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两千年前兵马俑因何酷似今人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北京科技报

兵马俑囊括所有中国人的脸?

  最近一家杂志在制作陕西兵马俑专辑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雕刻于两千年前的兵马俑的“长相”,居然和今天的许多影视明星惊人的相似。

  据该杂志人士说,“我们开始只想拍一些和秦俑脸相像的现代人的脸,因此我们拍摄了大量秦俑的头像和陕西人的脸,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编辑部中很多人都很像这些秦俑头像,甚至只要你眼力够好,你就可以从中找寻到一些明星的脸,让人惊叹秦俑雕刻的生动和精湛。”

 

 

 

  这些兵马俑当中,有的脸型狭长,凝神沉思,很像是陕西籍演员马跃;有的浓眉大眼,粗犷豪放,简直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的扮演者赵小锐的“翻版”;而有的则小眉小眼,活像演员刘亚津;有的则神清气朗,英气逼人,眉宇之间神似演员陈道明(见配图)。

  这真是个有趣的发现!人们仔细寻找果然发现:几乎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容貌,都能在古老的兵马俑当中找到“模子”。

  难道说两千年前秦朝的能工巧匠能掐会算,早早为中华后人绘制好了百变不离其宗的“脸谱”?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是否真的埋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就这个有趣的发现,记者随即采访了著名兵马俑研究专家袁仲一先生。

  袁仲一先生1963年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毕业,曾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现任该馆名誉馆长、秦俑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对兵马俑的研究十分深入,著有《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等多部学术著作。

  “这个发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体现了老祖宗伟大的艺术观察力、概括能力,以及高超的表现手法。”袁仲一说,“兵马俑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其中,为我们公认的是,兵马俑造型艺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基本涵盖了中国人脸型的基本特征。虽然细节各不相同,但是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用一句文言概括就是,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作为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文物考古者对兵马俑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兵马俑的面型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研究人员总结出兵马俑造型特别是脸型总共有八种类型。分别是:

  “国”字型。面庞长方形,阔额宽腮,高颧骨,下巴浑厚。
 “用”字型。和“国”字型近似。面庞亦为长方形,但面颊及下巴较国字形脸宽扁。

  “田”字型。近似方形的圆形脸。

  “目”字型。脸形窄长,五官较小。

  “甲”字形。上宽下窄,面形轮廓像是“甲”字形。一般称为瓜子脸。“申”字形。颧骨部分比较宽,脸的上下两部比较窄狭。圆润的额头,丰硕的面颊,高高的颧骨,尖长的下巴。

 

  “由”字形。面庞较长,窄额,宽腮,下巴肥硕。此外还有“蛋”字形脸。

  袁仲一介绍,“这八种面相基本涵盖了中华儿女,特别是男性的脸部特征。这些能工巧匠很聪明,好像还懂解剖学,什么样的脸型都配不同特征的五官。比如‘由’字型,由于面颊和下巴肌肉丰腴,五官就显得稍微小一些。眉毛细细的,小眼睛还眯着,鼻子和嘴都凹陷在丰满的肌肉之中。这种兵马俑造型充分反映了作者观察生活深入细致的能力。”

  “可以说,兵马俑是伟大的造型艺术,它成功地找到了中国人脸型的特征,即便是今天,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美学价值。”

  “没有两件兵马俑是完全一样的。”

  “据我所知,共计8000多件兵马俑,没有两个是完全一样的,虽然高度统一,但是又千人千面。”袁仲一说。

  他介绍,这是因为,秦俑的面容之所以找不出两个完全雷同的面貌,因为它不是模制,而是以模做出人头的大型,然后再一个两个地进行细致雕刻。在雕刻俑的五官、发型、胡须等时,作者有意识地追求各个俑长相上的差异。这样即使是同模做出的俑头,也只能是相似而不是相同。“寓个性于统一,才形成今天千资百态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

  据研究专家介绍,兵马俑的五官,尤其是发型和胡须,变化多端。除耳朵是模制后粘贴到面颊两侧外,其余都是精心雕刻而成,尤其是眼睛刻画较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俑双眼圆睁,一股怒气冲冲的样子;有的眯缝着眼,微微含笑;有的眉清目秀,显得十分机敏;有的目光下视,性格显得文静腼腆。秦俑眼睛的眼球都是仅雕出一个微微凸面,然后再以彩色点染,绘出白睛黑珠。

  眼神往往表现一个人的气质,气质勇猛者,一般是睛若悬铃;机警伶俐者,一般是细眉秀眼;大头阔面性格憨厚者,一般是粗眉大眼,五官粗犷。另外,表示目光前视者,眼球鼓起的凸面位于眼睑的中央;目光凝聚者,双眼鼓出的凸面内斗;下视者,把眼球的上部与上眼皮交接处刻镂较深;仰视者,则眼球的凸面上悬。秦俑的眼睛绝大多数都是较厚的单眼皮,双眼皮者为数极少,与关中秦人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这一切都表明,兵马俑的俑作者十分懂得要靠细微的细节变化,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态。

  资料链接

  谁制作兵马俑?

  中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一向是写意为主,兵马俑的造型却反其道而行之,它的造型是现实主义的。面对这千年前的瑰宝,我们要问:那些伟大的工匠究竟是谁?

 

  袁仲一介绍,大部分制作者可能都是从全国各地征召的,所以基本上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资料。但是其中有经验的“总工程师”“美术设计师”,有资格在一些佣像身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等资料。“一共有87个名字。”袁仲一说。

  据介绍,在陶俑、陶马身上一些不被人注意到的地方,发现了许多刻画、戳印的文字。这些刻画、戳印文字的内容,除了编号的数字外,其余都是陶工的名字。这些文字为我们了解兵马俑的塑造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潜心研究,从发现的陶文中已经辨识出了八十多个陶工的名字,如“宫得”、“宫系”、“宫臧”、“右亥”等。这些陶文中的“宫”字,实际上是“宫水”的省文,“宫水”原是秦代烧造砖瓦的官署机构的名称。“右亥”中的“右”字,则是秦代负责土木工程的官署“右司空”的省文。而陶文中的“系”、“得”、“臧”、“亥”等是陶工的名字。从这些冠有秦代官署名的陶文,使我们得知,秦代从“宫水”、“右司空”控制下的制陶作坊抽调了许多陶工参与了陶俑的制作。

  有幸能在秦俑身上留下不朽印记的八十多名陶工,都是秦代一些技艺较高的匠师。在这些匠师的率领下,还有一大批没有留下名字的陶工。据考古学家推测,当时参与这一伟大艺术创造的工匠,至少在800名以上。如此庞大的雕塑队伍,共同塑造出了这一宏伟壮观的“艺术奇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的雕塑艺术史上都是没有先例的。袁仲一先生说,估计是早期从全国各地征召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21:36 , Processed in 1.12719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