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里的送冰工人 护城河边的土窖也称为“私窖”,图为工人往“私窖”运冰 冬季,采冰工人在冰面采冰 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了机械运冰 用机械把冰吊上车可以减轻工人劳动程度 供图/田宝希 张富强 赵阳
冰窖工人:“只许进、不许出”的行当 清代的官窖制定了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每年冬季招雇有技术的壮工,复审合格后,将姓名、住址登记在花名册上,发给注有编号的腰牌,方可去冰场拉冰。同时还规定:窖方有权解雇工人,工人则无权辞职,俗话说是“只许进,不许出”的行当。
当年给皇室运冰的大车称为“御冰车”。冰装好以后,用绘龙的黄布覆盖,大车行于街市畅通无阻。 冬季:凿冰须在三九前,满头大汗跑冰场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日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 老北京窖工要在腊月里到河湖中取冰,夜间工作直至天明。这是因为夜间结的冰未经日晒,不易融化,好保存。冰窖内也比白天温度低,冰水少,脚下不打滑,干活利索。 但是夜间冰面上北风呼啸,寒气袭人。窖工先将冰冲开,然后裁成冰块。工人在冰上开渠,将冰块运到岸边,再捞冰上岸,用麻绳一头套住冰,将绳另一头斜挂肩头,不停奔跑,稍慢下来,冰块就会与地面粘连,拉扯不动,还需别人帮撬。一口气拉上一二百斤重的冰块冲上七八米高坡,拉冰到窖口,在窖行内称此为“拉长套”,从窖口拉冰到窖内称为“拉短套”。 拉多少块冰,由管理者发给竹牌计数。当时北京冬季夜间气温均在零下20℃,但是工人跑来跑去,拉着重冰上坡,仍然满身是汗,稍停歇息,便是寒风刺骨、内外冰凉。 整整一个腊月每天如此,直至将各个窖装满为止。窖内工人将冰按行排列,横竖不能重叠码放。 夏季:下半身棉裤上半身光膀,四十度温差考验抬冰人 夏季出冰也十分辛苦,越是遇到暑热天气,买冰的人越多。当年的医院、商店、食堂、饭店等都需用天然冰做冷冻降温。20世纪50年代初,国宾馆的总统套间也是使用天然冰降温。那时电冰箱还没有普及,人造冰在市场上也不多见,北海等水域的污染也不严重,因此天然冰占领着整个北京的冷冻降温市场。 冰窖的工作人员要在0℃左右的冰窖内起冰,人拉肩扛将冰拖到窖外。窖内外温差达三四十摄氏度,虽然是暑伏天气,在冰窖内干活的人都要穿棉裤,在窖内起冰的人还要穿棉衣。 解放后,北海雪池冰窖冬季储冰工作均以游船职工为主力。20世纪60年代后,市场上人造冰增多,大型商用电冰箱也相继进入市场。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窖冰业逐渐消歇。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2:18 , Processed in 1.08211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