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继续反对的声音(15)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萧默

    2000年8月10日,对安氏方案进行了再一次论证,有人称之为“可行性评估”。从7月到8月的一个月中,中外媒体和互联网又发表不少文章。这场争论,已超出了纯建筑的技术的范围,具有更深刻的文化的意义,因此也引起了建筑界以外人士和其他学术界的关注。

    2000年7月11日大剧院暂停施工。可能又是为了“稳定”,生怕人们联想到要放弃安氏方案,7月12日人民日报有文章赶紧出来解释说:“方案虽然已最终确定,但是有专家还是放心不下(编注:岂止如此),提出了诸多不同看法。……有关方面决定工程暂停,再次听取不同意见。……以使它好上加好。”可是又有业主委员会的人出来透露说“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没有变化。安德鲁方案的实施也不会停下来。”就这样,人们就连到底是不是已经暂停施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消息的知情权都不能得到。在矛盾的信息中,人们只知道业主委员会随即派人分赴广东和上海,以征求意见为名寻求支持。

权威人士细说国家大剧院“停工”始末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郑逸文
(《新民晚报》2000年7月19日)

     本报北京专电:近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工地突然安静了下来,在争议中获得成功并已动土开挖地基的由法国设计师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进入了再一次的专家研讨。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担心刚刚启动的国家大剧院工程会因此停下来……
    为此,记者昨天采访了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委员王争鸣先生。
    王争鸣先生首先强调的是,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没有变化。安德鲁方案的实施也不会停下来。
    王争鸣介绍说,国家大剧院的专家研讨会已开了几十次,而不是一两次。方案确定前后、方案实施过程中,都得开专家研讨会。“不同的阶段开不同主题的研讨会,不同的研讨会解决不同的问题。”他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非常重视专家们的意见,我们希望能集思广益,让专家们来品头论足,来完善方案。
    王争鸣告诉记者,最早的一次研讨会是在1998年开的,那时,大剧院的方案还没有选定;近期的专家研讨会是在上海和广东两地召开的。“一个方案从设计到实施,需要不断细化,需要对设计进行深化和完善,开研讨会是必须的。”王争鸣说,在大剧院完全建成前,我们的专家研讨会还会继续开下去。
    王争鸣说,我们感谢媒体的热心,但是不能一开“研讨会”,就说要换方案,这样的说法没有根据。
    记者问:从目前的施工进展看,大剧院的建设能否如期完成?王争鸣先生非常肯定地回答说,按计划,大剧院应该在2003年完成,这个时间不会变。
    当说到国家大剧院座落在人民大会堂西侧、与天安门隔长安街相望,其安全问题如何保证时,王争鸣先生说,“大剧院在这个位置落成不会影响安全。”他说,我们会采取非常严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措施已经得到专家们的认可。
    据悉,国家大剧院的总投资近30亿元,建设方案经过了两轮的国际竞赛和3次修改,当时,共收集了69个设计方案,直到去年(1999年)7月,才最后决定选用法国设计师安德鲁的方案(编注:这是又一个把安氏方案与国际竞赛挂起钩来的一例)。安氏设计的大剧院风格浪漫,主体建筑深埋在地下,上盖远看宛如一颗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这个设计方案,被认为是对长安街建筑的一次挑战。

    2000年8月10日,安氏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总公司主持,进行了再一次论证,有人称之为“可行性评估”。在7月11日到这次论证之间的一个月中,中外媒体和互联网又发表不少文章。

外国记者评国家大剧院——“大泡泡”剧院引起的争议
《华盛顿邮报》约翰?庞弗雷特
(香港《大公报》2000年7月20日)
 
    中国批准以三亿六千万美元建造国家大剧院时,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个庞大建筑计划引起的争议,会比剧院内演出的戏剧更具戏剧性。……
    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外国名人,都异口同声批评这个位于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工程。他们说,这设计太昂贵、太丑陋,且与中国的风格完全相悖。
    7月上旬,49名高级科学家和工程师和106名著名建筑师,两次向中国领导层表达意见,反对这一工程。4月1日,为低调处理这座引人瞩目的建筑,破土仪式在最后一分钟被取消。去年,有官方报道称,国务院已批准该设计,但是,同一媒体最近又否认这一报道。
    ……伦敦《建筑评论》主编彼得戴维说:“中国人以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精力,建造了一个可怕而难看的首都。他们取错经了。他们以二十年前的欧洲和美国为楷模来建造北京。错、错、错。”
    在五十年代,北京的城墙拆毁,这个北方城市绿树浓荫的四合院住宅区被清拆。接著,在市中心以西不远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钢铁制造厂,使得首都从此一年到头被团团污烟、煤灰和灰尘笼罩。
    但改变北京最大的是过去二十年这段经济以惊人速度增长的时期。为追求被视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中国官员在北京各处建起了许多摩天大楼。……
    官员准许发展商蚕食北京有限度的公共用地,将原先的草坪改建为餐馆或办公大楼。而由于某些地产公司侵吞大片土地作私人用途,兴建昂贵的楼房出售给中产阶级,在五十年代拆掉不少的北京四合院更成为了濒危物种名单上的一员。
    ……1998年,上海大剧院落成,那是座落人民广场一端的一幢极体面的玻璃跟大理石建筑物。这时北京领导层猛然醒觉,上海已把首都比了下去。于是当局下令马上进行国际招标,结果招来四十四份标书,到最后却又全部否决,采用了并无投标的安德鲁计划书。
    安德鲁表示,其设计引起扰攘,对此他并不感到惊讶。
    他说,“在如此敏感的地方进行如此激进的工程,是难获所有人认同的。但他预期计划最终会被接受,一如法国接受埃菲尔铁塔一样。巴黎市民起初对铁塔颇为抗拒,但埃菲尔铁塔今天却成为国家的象征。”
安德鲁称其设计为“人们意见分歧但争相讨论的公开对话”。他表示设计时肯定已顾及四周不同的氛围。北面是红墙绿瓦的紫禁城,东面是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和革命历史博物馆。
    安德鲁说,他抗拒设计中国式建筑的诱惑,因为如此多的中国现代建筑师对中国风格采取“迪士尼世界的态度”。他说:“从一开始,我就试图找到一个新的答案。”
    但对一些中外建筑师来说,安德鲁的回答是不可接受的。
    加拿大建筑师克科兰在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信中,称安德鲁的设计“十分糟糕”。
    他写道:“这是什么?是一个大鸡蛋?欧洲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这类项目,是因这种东西不会被他们自己的国家接受……这个项目将会令中国人尴尬……请千万不要这样做。”
    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前院长常沙娜说,她对政府批准在世界空气中灰尘最多的北京建筑这个“玻璃蛋”感到惊异。
    这位现年六十九岁的退休女教授说:“我出生在法国,我对法国很有感情,但我不得不说,这种类型的项目在法国绝对行不通,它与环境完全没有关系。”
退休的著名建筑师陶宗震说:“这项设计表现了中国对现代派建筑的迷信,只要新奇就是好东西,但它一年后就会陈旧。”

    这场争论,的确已超出了纯建筑的技术的范围,具有更深刻的文化的意义,因此也引起了建筑界以外人士和其他学术界的关注,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者辜正坤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水利学泰斗张光斗老先生也先后发表了意见。二文主要就造型风格方面谈到了安氏方案不顾公众的审美心理,硬加给公众。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4 12:47 , Processed in 1.10673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