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晾鹰台:中国的斗兽场

2002-12-1 12:00| 发布者: 李丙鑫

诈马图(选自《紫禁城》1981年第三期)

佚名绘制的殪虎图


  举行阅兵大典 三军用命齐喝彩 热衷冬春狩猎赛 马杀虎擒天鹅———

  古罗马斗兽场里武士与猛兽搏斗的情景,令人过目不忘。几百年前北京大兴的晾鹰台,也经常举办“飞放”、“诈马”、“殪虎”等活动。其中,殪虎活动场面之激烈、残酷,与古罗马斗兽场里那武士与猛虎搏斗的情景最为相似。


  鹰击长空搏天鹅

  晾鹰台建于元代,据明清时记载,晾鹰台“台高六丈,径十九丈有奇,周径百二十七丈。”晾鹰台也是元、明、清帝王在南海子行围打猎的重要场所。在捕猎活动中,猎鹰经过紧张、激烈地搏斗,周身汗下,有时又遭到风雨的侵袭,要让猎鹰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晒干毛羽,得到休息。所以这里得名晾鹰台。

  元朝时,盛行一种叫“飞放”的狩猎活动。严冬过后,大地回春,河湖解冻。晾鹰台附近水泊很多,水草丰茂,这里便成为天鹅和大雁栖息的场所。每年这个季节,皇帝都要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到这里纵放一种叫“海东青”的名雕捕猎鹅、雁。

  捕猎时,皇帝站在上风处观望,侍从们身穿墨绿色的衣服,携带刺鹅锥、锤等捕鹅工具和鹰食,各相距5至7步,分列在湖泊四周。一发现有天鹅便举旗示意,由骑兵飞马报告皇帝。然后擂鼓将天鹅惊起,侍从们骑马挥动旗帜把天鹅驱赶到皇帝所在位置上空,由皇帝亲自放出海东青追逐。海东青直冲云霄,与天鹅拼力厮杀,擒获天鹅后一同坠地。这时侍从要赶快上前用刺鹅锥刺破鹅脑喂海东青,以示慰劳。

  捕到第一只天鹅后,照例要举行“头鹅宴”。群臣各献酒果表示祝贺,并把这只天鹅的鹅毛插在头上。这种狩猎活动在元、明时期很是盛行。明朝大学士李东阳在燕京十景“南囿秋风”诗中有“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的诗句。

  赛马游戏暗藏政治寓意

  元朝时,在晾鹰台还经常举行诈马活动。明吴伟业《海户曲》中有“诈马宴开挏酒香,割鲜夜饮仁虞院”的诗句,描绘元朝在晾鹰台仁虞院举办盛大的诈马宴,用挏酒款待王公大臣时的情景。挏酒是一种别具风味的马奶酒,自汉代以来就在国宴上款待达官贵人。

  什么是“诈马之戏”呢?诈马是元代的一种体育竞技游戏。按汉族的说法就是赛马的意思。诈马活动要选几百名六七岁的幼童,身穿华丽的锦衣,骑在没有鞍具的马背上,从十多里外纵马飞奔。在晾鹰台下树立一杆大旗,最先跑到大旗下的儿童和马匹为优胜者,并依次选出前36名,分别接受皇帝的奖赏。 
  还有一种说法,诈马之戏指的是蒙古族的套马。千百匹没有调教驯服的生马,四蹄生风,奔腾嘶鸣。这时一名剽悍的骑士手持套马杆冲入马群,看准头马,奋力追逐,用套马杆将头马的马头牢牢套住。然后,骑士从自己的马上飞身抓住头马的鬃毛,用腿夹住马腹,就势紧紧地贴在头马背上。最后骑士顺势给头马套上缰索,勒住头马,迫使头马停止奔跑,任凭骑士带上鞍具。这时,骑士便在人们的欢笑声中驰马绕场一周,挥手致意。然后到皇帝观看处下马,接受皇帝的奖赏。


  清康熙皇帝曾赋诗记载当时的盛况:“清晨漫上晾鹰台,八骏齐登万马催。遥望九重云雾里,群臣就景献诗来。”这种游戏活动延续到清朝时,已经被赋予了较多的政治色彩。“驯而习之于驱策之中,意至深远也。”清朝皇帝长驾远驭,恩威并施,各民族部落在大清朝武力的威慑下,必须俯首帖耳,对中央政府表示臣服。

  人虎相搏斗东方斗兽场

  晾鹰台还是清朝历代帝王观看虎枪营侍卫殪虎之地。殪(yì)虎之典是清代一项颇具特色的斗兽活动,大部分是在春季举行。

  殪虎活动开始时,皇帝和王公大臣在晾鹰台上观看。台下两旁虎枪营兵列队侍立。这时,虎圈的看守将虎笼运至晾鹰台下放好。虎笼是用铁条铸成,一条大绳子将虎笼紧紧缠绕五六圈儿,绳子的一端系在虎笼门上,另一端放在虎笼旁边十步以外的地上。老虎在笼中徘徊,不时发出阵阵吼声。

  这时,只见一名虎枪营兵从虎笼旁边的地上拾起绳子,飞身上马,拉着绳子骑马绕着虎笼跑上五六圈儿,把虎笼门迅速地拉开。周围的虎枪营兵一齐唆使猎犬冲向虎笼,在虎笼旁狂吠。同时,皇帝命令御前侍卫向虎笼鸣枪射击,驱赶老虎出笼。

  笼中的老虎早已被激怒,从虎笼中咆哮而出。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就开始了。十多名虎枪营兵手持刺虎枪,奋勇向前,把老虎团团围住。狂怒的老虎在重围中左冲右突,与虎枪营兵、猎犬进行殊死搏斗。虎枪营兵齐声呐喊,争相向前,用长长的虎枪你刺我戳,一时间晾鹰台下人喊声、虎吼声、犬吠声响成一片,声震天地。待老虎突出重围,落荒而逃,虎枪营兵即争相奋起追杀,直到将老虎擒获杀死。

  刺中老虎头枪、二枪者,由管虎枪者及领侍卫大臣查明后,奏闻皇帝,按功颁赏白金、荷囊等奖品。在虎枪营兵与老虎的殊死格斗中,虎枪营兵常有被虎咬伤甚至毙命者,亦依例给予抚恤。

  清乾隆帝自幼即十分喜爱这项勇猛、带有强烈刺激性的活动。乾隆五十九年(1794)夏四月初二,乾隆帝巡幸天津后回到南海子,驻跸南红门行宫。这一年他已83岁高龄,他犹兴致勃勃地乘马到晾鹰台,看完殪虎后,并作了一首诗,诗注中写道:“观虎枪侍卫等殪二虎一熊。”


  现在,晾鹰台古迹受到保护。1988年公布它为大兴县(今大兴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晾鹰台上近万株杨树长势良好,郁郁葱葱。夏秋时节这里林清水秀,风景优美,耳闻林涛涌啸,犹如战鼓齐鸣,仿佛可以听见刀剑的碰击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13 , Processed in 1.09111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