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虽说不上地理环境优越,却是一个“负山带海,风气刚劲”(《辽史·地理志》),山川秀美、物阜年丰之地,加之“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阴、优美的牌坊、衙署的前庭”,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古都图画。在这幅图画上有许多带颜色词的地名。阜成门内的妙应寺有座白塔,塔两侧的小胡同名为白塔寺东、西夹道。北海琼华岛也有一座白塔。两座晶莹圣洁的白塔,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德外黄寺大街因黄寺而得名。刚刚大修后的黄寺,金黄色的照壁和琉璃瓦顶分外耀眼。还有那金鱼池现代化居住小区,水面上游弋着的大小金鱼……“白塔”、“黄寺”、“金鱼”确是这些地名的点睛之笔,更蕴涵着北京人说不完、道不尽的审美情趣。如果翻开明清北京地图,还有许多尘封了真实含义的地名。比如,城里有黑窑厂(在陶然亭北),城外有蓝靛厂(在颐和园南),据说,前者因地处砖瓦窑而得名,后者则是出产青蓝色染料著称。再如,南城有白纸坊。查《北京历史地图集》,明朝就有这个地名,张清常著《北京街巷名称史话》说:“白纸坊得名于造纸的作坊”。北城有青炭局胡同(在雍和宫西),《北京历史地图集》无考。此处距明清太学较近,是否因为国子监供应木炭而得名?清康乾时,为保卫西郊皇家园林,在圆明园驻有八旗护军营;为训练攻城的“特种兵”,在香山驻扎健锐营。至今有蓝旗营、正黄旗和正蓝旗、镶红旗等地名。遥想当年,这里是红、黄、蓝、白各色战旗招展,金戈铁马练兵忙的景象。 北京还有更多的地名虽不带颜色词,但其隐含的历史、人文与环境色彩更浓,更有韵味。据《史记》、《尚书》记载,尧舜时北京这个地方叫“幽州”,直到汉唐时仍有此称谓。据张清常先生考证,“迄今所见商代卜辞及周代铭文,表示黑色用‘幽’不用黑。”他进一步论证:“在先秦,开始盛行五行说,其内容之一便是以五色配五行五方(东西南北中),北方为黑色。”北京古代也称“蓟”,侯仁之先生在“说蓟”一文解释是这里盛产“蓟草”,说明北京小平原曾是个水草丰茂、林木繁盛的地方。 北京三面环山,但少有险山、恶山,加之多年的精心管护,形成了山型秀美、植被茂盛的特点。西山乃太行山的余脉,明朝典籍称“金山”,泛指从瓮山、玉泉山、香山、石景山到门头沟“云从星拱于皇都之右”的这片群山。这里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古来即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西山八大处有座最高的山叫翠微山,公主坟西的翠微路因此而得名。《辞海》解释“翠”为“青绿色”,“翠微”即“青翠的山气”、“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李白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诗句,温庭筠也有“曲岛苍茫接翠微”的佳句。什么叫“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不到翠微山是体会不到的,更无法理解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色彩的名字。 青山伴绿水,泉在林间流。北京的水更让人津津乐道。京西玉泉路因玉泉山得名,玉泉山又因玉泉而得名。玉泉在玉泉山南麓,古人形容“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玉泉垂虹”为“燕京八景”之一,乾隆御赐第一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当学校放暑假时,笔者常在玉泉山下玩。在清澈见底的溪流里,我常见到水蛇吞吃小青蛙的情景。清河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那时的清河水就是清,连河两边的井、泉水都能用手捧起来喝。河边稻地有水渠,渠里的小鱼小虾不用网逮,俩人兜个手绢就能堵住十条八条的。北京城里叫“甘水桥”(甘石桥)的地方不下七八处,这些地方历史上都曾有河、湖、渠。“甘”应为“美好”、“美味”之意,说明这些桥下绝不是泛着黑绿沫儿、散发着恶臭的水。 不管是白塔寺夹道还是黄寺大街,北京的这些色彩地名或雅或俗、或见仁或见智,承载了老北京的一段历史,见证了古都曾经的辉煌、和谐与安逸。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0:55 , Processed in 1.0801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