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排着队取冷面 摄/田宝希 上世纪90年代的延吉餐厅 现在的延吉餐厅门脸 摄/田宝希 十几年前,食客排队买冷面,排在后面的老太手里还拿着铝锅 每天夜里肖师傅都要制作冷面汤 现在每到饭点还会有客人在窗台边吃面条 摄/田宝希
北京现在很流行韩国风味餐厅,不过一顿饭下来,每人至少要几十元。其实在60多年前,北京就有专门经营冷面的朝鲜风味餐厅———延吉餐厅。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去餐厅吃0.26元一碗的冷面的人太多,还引起了中央首长关注。现在进了夏天,餐厅一天要卖出3000多碗冷面,最多时候能卖出7000碗。
朝鲜族老太创办新生冷面馆 现任餐厅经理李福在这里工作了近30年。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还压着一张当年延吉餐厅的订餐卡,那上面印的电话只有六位数字:662984。 李福介绍,延吉餐厅最早的创办人是一位姓李的朝鲜族老太太,1943年,她带着几个在京的朝鲜族人,在西单手帕胡同口开了一间卖冷面和小菜的新生冷面馆。后来餐厅迁到了石驸马大街。 1963年,公私合营,李老太太的小馆子和西城饮食公司合并,改名为延吉餐厅,在西四北大街181号重新开张。 餐厅里一直经营冷面,最早的轧面机器被师傅们叫做“大炮”。那是李老太太留下的家什,李福回忆说,那是个铁架子,上面有个电机,餐厅里的师傅都不知道这家伙的来历,估计是李老太太创业时自制的。这个“大炮”从1963年到西四延吉餐厅后,一直工作到80年代。李福是餐厅里唯一见过“大炮”的人。他说:“那时,这机器经常出点小毛病,厨房的大师傅都会简单修理。机器要是毛病大了,当天饭馆就要关门。” 0.26元一碗冷面供不应求 最早餐厅是个带木楼的小院子,1982年,餐厅把老屋拆了,改成了现在的二层楼。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一层散座,二层雅座。 20多年前,北京只有这一家经营朝鲜风味的餐厅。当时,人民大会堂里有外事宴请时,延吉餐厅的师傅还曾带着轧面机器、各种材料,到大会堂里现场制作冷面。朝鲜驻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经常来这里吃冷面。有一年,朝鲜青年代表团来我国访问,延吉餐厅还承担了接待任务。 在20多年前,餐厅还收粮票,那时候冷面分为一两、二两、三两,价格分别是0.26元、0.45元和0.54元。每天餐厅里的客人多得照顾不过来,很多客人拿着铝锅来,把面条带回家去吃。
1982年5月2日,延吉餐厅在府右街路口西南角,开了一家分店。分店一开,就人满为患。很多人站在当街吃面。有位大学教授曾回忆说,当时我们都要去老北图查资料,每到中午就到延吉餐厅的分店吃冷面,因为人多,就是教授,也要端着面碗,就着窗台吃饭。 凌晨做出冷面汤
肖师傅在这里已经上了近20年的夜班。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夜里9点到次日凌晨3点煮牛肉汤,然后把煮好的汤加上近一吨的水,再送进特制的冷却系统中进行冰镇。每天出售的冷面汤,都是他在当日凌晨新鲜制作出来的。 说起餐厅往日的辉煌,李福总是无限感慨:“韩国餐厅大批进入京城,对延吉餐厅的影响不小。但是,作为一家老字号餐厅,我们依然要坚持下去。”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7:41 , Processed in 1.10240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