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历代帝王庙华夏君王聚一堂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陆元

图:乾隆题记石碑上的圆雕龙头是传世绝品

◎大门前原有三座石桥◎这座明代大照壁是北京现存最大的照壁

 

     北京的红墙绿瓦

  历代帝王庙虽按清代乾隆时大修后的面貌修复,但其主要建筑均为明代原构。所以专家评论其是“清代的服饰,明代的骨架”。特别是景德崇圣殿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历时470余年依旧保存完好,这在毁于明末战火,又于清初重建的故宫里都是极为罕见的。

  “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

  老北京城流传过许多描述地形地貌的歌谣。上述这首歌谣,说的就是475年前建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历代帝王庙。

  ◎北京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

  崇敬祖先,景仰先王贤臣,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据清朝雍正皇帝《御制历代帝王庙碑文》记述,在国都建庙纪念先王,始于唐朝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那时祭祀对象仅限于夏商周三代以上的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于洪武六年(1373年)在南京建造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与部分开国君主共17人及配享贤臣32人。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直至嘉靖初年,每逢祭祀历代帝王,或是遣官去南京帝王庙,或是在北京先农坛与“五岳四渎”同祭,既不方便又不够庄重。嘉靖九年(1530年),喜欢制礼作乐的嘉靖皇帝接受官员廖道南的建议,由工部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原保安寺旧址另建新庙。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历代帝王庙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建成,当年秋季,嘉靖皇帝亲临新庙举行祭祀大典。

  帝王庙坐北向南,门前并列三座石桥,但桥下并无河流,所以歌谣说“有桥没有水”。庭院内东有钟楼,西边相应位置却无鼓楼,因此叫“有钟没有鼓”。规格达“九五之尊”的正殿“景德殿”供奉着自三皇五帝夏禹商汤至元世祖忽必烈共16位帝王的牌位(南京原有的隋文帝被撤除),两旁配殿设有周公、姜太公、张良、萧何等32位贤王的牌位。

  帝王庙虽名为“庙”,却非佛寺,所以歌谣说它是“有庙没有佛”。帝王庙大门对面建有高大的红墙镶嵌琉璃雕花照壁,与两翼的两座牌楼形成的封闭空间称“景德街”,旧时居民不准穿行景德街,只能经大照壁后面的葫芦形门洞绕行,所以老北京另一首歌谣《地理图》说是,“马市桥(在今白塔寺路口),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过去就是四牌楼。”

  ◎清代重修帝王庙,并对入祀对象多次调整

  顺治元年(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于五月初二占领北京后,于六月二十七日下令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由太庙移入历代帝王庙,此举意在宣示明朝的统治已成历史。他说,“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至于宗庙之主(指牌位)迁置别所,自古以来厥有成例。”

  顺治二年,清朝恢复了一度被嘉靖皇帝撤除的元世祖牌位,并增加了辽太祖、金太祖、金太宗、成吉思汗这些和清朝一样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皇帝,加上新移入的明太祖,帝王庙入祀帝王共达21位。康熙六十一年十月(1722年11月),康熙皇帝去世前一个月,曾下旨,“应将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入庙崇祀。”随后即位的雍正皇帝,依此遗旨将历代帝王庙入祀帝王增至164位,配享贤臣增至79人。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对帝王庙进行大修,将正殿“景德殿”更名为“景德崇圣殿”,殿顶琉璃瓦由绿色升格为黄色,并在大门前竖立了两座用满、汉、蒙、藏等6种文字刻写的“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此两碑不是由石雕的“赑屃”驮载,而是立在抱鼓石座上,所以歌谣说它是“有碑没有驮”。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又将入祀帝王增至188位,但是历代帝王庙自建成以来,始终未给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以一席之地。79位贤臣中,有诸葛亮、赵云、寇准、岳飞、文天祥、于谦等历史名人。

  ◎历代帝王庙曾用作校舍70余年

  1912年清朝覆亡后,帝王庙停止祭祀,吏役走散,祭器流失。1931年,曾任过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香山慈幼院创建人熊希龄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租借庙址开办了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1941年改为女三中,1972年又改为159中学。1947年入读女三中的许凤贤女士回忆说:“正殿内中央设个高台,是学校用作开会的主席台。殿内排着许多格子(指神龛),外面挂着黄布,但已经陈旧不堪,多年也未清洗过,里面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历代帝王牌位。那时候我和同学们经常在牌位下面捉迷藏,从东面牌位下钻进去,从西面钻出来,弄得满身是土,玩得特别开心。”

  据后来的159中学教师回忆,“文革”之中,所有的木制牌位均被做成了小板凳,供学生们开会时使用。2000年帝王庙修缮工程启动后,西城区政府曾悬赏50万元征集牌位和祭器原物,结果一无所获。

  ◎梁思成曾为拆除景德街牌楼而伤心落泪

  解放初期,人们出于对建设新城市的热忱,视老北京的城墙、城门和牌楼为阻碍交通、封建腐朽的废物,毫不怜惜地将其拆除。帝王庙前的两座景德街牌楼,因发生过几次交通事故,被列入首拆范围。著名古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向周恩来总理进言说,北京的古牌楼属帝王庙这两座形式最好,雕刻最精,晴天时衬托着阜成门,可以望见西山,落日余霞时景观尤为优美。周总理答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954年1月8日,这两座明代牌楼还是被拆除了。梁思成难过至极,伤心落泪了好几天(见梁思成夫人林洙所著《建筑师梁思成》)。

  梁思成有句名言:“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他说过,“五十年以后,事实会证明我是对的”。

  五十年弹指而过,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人们终于明白古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的宿主,是城市的精华。为了搬迁159中学,修复帝王庙,北京市和西城区政府共投巨资3亿多元,自2000年起,费时5年之久,终于使这座有着470余年历史、全国仅存的历代帝王庙恢复了原貌。2004年4月8日,帝王庙举行竣工典礼,4月11日,迎来了孙中山孙女孙穗芳等首批海外游客1200人,共同拜谒了炎黄先祖。4月28日,肃穆堂皇的帝王庙正式对社会开放。

  ◎专家评论历代帝王庙是“清代的服饰,明代的骨架”

  帝王庙虽按清代乾隆时大修后的面貌修复,但其主要建筑均为明代原构。特别是景德崇圣殿的60根金丝楠木大柱,历时470余年依旧保存完好,这在毁于明末战火,又于清初重建的故宫里都是极为罕见的。此次修复工程,还特意留下几处明代的彩绘,以供学者研究。部分完好的琉璃瓦,也都尽量保留,改铺在殿顶的两侧和后坡上。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曾经仿照孟子“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这句名言评论清华大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说:“所谓都市者,非谓有洋楼之谓也,有文化之谓也。”这文化,是用挖土机也挖不尽、用金钱也堆不出的。因为文化就是历史,就是人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 05:25 , Processed in 1.09896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