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城市里寻觅旧河道(内城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积水潭是京城市民纳凉休闲的主要水面之一

建在什刹海西北的汇通祠

东不压桥曾是座石桥,如今仍留有地名

原来的御河河沿现在变成了马路

今日正义路绿树成荫

积水潭北的镇水兽

镇水兽


  在北京城纷繁复杂的街巷胡同之中,还能寻觅到一些当年的旧水道。

  积水潭前

  镇水兽把关进城水

  积水潭位于明清北京内城的西北,又叫作什刹海西海。


  在海子西北的小山上,现有一组漂亮的庙宇建筑,叫作汇通祠。这座庙宇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旧称法华寺。附近就是高梁河入城的总水关,所以这座庙宇负有特殊的使命,叫作镇水观音庵。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以后改名汇通祠,汇是融汇,通是贯通,寄托了北京人的期望。现在汇通祠已经被改建成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纪念馆。

  水关的南岸原来有一只石雕的镇水兽,当年,几乎所有的地面活水都是从它的鼻子下面流进北京城的。

  柳荫街

  太监在此“盗引玉泉”

  在什刹海后海哪习叮?幸惶趺??Υ蟮牧?窠郑?恿?窠帜闲性僮???乔昂N鹘帧?br>
  这两条街本来是连接积水潭和什刹前海的一条水道,当地人称之为清水河,或是月牙河。

  水道西岸有条小街,明代时候叫作李广桥西街,这座李广桥就在街道的北端。李广是明弘治朝的太监,权势煊赫,史料上说他“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他获罪以后,八大罪状之一就是“盗引玉泉,经绕私第”。

  入清以后,李广的宅子曾为权臣和坤的住所,后来又成为庆亲王府和恭亲王府。到了清代中叶时,李广桥西街仅指这条街的北半部。南半部因为在铜铁厂胡同东口外有座清水桥,所以叫作清水桥胡同。

  月牙河自清水桥下南流折东,有一个三座桥,亦称三转桥、海子桥,或者叫月桥、越桥。沟水过桥后,经由响闸进入什刹前海,所以这里还有一条三座桥胡同。

  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政府在整理城市水系的时候,把明沟改成了地下暗管,桥与河都看不见了。到60年代,这里改名为柳荫街。

  东不压桥

  河水从这里进皇城

  在地安门东大街的路北,有一条东不压桥胡同。这本是什刹海水从后门桥下进入皇城的通道,是御河的上端,胡同因桥而得名。

  东不压桥是一座东西向的石桥,位置就在胡同的南口外,在原来地安门大街街心稍偏南的地方。明清两代的皇城墙就从半边桥上越过。因为在地安门西大街北海后门稍东位置,有一座同样、同名、同一功能的石桥,所以人们分别把它们称为东、西不压桥。
  东不压桥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民国初年拆皇城时,一并拆除。明代中叶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称其为步粮桥。有人认为应该是“步量桥”,意思是说桥身被皇城占去一半,桥身之窄,可以用步测量。民国后又改称不压桥,意思是说皇城拆除,石桥如释重负。20世纪50年代,河道改为暗管,辟成胡同,称原来河道的南北方向段为东不压桥胡同,原河道东西方向通后门桥的一段改属拐棒胡同。


  从东不压桥胡同穿过地安门东大街,就是东板桥胡同。这条胡同原称东板桥街,也是因桥而得名。原来的桥是一座南北向的木板桥,是前海之水自东不压桥入皇城后的第一座桥,位于今东板桥胡同与北河胡同接口的地方。北河胡同也是旧日河道,河水由此东行,在水簸箕胡同一带南下。所谓水簸箕,是说这个地方地势低洼,容易存水。

  南北河沿

  沙滩、银闸、骑河楼

  御河南下,直抵东长安街。这一段以前称作东安门河沿,后来又以东安门为界分为南、北河沿。明永乐年间拓展京城南墙以后,这段河道就不再通航了。宣德年间又把皇城的东墙从御河西岸移到了东岸,更将这段河道划入了皇家禁地,百姓从此不得涉足。直到民国初年,南河沿铺设暗管,改成马路,并且在皇城南墙上开了个豁口,这才重新对民众开放。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河沿也改为暗管,从此成为通衢大道。

  顺北河沿南下,有地名沙滩。这个地名当然与古代河道相关,它的形成应早于元大都建设之前。今日公安医院以南有银闸胡同。闸的位置在胡同东口外御河中。清代《宸垣识略》中说:“骑河桥北有石础堵水中,开二尺许,当即银闸也”。

  银闸以南有骑河楼街。所谓骑河楼,实际上指的就是楼阁式的桥梁。这座桥建于明代,在骑河楼街东端横跨御河,街因以得名。在《乾隆京城全图》中记有这座桥的大致式样和这条街的名称。到了清末,桥已久废,只剩下这条街名了。

  正义路

  本是御河向南流

  东长安街以南的正义路原名御河桥。明代初年,御河南出皇城以后,放弃了通惠河故道,沿着一条新开辟的河道笔直向南,穿过正阳门东水关,进入南护城河。在这段新开的河道上,依次横架了三座石拱桥,东长安街上的北御河桥、江米巷(今东交民巷)内的中御河桥和紧靠城根的南御河桥。

  明代在北御河桥南侧的东、西两岸曾各立一座牌坊,额题“御河东堤”和“御河西堤”,岸边高柳垂荫,葱郁可观。“御河新柳暗如烟,万缕长条碧可怜”,作为当年的京师一景,“御河新柳”常为诗人题咏。崇祯二年(1629),清攻进长城,京师戒严,“守城官军御寒无具,尽砍为薪,仅存翰院墙东一带矣”。   到了清代后期,这段御河被划入了外国使馆界。1901年使馆界拆除了南御河桥,改为暗沟,作为六国饭店的停车场。1926年,又改中御河桥以北至长安街一段的御河为暗沟,路面中间辟为绿化隔离带,仍以原来的东西河沿为通道。


  1924年刚通有轨电车时,此地曾有“御河桥”一站。到了上世纪30年代南河沿改为暗沟以后,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抗战胜利以后,命名御河桥东侧路为兴国路,西侧路为正义路。新中国成立后,两侧统一命名为正义路。

  北京站

  泡子河边杨柳依依

  在今日的北京火车站一带,曾有个叫做泡子河的地方。泡子是北方人的叫法,指的是有积水的坑塘洼淀。明末的《燕都游览志》说它“前有长溪,后有广淀”,《帝京景物略》也说“洼然一水……积潦耳”。明代政府曾在这里设立过盔甲厂,厂中还制造铳炮火药,所以明代的文献中,也把它称作炮作河。

  泡子河原本不是死水,它的下游沿着水关通向崇文门外的东护城河,成为城市的一条泄水孔道。明清两代,“两岸多高槐垂柳,空水澄鲜,林木明秀”,环境幽静,风光宜人。滨河有很多私家园林。当地的吕公堂等庙宇也颇为著名。

  到了清代中叶的时候,内城的东南角上还有一个挺宽阔的水面。有两条水道通向泡子,一条南北方向,起自南牌坊胡同中段以东,沿着朝阳门南城根向南注入这里。今日的泡子河东、西巷就是昔日南北方向的旧水道。

  另一条东西方向,西北自船板胡同西口以南,沿着胡同的走向抵达崇文门东城根后,向东注入这里。这就是来自北御河桥的通惠河故道。

  明初拓展内城南垣,御河改道向南,这条水道也就逐渐废弃,在内城东南角的低洼处聚成了泡子。

  泡子河的北侧原本还有一条支流,明代叫做沟沿,清代称为沟沿头,但最迟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片平地了。

  到了20世纪40年代末,泡子河已成了一片死水,后来填平成了居民区,地名仍叫泡子河。20世纪50年代建设北京火车站的时候,大部分都改建成了站区建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5 14:40 , Processed in 1.11147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