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壮的门柱依然展示着昔日“司令部”的威严 古村中带高台阶的大宅门 香山小学前身是八旗高等小学堂 狼涧沟内的佟麟阁纪念馆 风景如画的狼涧沟 北正黄旗手绘图 “八旗印房”的碉楼 67座碉楼是军训遗址 200余年印房仍完好存在——— 香山公园东边的香山路和南边的香山南路,沿途有多处诸如“正白旗”、“正蓝旗”、“红旗村”等地名。原来这一带曾是清代乾隆年间组建的健锐营八旗兵驻地。清朝灭亡之后,这些八旗兵驻地演变成民居村落,香山公交总站南侧的北正黄旗,就是其中的一个。
云梯部队常驻香山训练 1747年,乾隆皇帝发兵平定四川境内大渡河上游的大金川土司叛乱。叛兵凭借用石块砌筑在山坡上的、易守难攻的高大碉楼顽强抵抗,战事久拖未决。乾隆皇帝下令按照云梯攻城的战术,在香山一带建碉楼,训练了一支云梯部队,派往前线助战。部队得胜返回后,这支云梯部队被扩编为“健锐云梯营”,三千余名八旗官兵连同家属达上万人,分驻在香山一带的八座军营里。 健锐营八旗军营分为左、右两翼布局,左翼四旗以镶黄旗为首,由香山北门外依次向东排列,右翼四旗以正黄旗为首,由香山东门外依次向南排列。当时的正黄旗分驻在南、北两营,北营旧址即今天的北正黄旗村所在地。 在正黄旗北营的北面,建有通往香山静宜园东门的城关,有南、北两座城楼。清代记述北京风貌的《日下旧闻考》写道:“静宜园南楼外有八旗印房……四隅皆有碉楼一座,乾隆十四年建。”乾隆十四年是公元1749年,距今已有256年,这座八旗印房至今仍矗立在北正黄旗的古老街巷中。 司令称“总统” 翼长能分到四合院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健锐营的最高长官多由王爷担任,称为“掌印总统大臣”,“八旗印房”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健锐营司令部”。 掌印的王爷平时住在北京城里的王府,在八旗印房办公的实际是左右两翼的翼长。印房前方排列着6条胡同,聚居着正黄旗北营的官兵。那时规定,翼长配给四合院一座,有13间房子。正兵配给3间住房,副兵配给2间住房,都是排房。翼长住的院落,就在印房门外不远处。 乾隆皇帝为了让健锐营官兵继续操练云梯战术,在香山营区建造了67座碉楼,其中最大的一座,建在香山南路的团城演武厅,供大阅兵时比武使用。至今散布在北京植物园内的几座碉楼,也是那67座中的遗存。八旗印房大院现为北正黄旗21号,四角原有的4座碉楼,如今尚存两座,院内虽已变为民居,但入口处一对粗壮的门柱,依旧展现着昔日“司令部”的威严。 在北正黄旗街西,现有一座依山而建的香山小学,其前身即健锐营八旗高等小学堂。 清代相当重视对旗人的教育,乾隆皇帝曾多次强调旗人必须掌握满语和骑马射箭。当年健锐营八旗均建有旗属学房,供本旗子女入学。成绩好的学生,还可升入左、右两翼的翼属学房读书。清末宣统年间,左、右两翼的学房合并为八旗高等小学堂,民国初期又改称“西郊公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即现在的香山小学。
香山南麓有风光旖旎的狼涧沟 北正黄旗的狼涧沟是自古有名的风景区,现在去香山的人很多,但是香山南麓的这条小山沟却少有人知。元宝状的青山环绕着幽静的沟谷,清澈的山泉在沟口处汇成深潭,觅食的野鹭时常在潭边出没。 近代著名的抗日英雄佟麟阁将军就曾居住在这里。新近落成的佟麟阁纪念馆内,陈列着从佟麟阁将军老家河北高阳县老宅收集来的石门墩和佟麟阁用过的砚台与军毯。狼涧沟里的香麓园文化艺术中心的老板是满族人,这里不仅有满族文化的展览,这里的餐厅里还专门供应满族风味餐。 走在北正黄旗的街巷中,随处可见直径达1米左右的古槐,路边高台阶上的大宅门里,封闭着古村落250多年的历史,脚下残缺的石板古道,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岁月的沧桑。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7 05:01 , Processed in 1.10761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