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005年2月8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法国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屋顶坍塌事故的调查报告出炉,报告显示,机场大厦设计出现严重误差,是意外发生的导因。机场大厦多位高级管理人员料将为此受到罪责处分。 戴高乐机场2E搭客大厦一个30米宽的屋顶,去年5月23日突然坍塌,造成至少6人丧命,10多人受伤。事发时,这个崭新机场大厦开幕还不到一年。 据巴黎报章报道,调查报告指出,机场大厦的设计出现了“好几个严重的误差”。专家对坍塌的屋顶进行技术审查后发现,大厦的混凝土材料不足以支撑用来巩固大厦玻璃外壳的钢铁支架。 设计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了在搭客大厦正中开辟一条直通往机场主楼的衔接走道,大厦的部分建筑结构被掏空,进一步削弱了整个建筑结构。 调查报告将充当呈堂证据,由地方法官裁定哪些相关人员或者公司,必须在误杀罪名下被正式提控。法庭也会就建筑过程中的监督和管制机制进行检讨。 报道说,地方法庭一旦确认建筑设计出现严重误差,这座耗资7亿5000万欧元兴建的现代化机场搭客大厦,将彻底拆除,结束短短一年的历史使命。
从报导中,我们除了知道丧命者又多了两位,还有十几位伤者以外,还得知了事故的原因在于“设计出现了‘好几个严重误差’”,而并未提及材料或施工——安德鲁这次是想推都推不脱了。在法国,所谓“误杀”就是“过失杀人罪”,对于类似戴高乐机场的事件,被起诉人将面临20年的刑期。 我们又从2005年2月18日【看中国报道】《中国“国家大剧院”或变危楼?》文中得到了如下消息:“据香港成报报导,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大厅坍塌事件近日被法方认定为‘存在设计缺陷’。为同一设计者的国家大剧院将可能再次面临安全论证和检测。但国家大剧院目前并未停工。分析人士称,国家大剧院设计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业界质疑,如果不加以重新检测,或将成为一座危楼。” 在戴高乐机场事故有了结论以后,华夏时报记者访问了业主委员会,一名工程设计负责人表示:“现在,戴高乐机场坍塌事故的最终报告已经认定是因为安德鲁的设计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因此,有关方面将组织专家再次对大剧院的设计进行安全论证、检测。”华夏时报还说,一名不愿披露姓名的建筑结构专家表示,“安德鲁的设计在很多地方一向大胆,而这种大胆设计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建筑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南方网也报导说:“国家大剧院可能对设计方案重新评估是因为戴高乐机场的安全事故问题……业主委员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出于谨慎考虑,他们将很有可能会同专家再次对大剧院的整个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估。” 我们当然不希望任何一幢建筑倒塌,尤其不希望我们的国家大剧院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但善良的愿望不可能代替现实,尤其是面对安德鲁的多次保证:“大剧院将和中国的法国的任何建筑一样安全”、“我的设计经过世界上普遍认可的安全标准的检验,绝对不可能是一个有安全隐患的建筑”、“我认为候机厅的设计没有错误。”“(我)从来不会鲁莽轻率,拿人命和自己的名誉开玩笑”,以及他的设计理念“我考虑的更多是建筑,其次才是为旅客服务”,还有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王争鸣在戴高乐机场刚倒塌时的迅速表态:“国家大剧院……无须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等等言论(以上均请见本书前文),实在是怎么也乐观不起来了。现在终于等到了国家大剧院将重新进行安全评估的消息(但愿是真的),总算是稍微放心一点了。 就在几天前,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通知说有一个讲座,要交100块钱,内容包括“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方案欣赏”和“国家大剧院设计中的创新与安全”。以后又收到主办方托人给我打来的一个电话,方得知是国家大剧院业主委员会组织的。传话人传达说组织方特别希望我能参加听讲。感谢他们的好意,但因为身体原因,只得谢绝了。但却又产生了一种庸人自扰,怎么才这么三几天,这一次对“整个设计方案”的安全“重新评估”就完成了?以至于可以向公众交待了呢? 我还要强调,安全问题并不只在于结构,即使国家大剧院的结构设计安全无误,但观众深处于地下和水下7到10米,又只有一个水下出口,消防车也不能直接通达,还有防空和防恐,这种明摆着的已经不“隐”的“隐患”,业主委员会又怎么向公众解释呢? 我的工作侧重在建筑文化研究,对于建筑安全,老实说其实懂得不多,只不过还是从学校学到的那点子东西,比起安全专家和整天与图纸打交道的建筑师来说差得远了,但就凭这些,已足以令人揪心了。例如一座大楼,老师告诉我说,从顶层下到一层和从一层下到地下室的楼梯绝不能是同一座,以防一旦发生灾难,慌乱的人群一下子直冲到地下室去并葬身在那里。现在可好,用不着往下冲,安德鲁早就把几千口子人全都圈到里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