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什刹海边萧军“蜗蜗居”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陈光中

    名人故居

  久不去什刹海后海了,前日偶然路过转了转,觉得似乎有些认不得了。如今这里酒吧林立,游人如织,入夜时分更是热闹,灯红酒绿,别有一番风情。

  由银锭桥沿北岸漫步西行,在那一排酒吧背后,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风格独特的二层小楼。不知人们是否知道,那是著名作家萧军的故居“海北楼”。

  萧军与萧红的故事,曾是文坛流传甚广的一段佳话。

  1932年6月,哈尔滨《国际协报》的编辑收到一封署名张迺莹的女子来信,信上说,她因付不出店钱而被店主扣留,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求助于报社,希望能得到救助。奇怪的是,这位女子尽管身处危难之中,居然还要求得到几本文艺书籍。报社编辑有些好奇,便托一位记者前去探望一下。说是“记者”,其实就是一个靠卖文为生的“打工仔”,经常以“三郎”为笔名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他按地址找到旅馆,后来的情景,他一辈子都刻骨铭心地记着:“由于甬路上的灯光是昏暗的,屋内并没有灯光,因此我只能看到一个女人似的轮廓出现在我的眼前,半长的头发散散地披挂在肩头前后,一张近于圆形的苍白色的脸嵌在头发的中间,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眼睛直直地盯视着我,声音显得受了惊愕似的微微有些颤抖地问着:‘您找谁?’”

  原来,这女子被她的男友所骗,对方偷偷溜走,把她一人甩在这里,欠了旅馆好多钱,被旅馆扣住不放,甚至打算把已经怀孕的她卖到妓院里去“押身还债”!

  “三郎”性格豪爽,侠义之心顿起,当即警告旅馆的人:钱的问题会解决的,但旅馆不得别有企图!

  然而,“三郎”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如何有钱救人?!

  巧的是,数日内突然连降大雨。松花江决了堤,洪水淹了哈尔滨!城中大乱,百姓争相逃命。“三郎”借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救出了张迺莹!

  这“三郎”与张迺莹,就是后来驰名中国文坛的萧军与萧红。

  “三郎”原名刘鸿霖,1907年7月3日生于辽宁义县,18岁那年离家出走,到东北军当了一名骑兵。后来上过东北陆军讲武堂、当过宪兵。军中的腐败黑暗,令他极端厌恶,好在结识了几位喜好文学的朋友,舞文弄墨,精神上尚可有所寄托。“九一八事变”以后,“三郎”试图与一些同伴组织抗日队伍,但是没有成功,竟致流落哈尔滨街头。无奈之下,他只有靠卖文为生。如此结识萧红。

  二人均才华横溢。后来辗转到了上海,在鲁迅的帮助下,萧军出版了著名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也写出了她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因“三郎”有同名作者,经鲁迅建议,改为“萧军”。

  萧军是一条典型的东北汉子:倔强直率、粗犷鲁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一言不和便要拔拳相向。他对鲁迅感情极深,曾因有人撰文恶毒攻击鲁迅,萧军竟提出“决斗”,将对方狠揍一顿,出了一口恶气。

  抗日战争爆发后,“二箫”同去西北,因感情不和等原因而分手。萧红与作家端木蕻良结婚,后不幸病逝香港。

  不久后,萧军结识了另一位女子王德芬,尽管遭到家庭反对,仍终成眷属。王德芬与萧军一起奔赴延安,二人相伴整整半个世纪,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雨。

  1951年,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改不了的倔脾气,萧军失去了工作,全家人迁居北京,租下了什刹海边鸦儿胡同6号这座小楼的楼上部分。仍然是由于政治原因,以文为生的萧军居然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竟至于想自开诊所行医谋生。幸亏得到彭真关照,经济上才有所缓解。但是,“文革”突来,萧军被打、被关、被劳改,为了家人,脾气暴躁的他居然挺过来了。一直到1972年初,萧军才回到被他命名为“海北楼”的家中。由于房子大部分被他人所占,全家人挤在一间屋里,而萧军手中的那支笔是不能停的。他便把一个壁橱打扫出来充作书房。这“书房”宽约一米、长不足二米,只能勉强塞进去一张不大的三屉桌和一把椅子,由于它没有窗户,连白天也得开着灯。就是这样一个“夏暖冬凉”的角落,萧军却十分喜欢,给它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蜗蜗居”。后来儿子萧鸣在墙上开了一个月牙形的窟窿,“蜗蜗居”才显得明亮了一些。他让孩子用一块木板刻了“蜗蜗居”三个字,钉在“门”的上方。在那里,还贴着他写在宣纸上的一首诗:蜗居虽小亦何嫌/芥子须弥两大千/苍狗白云瞰去往/镜花水月幻中看/虫沙劫历身犹健/烽火频经胆未寒/一笑回眸六六载/闲将琴剑娱余年。

  这“蜗蜗居”的名字起得实在形象:66岁的萧军犹如一只甘于寂寞的“老蜗牛”,蜷缩在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空间里,只要在灯下有一摞纸、一支笔,他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后来他又被彻底撤销公职,每月仅由街道发给110元的生活费,他也满不在乎,说:“这点钱,撑不死,饿不着,挺好!”

  “十年浩劫”结束了,萧军终于复出文坛。1987年,组织为他分配了新房,他终于从那居住了37年的小楼中搬出去,永远告别了他的“蜗蜗居”。

  1988年6月22日,萧军辞世而去。那正是他与王德芬结婚的第50年。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留下的话中有一句是:“死,也要死得艺术!死得有气派!”萧军真是萧军!

  如今“海北楼”依然安在,缩在楼上东屋一角的“蜗蜗居”显得是那样狭小,真想象不出当初如何容得下萧军这样一个性烈如火的人。

  小楼已废弃,门窗洞开,任由风雨摧残,看去令人痛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19 09:51 , Processed in 1.1391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