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佟麟阁之子自述家族故事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1979年北京市政府整修佟麟阁烈士墓后,佟家在大陆的后人首次全部聚集于墓前祭扫。摄于1980年7月28日佟麟阁牺牲纪念日

大姐佟凤华(左),1950年摄于台湾

我8岁时与父母的合影,1933年摄于张家口

我(中排左五)70岁大寿时和老伴殷红(中排左四)及儿孙的合影,1995年7月8日摄于北京

四妹佟凤洲(中坐者)与家人合影,1998年摄于台湾

家谱


  不做刀笔吏 父亲披戎装 跨马背幼儿 母亲送军饷———

  抗日英烈佟麟阁将军共有子女六人,现健在的有二人。次子佟兵排行第五,生于1925年,今年80岁,现为西城区政协第十一届委员及政协下设的“港澳侨台委员会”委员。在7月7日卢沟桥抗战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佟兵讲述了父亲佟麟阁将军及家庭成员的故事。


  父亲凭一手好字考入县衙

  我父亲佟麟阁是满族人,1892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我的祖父佟焕文和祖母胡氏都是农民,我父亲是长子,他有个弟弟叫佟禄阁。

  父亲7岁时拜舅父胡先生为师,熟读经史,擅长书法。16岁时凭书法功力考入高阳县衙做了缮写员,每月可挣10两银子养家。1907年15岁时,由老人做主,娶了本县八果庄12岁的农家女彭静智为妻,她就是我母亲。

  父亲45岁牺牲在战场上

  父亲不甘于县衙中的刀笔吏生涯,在1912年20岁时投入冯玉祥的部队。由于父亲能文能武,屡建战功,在冯军中升迁很快。1933年冯玉祥在张家口组建抗日同盟军时,父亲出任第一军军长兼察哈尔省代主席。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发动侵略战争,父亲作为最高指挥官,在南苑召开军事会议,下令驻守宛平城的部队“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7月28日晨,日寇对南苑军部发动总攻,父亲率驻军和军训团爱国学生5000余人与敌激战,当日中午在丰台区南苑时村中弹殉国,终年45岁。

  母亲背着我送军饷

  母亲曾在军中组织随军家属纺纱织布、制作军服,被冯玉祥誉为“模范夫人”。1927年北伐战争中,父亲在前线受困,母亲曾跨上战马,背着未满三岁的我,穿越战场,将军饷送至军前。父亲牺牲时,母亲强压悲痛独自办理了后事,一直不忍心对我的祖父祖母说出真相。二老于1952年和1953年相继去世时,都不知父亲早已殉国。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张治中率和谈代表团于4月1日乘飞机到达北平,机长贾式良是我父亲的义子。贾式良提议利用乘飞机返回南京的机会,送我母亲全家去“国统区”。母亲对国民党的统治深感厌恶,没有同意。只是我的大姐和四妹,为了寻找已经南撤的夫家,随机离开北平,后来辗转去了台湾。

  由于北平沦陷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文革”期间的破坏,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只留下一张我与父母双亲的合影。这张照片是1933年摄于张家口,那年父亲41岁,母亲38岁,我8岁。 
 大哥是孙连仲的副官

  我的大哥佟荣萱,生于1913年,逝于1983年,终年70岁。大哥毕业于冯玉祥西北军的军官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时在孙连仲将军手下任营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驻扎北平的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的副官。


  我大姐佟凤华,生于1916年,逝于1954年,终年38岁。大姐1949年离开北平后,辗转去了台湾,1954年病逝于台湾,一生无子女。

  我二姐佟凤琴,生于1919年,逝于1988年,终年69岁。二姐曾在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学画,嫁给北平麟记汽水公司老板的儿子李先生后做了家庭主妇。北平沦陷后,有些积蓄的李家曾给予我们家很大的帮助。二姐一生无子女,我将自己的女儿过继给了二姐。

  我的三姐佟凤鸣,生于1922年,现已83岁。三姐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三姐夫熊先煜,抗战初期任国民党新八师参谋。解放战争时,熊先煜在贵州起义,解放后与三姐在重庆定居,三姐在重庆市第15中学任教师。三姐、三姐夫和女儿熊一娣均曾为重庆市政协委员。

  我的四妹佟凤洲,生于1928年,逝于2001年,终年73岁。四妹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后随四妹夫黄锦华去了台湾。四妹2001年在台湾去世后,一儿一女都移民至加拿大。

  父亲为什么叫我“小兵”

  我原名叫佟荣芳,因年幼时活泼好动,常被父亲叫作“小兵”,后改名为“佟兵”。1945年春,我在北平辅仁大学读大一时,因抗日言论被日本特务捉去拷打,出狱后南下避难。抗战胜利后,因交通阻隔未能及时返回北平,所以1946年4月5日清明节那天,母亲率子女五人出席我父亲牌位入祀忠烈祠(即今八宝山骨灰堂)的那张照片上惟独没有我。

  1955年,我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分配至北京第二医院药房工作,职称逐步升至主任药师,直到1988年退休也未换过单位。

  我退休后经常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也写了许多回忆文章。我的老伴殷红1987年退休前是电视机厂的会计,我们共有四儿二女,也都事业有成,生活安定。我已有了三个孙女和一个外孙子。

  每年7月28日,佟家人齐集香山将军墓
 1997年,经邓小平同志批示,国家追认佟麟阁为抗日烈士,颁发了证书,并由北京市政府整修了父亲在香山的墓地,列为“北京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1968年去世的母亲,骨灰也移葬于父亲墓旁。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的儿辈共有12人,孙辈也有12人。每年7月28日父亲殉国这天,我们都会齐集父亲墓前祭扫,然后同去卢沟桥凭吊抗日英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采访我的媒体记者络绎不绝。我愿借《法制晚报》赠言与读者朋友共勉:“又逢七七,缅怀英烈。奋发努力,振兴中华”!讲述:佟兵采写人:陆元

  征集

  照片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照片

  欢迎提供自家的老照片,让我们共同追寻照片中的故事、故事里的照片,追寻曾经的似水流年。

  地址:北京建国路71号惠通时代广场A1座《法制晚报》副刊部陈洁

  在出席佟麟阁牌位入祀忠烈祠(今八宝山骨灰堂)仪式时的合影,1946年清明节摄于忠烈祠。这是仅存的佟家子女聚集最全的一张照片,仅缺我一人。这照片是四妹佟凤洲从台湾旧书刊上翻拍的,内地尚未发表。左二为母亲彭静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8 06:45 , Processed in 1.122892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