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匹脱缰的骏马从燕赵文化的围栏中突围出来,在舒卷的云群和坦荡的大地相连之处,一座登峰造极的伟大城市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不断延伸的历史贯穿着整部中华文明,它的形象雍容华贵,它的风骨浩大优雅,它的雄霸王气照彻四方。? 巍峨舒展的长城,云蒸霞蔚的皇家园林,华光凝照的红墙黄瓦,肃穆庄严的皇权,红旗、伟人,丹桂飘香的四合院,轻捷的画眉,清幽的合欢树,京剧、古画、喇嘛塔……北京! 与其他世界上著名的都城比起来,北京3000年的建城史太过于漫长了。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黄帝部落的都城就在距离北京不远的涿鹿,周武王灭商后曾把黄帝的后裔封在蓟国,而把燕国封给大功臣召公,后来燕国灭掉蓟国后把都城建在了蓟。从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灭燕,到唐朝末年的1000多年间,蓟城称渔阳、幽州、幽燕、蓟县、涿郡、范阳,是扼守中国北部的政治、军事、商业和交通的一方重镇。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升为南京(燕京),作为四大陪都之一。1153年在北京历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正式把燕京作为国都,从此北京成为比长安、洛阳、开封等名都更为重要的北中国轴心城市。过了一百多年,被欧洲历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骑兵统一中国后,于1127年将北京(大都)定为首都,由此开始,那以后的640年北京连续成为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的北国重镇上升为受万里山河朝拱的大都会。 在浩荡的王气诱惑下,古人再三啧啧称赞的这块风水宝地,终于被选作了帝王们的栖身之地;数不清的达官贵人王公老爷像燕赵特有的鸦雀一样云集于此,他们掏出搜罗而来的大把钱财和民脂民膏,把此地装潢得浓艳富华。? 与罗马、巴黎、伦敦、巴格达、开罗这些都城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都城未免换得太过于频繁。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历史上中国都城的每一次辉煌,都暗示了不久将来的毁灭。与其他都城飘忽不定的命运一样,北京也饱受了战争的创伤,它多次倒在改朝换代的血泊中。燕京,大金国女真人作为征服者的光荣之地,后被蒙古人的铁骑烧掠一空,成了一片凄凉的废墟。元大都,当时所有城市中光辉的典范,马可·波罗笔下彩云簇拥壮丽倾人的梦幻之都,繁华得无法想像的人间富贵红尘:“华区锦市,聚万国之珍异,歌棚舞榭,选九州之芬,……结春柳以牵愁,凝秋月而流盼,临翠池而暑清,褰绣幌而雪暖。一笑千金,一食万钱。它方巨贾,远土浊官,乐以销忧,流而忘返。”这座居住着百万人口的城市,几天之内就被小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给毁了,它的精华部分全部被夷为平地,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除掉蒙古鞑子的污秽王气。 北京城作为都城的第三次大规模规划重建,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这位从亲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天下的永乐大帝雄心勃勃地开始营造他的一国之都,他驱使百万军民大兴土木,从四川、云贵、湖广运来楠杉大木,从房山县运来汉白玉石材,在山东临清烧造城砖,在苏州烧造铺地金砖。从1404年到1420年,前后历时16年之久,新北京的主体工程才基本结束。新的北京城充分蕴涵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礼仪秩序,它的布局讲究威仪、对称、气魄、均衡、尊严,皇权是这个城市建筑灵魂式的中心环节和崇拜对象。明清的北京城被高大壮丽的城墙所围绕,它庞大的身躯由三个部分组成:宫城(又叫紫禁城,位于中央,周长3公里,前一部分为朝廷,后一部分为皇帝寝宫)、皇城(为朝廷官员的住宅区和各行政衙门所在地,周长9公里)、京城(市民住宅区和商业区,周长23公里,三个城方正宏大,从里向外排开)。马背上的满族入主北京后被它无与伦比的尊贵气象倾倒了,他们对此垂涎三尺,决定把首都定在这里,并且在入主中原的200多年里未对北京作大的改动,只是在郊区的湖光山色中建造了众多穷奢极侈的皇家园林,其中最有名的是所谓的“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万寿山的清漪园。? 北京带着一片金黄色的亮彩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点点清晰起来,然而它的形象终日重叠在朦胧的面纱和阴影之中,使我们敏锐而深沉的眼眸如坠云中,我们有点儿看不清它真实的面庞了。? 这座英气与暮气横逸的帝王之都,当它从燕赵文化圈里突兀出来之后,冷酷威严的斧钺和皇权实际上已经阉割了它当初悲歌慷慨的人文气概,这种由祖先那儿蔓延下来的血性阳刚之气藕断丝连地向着深层的文化腹地发展,它显得丰富多变,灵敏而敏感,它是北京人最隐秘的心灵基因之一。? 北方雄阔的风景使偌大的北京城看上去既站立于地上,又融于空中。类型迥异的文化积淀把这座文明古都弄成了一个大染缸,它的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呈现出保守的典雅样态。对北京文化形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文化圈主要有几种: 二是贵族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子明显是从皇帝那里派生出来的,皇亲国戚王公贵族们, 三是官僚文化圈。这个圈子里的人,成分非常复杂,他们是地位显赫、毕恭毕敬的朝廷京官,手里掌握着指挥全国的生杀大权,从外地爬进这个圈子是人生的幸事,需要有超常的拍马手段得以升拔;所谓京官津商,北京城里多的是官僚,天津城里多的是商人,官僚们最拿手的好戏就是看皇帝的脸色行事和搞窝里斗,目的都是一个,为了谋得更大的权力。在中国有了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了一切。他们要学会毕恭毕敬、不卑不亢的愚忠本领,要学会在各种各样场景下演戏的神情,他们战战兢兢,每日如履薄冰,因为伴君如伴虎,皇帝老儿一不高兴了,就可以把你砍了丢出去喂狗,他们心头潜藏着别人难以察觉的极大快感,因为他们已经获得的位置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然而他们还是不大放心,因为说不定哪天就有人在皇帝面前参他一本,或是耍个花招就把他的乌纱帽给摘掉了;官僚文化圈有点像柏杨说的酱缸,是一种“奴才政治,畸形道德,个体人生观和势利眼主义”的混合体,长期生活在“酱缸”之中,日子久了,自然产生一种苟且心理,一面是自大炫耀,另一面是自卑自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官僚们的内心世界很复杂,清朝末年著名的传教士丁韪良评价他们说:“在文学上他们是大人,在科学上他们是儿童。” 四是精英文化圈。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在这里聚集一堂,使北京成为了北中国的文化中心和藏龙卧虎之地,“槐花黄,举子忙”,北京是裁决科举考试的最高裁判席,每次进京应试的举子近万人,这里有全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全国规格最高的讲学场所壁雍、人才荟萃的翰林院、规模巨大藏书丰富的彝伦堂(皇家图书馆),有京师大学堂,有专门买卖古玩字画的琉璃厂,有繁华的商业场所大栅栏,有幽静的的西山八大处,有烟霞扑地的钟灵山水。精英文人对北京的向往是必然的,他们的才华在这里如鱼得水,许多良好的机会使他们一不小心就轻而易举地跻身于名流的行列。? 五是市民文化圈。“宁为天子脚下一丸泥,不做它方一撮土”,北京人实实在在地品尝到了北京的好处,他们在中规中矩的四合院里活得倒也滋润,种两盆花、养只鸟什么的,做点小本生意,赚不来大钱但乐得清闲自在,他们不大去招谁惹谁,富有同情心、人情味和幽默感,他们豁朗大度、彬彬有礼,但他们缺乏商业精神。他们是都市中的“自然之子”,是京剧迷,容易陶醉在风景如画的良辰中。他们是深谙生活之道的良民,保守而服从权威。他们懂得如何机警地避开政治的危险性,并从残酷的生活中提炼牛奶和鲜花。总的说来他们大都是些可敬可爱的人,习惯于在葡萄架下喝冰茶、吃雪藕,或在茶馆里自豪地用京片子国语大声地谈论国家大事,政治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桩大事,“政治是北京生活中的盐,没有政治,北京人的生活就会变得寡淡无味。”对于那些有志于政治的人来说,北京正好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舞台。老舍曾揭示说北京市民中多的是大大小小的“官迷”。“京油子,卫嘴子”,北京能说会道的侃爷遍街都是,其中不乏“三寸不烂之舌”、不让张仪、苏秦之人。曹禺《北京人》中的陈妈可以随便瞧不起府外的任何人,因为她是一个曾经很荣耀的大家族的奶妈;许多北京人有一种类似于陈妈似的优越感,因而他们在与外地人彬彬有礼的交往中,心头内含着一层居高临下的东西。记得曾参向他的老师孔子描述自己的理想时说:“暮春之时,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则说:“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值得一提的是,在老北京市民中,曾出现过许多高人韵士。? 综前所述,皇家宫廷文化圈、贵族文化圈、官僚士大夫文化圈、精英文化圈及民间市民文化圈构成了混杂的复合型文化。它们深刻地交织在一起,使这座帝王之都的神光乍离乍合,真实面容扑朔迷离。再加上不断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到它的文化肌体当中,于是变幻中的北京在我们的视角中就愈发地模糊起来。? 北京是大雅大俗的,雄健而灵柔,它风情万种的彩色体态在巨大的激情中保持着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之间伟大的调和,令人着迷。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9:29 , Processed in 1.10793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