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300年天文仪失而复得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范璐洋

    传教士画图纸 八国联军抢走又归还,老天文学家讲述古观象台风云历史———

  每次从建国门经过,你都可以看到西南角的古观象台,也能依稀看到台上巨大的天文仪器的一角。这就是古观象台,世界上现存古天文台中持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座,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为止,古观象台持续天文观测近500年。它至今仍然保留着昔日的建筑格局,高约14米的观象台。台顶观测场的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台下是一座优雅古朴的四合院。古观象台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创制于清代的玑衡抚辰仪、象限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纪限仪、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天体仪八架青铜天文仪器至今依旧矗立在观象台上。


  古观象台的老天文学家伊世同向我们讲述了这八架仪器的风雨沧桑,它们都是在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年间制造,可算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技术的成果。之后它们的命运也是非常坎坷。在清朝末年,还曾经被八国联军中的德法掠走,漂洋过海,曾经摆放在德国波茨坦离宫前的草坪上,一战后又被归还。

  西方技术制作清代仪器

  中国传统天文学在元朝发展到了顶峰,后来由于明王朝的封建统治者明令禁止民间私习天文历法,大大阻碍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而这个时候由于文艺复兴,西方的天文学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崇祯二年五月己酉朔(公元1629年6月21日)日食,钦天监的预报发生了明显的错误,于是明朝政府下决心要修改历法,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奉调进京参加《崇祯历书》的编辑工作,受命负责制造天文仪器、推演历算和翻译西方天文学原著的工作。从此欧洲天文学的先进成果开始融入到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中来。

  1669年,康熙帝命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负责“治理历法”,推算1670年的历书。南怀仁任职钦天监之后,发现留用在清观象台上的明制仪器有误差,而且其刻度划分是以传统的刻度来划分圆周,与西法以360度分划圆周的60进制不同。若继续沿用古仪势必造成误差的积累和不必要的繁复计算。于是南怀仁提出用西法浇铸新仪。从1669年开始制造新仪至1673年,完成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和天体仪6架大型青铜天文仪器的铸造工作,并于1673年安装使用。同时将明制的浑仪、简仪、浑象等移放台下。继南怀仁之后,法国传教士纪利安已制造了地平经纬仪。

  1744年,乾隆御驾观象台,看到台上的仪器都是西洋的构造和制度,遂下令钦天监按照浑仪的制度、西法的刻度铸造一架中西合璧的新仪。由当时任职钦天监的德国传教士戴进贤设计监制,历经10年,于乾隆19年(1754年)竣工。乾隆帝为其命名为“玑衡抚辰仪”。为制造玑衡抚辰仪,还是用了所谓“观象台旧有废铜六千二百二十斤”。 
 玑衡抚辰仪在根本上仍未超出古典仪器的范畴,不能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安有望远镜装置的天文仪器相比,只是在制作工艺上更为精细而已。它代表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玑衡抚辰仪因此成为了大型青铜古典天文仪器的最后杰作。至此,观象台上的八架仪器均为传教士设计并监造,这八架仪器成为了中西合璧的产物,见证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西方两大文明体系的交流与冲撞的历史过程。


  德国抢去当艺术品

  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镇压义和团起义,进而占领和抢掠了北京宫城。

  在联军侵占北京城期间,法国方面向联军统帅部和统帅德国人瓦德西提出申请,要求把北京古观象台的仪器运交法国,按照他们的说法,北京古观象台上这些古老仪器中,有一部分是在法国制造的。瓦德西对天文仪器是个门外汉,曾说过:“它们在科学上毫无用处,但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们的造型和各台仪器上的龙型装饰都是极为完美的。”但经过法国方面这一申请,瓦德西马上就想到利益可以均沾———把其中一部分作为战利品运往德国。

  经协商,德国分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等五件仪器;法国则分得地平经纬仪、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象限仪、简仪和一件漏壶。《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起,联军进京城后,毁及观象台衡署,仪器均被掠去,惟存向风旗一座。”可以想见景象之惨。

  皇家花园摆放近20年

  事件发生后,清廷由庆郡王奕郡王派人出面,到德国使馆提出要求,希望能将仪器归还。德国公使在1900年12月3日向瓦德西转达了这一要求,与此同时,美军司令也在1900年12月3日写信给瓦德西,就德法两国瓜分古观象台仪器表示异议。法军劫掠的仪器藏在法国驻华使馆里面,后迫于世界舆论,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交还。

  德军劫掠的五件仪器被拆成部件后,暂时搬入德国驻华使馆,直到1901年8月德军大部分撤离时,才被装上运输舰运往德国不来梅港。1902年4月,由不来梅港运往波茨坦,后按德皇威廉二世旨意,安放在皇家花园前面的橙园草坪上。自此这些中国古仪在异国的土地上度过了近20个风雨春秋。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依据凡尔赛和约,全部仪器必须在签约后交还中国,费用由德方负责。德国方面很急于按条约条文执行。这既可洗刷其不义行为,也有利于及早恢复与中国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仪器从波茨坦拆卸后,于1920年6月装上日本轮船“南开丸”,当仪器在日本转口时,日本政府打算扣押这批仪器,威胁中国在凡尔赛条约上让步,使它变成关于山东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但仪器终于在1920年9月装上日本轮船“樱山丸”由神户运往天津。经荷兰公使的中介,移交给观象台,并由使馆留守人员狄利指导,把仪器安装复原。


  风吹雨打都不怕

  如今,这些古老的仪器依然摆放在古老的观象台上,四周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使人很难想象在几百年前,这里曾是用来观测天文的制高点。伊世同告诉我们,这八架古老的天文仪器全部都是古董,不是复制品。之所以把它们摆在台子上而不是放在玻璃橱窗里避免风吹雨打,一是因为铜制品的表面在氧化之后会形成一层非常结实的保护膜,几百年上千年都不会被侵蚀,二是因为只有放在台子上才能还原它们的真实面貌。伊世同先生最后还幽默地说,就算几百年后经不住风雨的侵蚀了,再保护起来也不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13:08 , Processed in 1.10733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