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明清两朝供奉中华祖先与历史先贤的皇家庙宇,历代帝王庙修缮后对社会开放已经整整一年,其所代表的“中华统绪,不绝于线”的历史特色与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人。记者昨天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原横亘在现在阜内大街上、历代帝王庙门前两侧、于1954年被拆除的两个牌楼的复建计划已被西城区列入规划,历代帝王庙门前由石桥、牌楼、影壁构成的整体景观有望重现。 历代帝王庙 门前将重现“景德街景” 牌楼复建部分将用原部件 复建俩牌楼 重修三石桥 与历代帝王庙隔街相望的巨大影壁是西城区阜内大街上的一景,北京人都知道,它曾是历代帝王庙的一部分。但很多人不知道,历代帝王庙门前的景观不仅有这个美丽、壮观的影壁,还有三座汉白玉栏杆的小石桥和分列门前两侧的两座牌楼。西城区文委副主任吉晓平昨天告诉记者,石桥、牌楼的复建已列入西城区“阜景文化旅游街”的整体规划。 据专家介绍,石桥、牌楼、影壁都是历代帝王庙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始建时就有的原构。阜内大街原名为景德街(取名自历代帝王庙内的主体大殿——景德崇圣殿)。牌楼原本位于历代帝王庙的东南、西南两角外,横跨在景德街上,彼此相距122米。明清两朝,景德街上北至庙门、南至影壁、东西至两座牌楼的这一空间是封闭的,仅供皇帝和官员前来祭祀历代帝王时进入,平民百姓和车马都要从影壁南面绕行。因此,老北京民谣里有“帝王庙,绕葫芦”的说法。两座牌楼都是木制的四柱三门式,牌楼的额枋上写有“景德街”的街名。通过两座牌楼,往西可以看到平则门(即今天的阜成门),往东可以看到西四牌楼(现已不存在)。1954年,牌楼和石桥由于当时北京“道路改造”的目的被拆除,原本浑然一体的建筑群被切割为两个部分,只剩影壁孤零零地留在街南。拆除后的牌楼主要部件与当时很多重要文物建筑的部件一样,被保存在先农坛。 据吉晓平介绍,牌楼复建将严格遵循原来的地点、规格与外貌,并部分使用原来的部件,以重现其历史风韵。但由于现在的阜内大街是有19条公交线路的交通要道,因此两座牌楼复建的前提,是先解决阜内大街的交通问题。 孟端胡同45号院迁居庙东 记者还了解到,历代帝王庙周边的一系列文物保护项目都已先后列入复建、修整或迁建的计划之中。历代帝王庙周边的历史文化景观将更加完整、配套。 例如,吉晓平副主任告诉记者,原来位于西城区金融街上、西二环路东边的一个保留四合院,即著名的孟端胡同45号院将被迁建到历代帝王庙东边。目前,历代帝王庙东墙外的一座工厂已经迁走,腾出一片空地,而被专家认为是“北京四合院中的上上品”的孟端胡同45号院也已拆完,不日将被完整地迁到这片空地上。吉晓平表示,迁建工作将严格按照文物标准进行。迁建后的这座四合院的功能目前尚在研究探讨之中,“但肯定与历代帝王庙有关。”吉晓平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阜成门到景山的阜景街上集中了40多家文物保护单位,密度非常大。但由于开发等原因,这些文物的关注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孟端胡同45号院的迁建为代表,历代帝王庙周边的一系列文物保护单位将在未来几年内相继复建、修整,重现历史丰韵。阜景文化旅游街上的景观将更加丰富。 修缮庙宇 投资近3亿 经过明清两朝的辉煌,到清末时,历代帝王庙已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限于资金和技术等原因,仅进行过局部抢险和加固。2000年,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启动。北京市政府和西城区政府分别投入了6500万元和2.3亿元,社会各界捐款424万元。 去年4月28日,这座有475年历史的皇家庙宇正式对社会开放。景德崇圣殿内复原了乾隆时期的陈设原状,再现了庄严肃穆的祭祀场景。东、西配殿开辟了“历代帝王庙历史沿革展”、“历代帝王庙主要祭祀人物展”。神库里还举办了“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以“百姓一家,根在华夏”为主题,展陈由三皇五帝衍生出来的100个主要姓氏的源流播迁、历代先贤和主要胜迹。关帝庙内的“关公文化专题展”诠释了中国独特的“关公文化”。这些都对海内外华人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唯一的历代帝王庙,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从三皇五帝到180位历代帝王、80名功臣名将,都集中在这里祭祀,显示出中国独特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底蕴。 它的创建及演变,始终沿着不断完善历代帝王祭祀体系的轨迹发展,到清乾隆时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中华统绪,不绝于线”的历代帝王祭祀体系,体现了中华一统、主权延续、朝代更迭、一脉相传的重大历史特点。 在这里,天下华人都是炎黄子孙的血亲观念和认同感得到最好体现,这种观念世代积淀,牢不可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来此参观的海内外华人无不深深受到感染。 ●头条链接 历代帝王庙 有庙没有佛 北京地区流行一则关于历代帝王庙的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北京历代帝王庙并不是宗教场所,它供奉祭祀的对象,既不是神也不是佛,而是中国史前时期的祖先人物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汉、唐、宋、元、明等历代帝王和功臣名将。 北京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朝的一座皇家庙宇。它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即1530年,距今有470多年历史了。 明清两朝供奉中华祖先与历史先贤,并进行群体祭祀就在这座神圣而庄严的庙宇里。这项祭祀活动遵据国家祭祀制度,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据文献记载,从明嘉靖十一年(1532)到清末(1911)的380年间,北京历代帝王庙中共举行过622次祭祀大典,明嘉靖帝、清顺治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等亲自主持祭祀大典达16次。其中,雍正帝5次、乾隆帝6次到历代帝王庙祭拜。 因此,历代帝王庙的政治地位,与明清皇帝祭祀自己直系祖先的太庙以及祭祀至圣先师孔子的孔庙是相齐的,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6 22:55 , Processed in 1.12243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