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面对古老诱惑 得管住欲念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饶沛

万历皇帝

十三陵中,定陵已发掘,险些被挖的是长陵

定陵地宫中,棺椁内的帝后尸骨早已被焚烧


  明定陵地宫洞开后 文物变色炭化 万历帝后尸骨被焚 文保专家说———

  近年来,有关皇陵发掘的消息不时传来,一时要打开武则天的乾陵,一时又要动一动秦始皇陵。国务院、国家文物局虽多次强调,帝王陵墓能不挖就不挖,但挖与不挖的争议,从1956年,有史以来第一次主动发掘皇陵———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前,一直争论到现在。


  担心文物出土后遭损认为根本无法妥善保存

  文物局局长强烈反对开陵

  早在定陵发掘前,郑振铎等专家就表示强烈反对,担心那些在地下埋藏了300多年的文物,一旦出土后接触到空气、日光,会遭到严重损坏,认为以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条件,根本无法妥善保存这些珍贵文物。

  为此,郑振铎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找到吴晗,希望他能够收回提议,打消发掘的念头,但郑振铎的提议没有被采纳。

  在记载定陵发掘过程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作为新中国第一任文物局局长,万历皇帝的棺椁被打开的那一刻,郑振铎与吴晗等专家都站在现场,面对着万历皇帝的尸骨以及周围精美绝伦的金银器皿、锦缎丝绸,提议发掘的专家们自然是喜上眉梢,而一直为这些文物的命运担忧的郑振铎,心里则不知是何滋味。

  文物灰飞烟灭 帝后尸骨无存

  定陵打开之后 国务院下文停止了对一切帝王陵墓的发掘

  郑振铎的预言在此后不幸成为了现实。

  定陵地宫发掘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精美丝织品。由于当时的保存技术有限,大批艳丽的织锦、丝绸不久就变成了树皮的颜色,紧接着变硬、变脆,没过多久就化成了飞灰。尤其令人惋惜的是万历皇帝的龙袍,刚出土时就像新的一样,但很快就变色、炭化,现在我们在定陵文物陈列馆中看到的,只能是一些复制品。

  死去的万历没有想到,300多年后,他的陵墓会被打开,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在随后开始的十年浩劫中,原本保存在定陵博物馆的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造反的红卫兵们作为地主阶级的头子,拉到陵外的广场上示众、批判,并随之被烧毁。

  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郑振铎、夏鼐等专家联合向有关部门“上书”,国务院立即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当再次面对发掘长陵的提议时,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定陵发掘始末

  找不到长陵入口改计划挖掘定陵

  1958年9月,新华社发布这样一条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明朝第13个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躺在里面,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尸骨周围塞满了金银玉器和罗纱织锦……”这条消息震惊了世界。


  提出发掘皇陵的是郭沫若、吴晗、邓拓等文史界名人,而最初计划发掘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虽然计划一提出,就遭到了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考古专家夏鼐等人的反对,但发掘计划还是得到了高层的支持。

  长陵由于保存完整,发掘前的勘察进行得很不顺利,最终,定陵走进了专家们的视线。

  地宫主通道中没有机关暗器

  1956年5月19日,定陵发掘正式动工,但直到1957年5月,定陵地宫的入口———金刚墙才显露出来。

  1957年5月19日,定陵发掘一周年之际,发掘队队长赵其昌拿起铁铲,将没有灰浆黏合的金刚墙顶部的一块砖撬起一道黑烟随之喷出,城砖被一块块抽掉,赵其昌等人从露出的洞口跳了进去,打着手电在一片死寂的通道中慢慢向前摸索。两扇巨大、威严的石门出现在了他们眼前。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直到大家小心翼翼地走近石门,传说中皇陵为防盗设下的机关、暗器等也没有出现。

  打开六道石门后万历出现在眼前

  石门后,一块石条把大门死死顶住,从外面根本没法推开。

  这块石条就是所谓的“自来石”,两扇石门关闭时,石条被倚在门后的槽内,人走出后,石条滑向两扇门中央,石门被完全顶死。

  弄清了原理后,发掘队自制了开门的“钥匙”———钢筋拐钉。“钥匙”被插进门缝后,慢慢向里面延伸,石条一点一点被撬动,最后完全直立了起来。

  “开!”随着一声大喊,发掘队员们一齐用力,尘封了300多年的石门轰然打开。

  地宫后殿上,三个巨大的朱红色棺椁出现在发掘队员面前,中间是万历皇帝,两旁陪葬着他的两位皇后———孝靖与孝端。

  专家说法

  有机质保护是难题一旦受损无法弥补

  在考古中,保存技术的进展起着延长文物生命的重要作用。目前,我们的保存技术水平达到了什么程度,又存在哪些棘手的难题?

  陕西乾陵博物馆的文保专家告诉记者,最难的还是对有机质的保护问题。墓穴中是真空环境,温、湿度相对稳定,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而离开这个环境后,有机质是最易被氧化的。   以乾陵为例,唐墓中大多陪葬着珍贵的字画、丝绸,乾陵中的纸质字画更占相当大的比例,很可能会有不少从未面世的名人真迹和历史文献,这些文物是最容易被氧化的。

  另外,陵中丝绸制品以及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的尸体也很难保存。如果发掘出来后,没有百分之百能长期完好保存的把握,一旦受损将成为无法弥补的损失,定陵已是前车之鉴,所以,帝王陵墓是不能擅动的。


  对来自地下的诱惑必须要管束住欲念

  陕西省文物局文保专家告诉记者,考古是一种责任,一切必须要“以保护文物为前提”。

  对古代陵墓的发掘,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更不能如寻宝一般,发现宝藏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挖出来,“抢救第一是宗旨,不主动发掘方针是原则”。

  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也表示,对帝王陵墓,能不挖就不挖。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在发掘的一般只是些中小型陵墓,而且均是发现已被盗掘或基建中受到损坏的,属于抢救性发掘。

  对于大型的墓葬,至今我们尚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从更好地保护文物角度来看,把它们留在没有开掘过的墓葬中是最好的办法,墓内稳定的状态更适合文物长时间地保存下去。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对于地下的珍贵文物来说,开掘才是最能令其得到妥善保护的方式。但这一天还没有到来,即使是西方先进国家,依然会受到保护、发掘技术的限制。对于来自地下的古老诱惑,我们得管束住自己的欲念。”这位专家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36 , Processed in 1.08743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