间,《致身录》、《从亡随笔》两书问世。《致身录》作者史仲彬从洪武末年自己进翰林院写起,至洪熙元年赴云南见到建文帝等为止。《从亡随笔》则从南京城破写起,直写到建文帝被迎入大内供养为止。两书都记载了朱允Χ到过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等。

  明朝末年,甚至出现了一本《建文年谱》,始于洪武十年,讫于正统五年,给人以很强的真实感。在西南地方志中,也有很多涉及到建文帝在当地的活动。

  明史记载

  郑和下西洋秘密寻找建文帝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有建文帝隐姓埋名,云游天下的说法,西南各省的地方志中也有记载。据云南一些地方史学者考证,如武定狮山的龙隐庵、保山白龙山寺等都是建文帝在滇的遗迹,鹤庆观音山的石洞中还有床、桌、凳等保留下来。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也记述了天启年间,他在贵州广顺看到建文帝手植巨杉,亲手所开建的古寺,附近还有供他饮水的“跪勺泉”、“流水洞”,以及当时人建造的“潜龙阁”和“建文遗像”。

  此外,关于建文帝踪迹的传说还有泛舟海外说,隐居四川说等,《明史》中记载,郑和下西洋除“耀兵异域”外,另一个目的就是怀疑建文帝没死的朱棣在海外秘密寻找其下落。

  专家观点

  两说能并存全是朱棣政治手腕

  令人奇怪的是,出逃说虽与官方唱了对台戏,但朱棣连同他的后世子孙却并没有下令禁绝,致使两种观点争争吵吵了五六百年。

  人大历史系教授董建中表示:建文帝自焚也罢,出逃也罢,只不过都是朱棣为达到统治目的耍的手段而已。
  建文帝自焚的结局既能解释建文帝对自身的否定又为朱棣登基扫清道路,而民间传闻之所以未被禁绝,则是其已被朱棣借来当成政治烟幕,掩盖了其弑君夺位的罪名。朱棣以建文帝自焚寻找登基天意,又以建文帝出逃来挽回民心,一张一弛,充分显示了这位帝王的政治手腕。


  寻访陵寝

  西山金山两处茫茫皆不见

  由于明史的避而不谈,有关建文帝的埋骨之地就出现了种种说法,但至今也只停留在传闻而已。

  一、建文帝并未自焚,而是于宣德年间老死于北京宫中。当时的皇帝是建文帝之侄朱瞻基,是他把这位伯父葬在了北京西山,但陵墓不封不树,没有任何地面建筑,所以后人无法发现。

  二、另一种说法是在北京金山口北二公里处,有一丘一碑,碑文为“天下大师之墓”,这位“天下大师”可能就是建文帝。

  清顺治十四年,一位名叫孙承泽的人曾在深秋时节寻遍金山,却始终不见建文帝陵寝的踪影,就连传说中的那个“天下大师之墓”也踪迹杳然。孙承泽不死心,又挨个询问附近的寺庙,但一无所获。此后,还有学者实地考证过,但得到是同样的结果,到今天为止,金山口所发现的皇陵也只有景泰陵一

  身后评价

  三百年后才被追谥庙号

  在明永乐朝官方文献中,建文帝被描述成一个数典忘祖、荒淫昏聩的人,不但曾亲手焚毁朱元璋及马皇后的遗像,拆毁后宫大兴土木,还经常服食春药,药发后身边数名妇人尚不足用。

  然而,据考证,这位如此不堪的皇帝其实是一位难得的宽厚仁慈的人。成祖朱棣如此歪曲事实,无非是为自己“靖难”夺位寻找合法性而已。朱棣的继承者中,没有人正式承认建文帝曾享有四年的统治权;此后的正德、万历、崇祯年间,均有大臣奏请追谥朱允Χ庙号,但却没有实现。直到清乾隆元年(1736年),经诸臣商议后,才给了他一个谥号———恭闵惠帝皇帝。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17 , Processed in 1.34052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