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打磨厂街曾有一条泄水渠 鲜鱼口街曾有小桥横跨三里河旧河道 金鱼池居民在回迁后放生金鱼 虎坊桥大街已难寻河道踪迹 南城的陶然亭
水道错综复杂曾设虎房养虎 北京原来有向南去的一条古水道。元代修建大都,这条河被大都南城垣在今日长安街一线截断,下游部分甩在城外,成了一条断头河。明代初年向南拓展内城南墙,新的南城垣又把这条河道一分为二,北段留在内城北新华街一线,旧时被称作东沟沿,或叫河漕沿;南段置于外城南新华街一线,经虎坊桥一直汇入先农坛西北的一片苇塘,旧时叫虎坊桥明沟。
大六部口街以西的南、北新平胡同,原先叫前、后水泡子,乾隆年间的地图上,这里还有一个大水塘。民国初年水坑已平,1914年,辟为南、北新平路。20世纪60年代,改为南、北新平胡同。 南新华街南端路东有臧家桥胡同。当年桥在胡同西口外,东西方向横跨虎坊桥明沟。明代叫作章家桥,清代中叶又称庄家桥。到了乾隆年间,沙土园西口至堂子街西口的水道已改为暗管,称为北河暗沟和南河暗沟,当时,桥就已然废弃掉了。自清末至今,此地叫作臧家桥。20世纪60年代,改称臧家桥胡同。 臧家桥附近的韩家胡同,旧时称作韩家潭。这条胡同也是一条古河道,因为河道上有潭,胡同所以为名。清代至民国间,这里曾是北京最大的妓院区前门外“八大胡同”之一。 虎坊桥(虎房桥)是明代的地名。明代曾于桥西路北设虎房以豢猛虎,明沟之上,有一座东西向通向虎房的桥梁,所以叫作虎房桥。清代改称虎坊桥,后世沿用至今。 虎坊桥向西,骡马市大街以南的潘家胡同,旧称潘家河沿。这也是一个明朝旧有的地名。但是到了清代中叶,这里既无河也无水,只留下了地名。 永安路 天桥和龙须沟的来历 虎坊桥明沟一直向南,通到先农坛西北的一片苇塘,接着就折向正东,穿过前门大街,沿着天坛的北侧,绕到天坛东侧,经左安门西水关注入外城的南护城濠。 在正阳门大街与这条水道交会的地方,原有一座大石桥。石桥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南北方向跨于水道之上。因为此桥是皇帝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路,所以叫作天桥。
斜街多,源于曲折古河道 金代开凿了东西方向的闸河,给今天的崇文区留下了众多曲曲弯弯的干河道。后来的居民沿着河道建起住房,这些河道就成了明清以后外城的排水沟渠,这也就是崇文区拥有大量斜街的原因。 明代正统年间修浚护城濠的时候,利用这些古河道,在正阳门东护城河的低洼处向南开通了一道泄水渠,叫作三里河。这条三里河的主干,自今天的西打磨厂、北晓顺胡同斜向东南,经过今天的南、北桥湾胡同,注入金鱼池,再入龙须沟。乾隆年间,这些水道中还都通水。到了清末,除了金鱼池以外,其他地方只能从街巷的名称看出旧日水道的走向了。 崇文门西河沿中部,有南、北深沟胡同。这两条胡同原名深沟口,本是元代大都城南郊的一段旧河道,也是三里河的一条支流。到了清代,这里就已经没有水了。民国年间,以打磨厂为界,分为南、北深沟,建国后又加上了“胡同”二字。 在前门大街以东的鲜鱼口街与晓顺胡同相交的地方,原有一座东西向的小桥,横跨三里河旧河道。从长巷头条到晓顺胡同之间的这段东西街道,明代就称为小桥儿。清末光绪间,河道已成平地,桥也不存在了,但人们仍然称这段街道为小桥儿。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段街道才并入了鲜鱼口街。 金鱼池 鱼把式培育出著名的北京金鱼 三里河桥的下游,天坛北坛根龙须沟的北岸,有一批以金鱼池为名的街巷。金代,这里星星点点分布着许多小的湖泊。到了民国初年,这些湖泊已逐渐合并成为十几个大一些的水面。 1937年时,这些水面已大致连成一片,名叫金鱼池。这里确实也是北京金鱼行业培育和饲养金鱼的所在。鱼把式们把水面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每块养育不同品种,培育出著名的北京金鱼。到了1951年改造龙须沟的时候,金鱼池被改建成公园,湖面清洁,有四万多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中期,湖面填平盖了住房。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11:10 , Processed in 1.081856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