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隋文帝未入祀只因刺君夺位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张瑞锭

    此文根据帝王庙提供的《历代帝王庙研究论文集》中:许伟、尹钧科、陈平等专家的论文精华整理而成

  历代帝王庙自建成至它的祭祀功能终止,对入祀帝王功臣做大的调整先后有8次,主要因为不同时代的皇帝持有不同的标准。


  乾隆帝几次调整享祀名单,最终入祀帝王达到188人,在东西配殿内享祀功臣79人,在东配殿内供奉40位,在西配殿内供奉39位。

  在历代帝王庙的历史上,入祀最迟的帝王是明崇祯帝朱由检,于乾隆49年增祀。

  清宣统3年(1911年),宣统帝遣官致祭历代帝王,这是北京历代帝王庙于封建时代举行的最后一次祭祀礼仪。

  先秦之前,炎黄子孙,祀的是天、神、祖宗。对天和神的崇祀来自于对大自然的不可知。《礼记·祭法》里面说:“宗,尊也,以有德可尊,故云宗。”所以祭祖除了是纪念的意思之外,还有一层学习祖宗的德行的意思。不光自己学习,还让一起祭祖的后辈学习。

  祖宗不光指一家人的祖先,还可以是一族人的祖先,一个国家的祖宗,譬如炎帝和黄帝。对于帝皇来说,除了本家本族之外,历代帝王也是他们的祖宗,所以会有崇祀过去帝王的行为。但是崇祀过去帝王的行为,在先秦时期,一般是在祭神的时候同时进行,而不会单独进行。到了秦汉时候,单独祭祀过去帝王的记载才开始增多。但是当时还是没有定制,随当事人的意愿而有所增减。地点也不集中,往往是不同的王就在不同的地方祭。在汉、唐、宋、元各朝,祭祀先王的传统得到了各朝君王的支持得以继续,受祀帝王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是地点还是以全国各个有关的地点进行为主。

  第一个帝王庙

  历史上第一个在京城建的帝王庙是唐天宝年间建于长安的三皇五帝庙。而第一个把三皇五帝,和汉、唐、宋的开国君主集中到一起来祭祀的是明洪武皇帝朱元璋。祭祀地点是他在南京特为此而建的历代帝王庙。把前朝开国皇帝放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能给人一种一脉相传的感觉。这一“脉”上有贤能勇武,一时豪杰。旷世英才,奉天之命,应运而生。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朱元璋也是开国皇帝,这一个由伟人连起来的天子“天脉”,到了这代就是他了。在那个“天子”的年代里,这等于说,我朱元璋,就是奉天命而生的当代天子,我来自何地,出身如何不重要。我就是中原各族各裔的皇。

  朱元璋的受祀帝王取舍是可以玩味的,一开始的时候,周文王和唐高祖都是受祀的先王,但是不多久,就因为想到“周文王终服事殷”,“高祖本太宗之力而得天下”就把他们扫地出门了,反而元世祖得以留在庙里。明太祖朱元璋对元世祖似乎别有一番心思,更是豪不避忌地说“元璋本元之农民”。《帝京景物略》还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南京的帝王庙建成后朱元璋亲往祭祀,见元世祖像如有泪痕。于是说:“尔失天下,失尔漠北所本无;我取天下,取我中原所本有。复何憾?”之后元世祖就不哭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当时不是中原民族的元朝帝王放在里面,引起了学者们热烈的讨论,有说他是大度豪气,有说他是摆胜利者的姿态。不过我觉得他是以此为安抚境内非中原民族的说法比较可信。要知那时候江山刚定,变数可能还未尽清,给你立一个像,换你的天下,肯定是划算的买卖。


  现在阜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在永乐迁都北京110多年后,明嘉靖9年议决兴建,11年(1532年)建成。北京历代帝王庙在祭祀礼制和享祀人物上与南京历代帝王庙基本一致。至于建筑形制是否相似,因南京的庙已毁,缺少文献记载,难知其详。但两座庙有一点是明显不同的,即南京历代帝王庙设有帝王雕像,而北京历代帝王庙不设雕像,只设牌位。有一种说法是嘉靖皇帝信奉道教,认为用“神不拘泥在有形的物体中”,所以把原有的塑像,改为了牌位;此外,由于太庙祭祖使用的是神位,祭历代帝王的等级不能超越祭祖等级。

  祭祀人物本来还是沿用南京旧时的17帝,但是后来决定罢了隋文帝。为什么罢了隋文帝的资料,一时找不到专家意见。不过有人向我提过,可能是因为隋朝本来是唐朝的臣子。那么,刺君夺位的人,当然是不应该学习的对象了。但是为什么明太祖时他又能进帝王庙呢?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在嘉靖24年(1545年),由于明、蒙战事连年,于是便罢了元世祖在帝王庙里的牌位。

  清朝时的帝王庙

  明亡,清朝定都北京后,也很快就想到历代帝王庙“天脉”相传的功用。也因应自己的理由,对帝王的数目和选择做了调整。

  清第一个皇帝顺治,即位之后的百忙中,没有忘记给他刚灭了的明朝开国帝王立牌位。顺治元年便增放明太祖牌位于帝王庙内。把明太祖的牌位加上去,可能也是学习明太祖当年加上元世祖的行动而来的吧!顺治2年清室恢复帝王庙的祭祀,不过祭祀对象曾加了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世祖等少数民族帝王,共21位。这条“天脉”加注了少数民族的成分,替女真人“入主”中原,方便地提供了合法性和历史传统。  康熙61年,垂垂老尔的守业之君康熙,又颁布了新增帝王的原则。“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刺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对守业之君的贡献作出了肯定。雍正承康熙遗愿,并提出“创建守业之功”的说法,表示两者同样重要。“尽宜入庙”是用“宜粗不宜细”的方法,来增选守业帝王进入帝王庙。这宜粗不宜细的方法,避免了当时的臣民无端对过去帝王的功过进行讨论,从而减免了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


  康熙另一道遗旨就是要让明朝的亡国王帝崇祯进帝王庙,因为“国亡由伊祖所致,不可与亡国者例论。”

  历代帝王,因应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曾经几次变更受祀帝王的名单。最后一次增补在乾隆49年。当时乾隆帝提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说法。增补了东晋、南北朝、唐、五代、金、明等朝的25位帝王,使入祀帝王人数达到188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6 08:44 , Processed in 1.0890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