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城南花市 绵延了250年的花团绵簇

2002-12-1 11:00| 发布者: 肖复兴

    老北京有名的花市有两个,都在城南,一个在菜市口西的下斜街,一个就是崇文门外的花儿市。两条都是老街。

  在北京的地名中,带不带儿字音,是有讲究的。花市和花儿市,两个读音,前者泛指卖花的地方,后者带儿字音,说的是具体地名,在崇文门外,两者不可弄混。

  老北京有名的花市有两个,都在城南,一个在菜市口西的下斜街,一个就是崇文门外的花儿市。两条都是老街。下斜街的花市,历史悠久,《京师坊巷志稿》中引元诗:“小海春如昼,斜街晓卖花”,说“知花市自元时已然矣。”崇文门外的花儿市,街道是自明隆庆二年(1568年)建了火神庙后有的,真正形成花市则是清乾隆年间的事了。在明朝,下斜街叫老君堂,花儿市叫神木厂大街。到了清朝,下斜街叫槐树斜街,花市已日趋衰落,神木厂大街的花市,却越发的兴隆,便如现在抢先注册了域名一样,改名叫花儿市,而且一下子就叫响了起来。据民俗学家王永斌老先生考证,最晚在乾隆十五年,神木厂大街就改名为花儿市了。也就是说,从乾隆年间到解放之初,花儿市的繁荣,一直绵延了250多年的时光。

  下斜街的花市逢三,即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卖花者云集,清康熙时诗人查慎行在《人海记》里说,那时“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那时的花儿匠叫花把式,都在丰台的草桥,离下斜街不算远,天不亮就肩担车载赶来了,“一肩生意万家春”,是当时最富有诗意的写真了。清时还曾有这样的歌谣:“下斜街畔日逢三,花翁卖花香满篮;花卖匆匆出城去,白盐黄酒一肩担。”那是一幅乡间城里相互交融而怡然自乐的民俗图。

  一直到清中期,下斜街还是一时繁华鼎盛,不少诗人为这条花市街留下过诗句。朱彝尊:“老去逢春心倍惜,为贪花市驻斜街”,是其中最有名的了。他的朋友查慎行一样表达了对这条街的心情:“最爱今年春带闰,迟来犹作看花人”。至于那些不太有名的诗人的诗句就更多,如“下斜街口担秋霞,崇福山腰老圃家”,说的是卖菊花的;“杜鹃红十里,做梦又京山”,说的是卖杜鹃花的;“乡远思前动,天清韵共寒”,说的是卖梅花的;“计日趁墟花满市,卖花声里泮春冰”,说的是早春时节卖花声声,无一不道出了当时花市的热闹。

  当时,还有一首专门写下斜街的《花市诗》,更是道尽了品种之多,花团锦簇,令人目不暇接:“众物哪及东西庙(指东城的隆福寺和西城的护国寺),好花真冠南北城。鸡冠凤仙左右束,剪求萝多晚香玉。惊心艳绝美人蕉,拂袖风凛君子竹。入局处处清香酣,红蓝菊与佛手柑。最难婆罗动数十,花下来去僧环看……”难怪有人感叹:“缘何游客多高兴,眼底名花最可人”(同治《都门记略》)。据说,争奇斗艳中,最有名、卖得好的,还要数芍药。

  崇文门外的花儿市逢四,即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在火神庙前摆摊成市,庙同市一起开放,香火缭绕中摩肩接踵,透着格外的热闹。和下斜街不同的是,花儿市除了靠西边的一条叫黄花店的小胡同里卖鲜花,一般卖的是假花。清人潘荣陛和富察敦崇著的《燕京岁时记》里说:“所谓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花有通草、绫绢、绰枝、摔头之类,颇能混真。”

  别看卖的是假花,清末民初,下斜街的花市有些衰落,这里异军突起,非常火爆,据三十年代的统计,这一带包括东西花儿市街面上,和花儿市上下一至四条胡同里,不算花庄花行的大户,光做假花的家庭小作坊就有上千家。清《晒书堂外集》中曾赞叹说:“京师通草花甲天下,花儿市之花又甲京师。每天欲曙,赴者熙攘,博至肩头,日间聆深巷卖花声,轻扬而远闻。”《天咫偶闻》中说:“每月逢四有市,其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装饰所需,翠羽明珰,假花义鬓之属,累累肆间。”都生动记载了当时的盛况。

  做假花和卖鲜花最大不同,假花特别是纸花必须要染色,花儿市上除卖花,还有将颜色作成膏汁来卖的,你买回去可以自己制作假花。花儿市一街,娘娘庙、关帝庙、天仙庙、灶王庙……庙特别多,大小得有十几座,有的庙里卖香火的同时,就卖这些颜色,庙前高挂“水作花红”或“蓝靛二蓝”之类的招牌,有的小庙索性被人称为“蓝汤老爷庙”,成为了当时的一景。

  光绪年间,关于花儿市的诗,可是不少,仅民国时期的《北平风俗类考》就收集有:“姹紫嫣红映,花枝爱像生,鬓边娇欲语,活色画难成。”“纸花剪裁草名通,着手生春傲化工,莫怪佳人偏爱此,由来色界总成空。”“梅白桃红借草濡,四时插鬓艳堪娱,人工只欠迥香手,除却京师到处无”……只是其中的几首,足可以看出专门卖假花的花儿市,已经和卖鲜花的下斜街一样惹人眼目。

  如今假花已经沦落,深巷卖花声更是绝迹。但当年花儿市的假花确实是甲京师又甲天下,乃至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拿过大奖。这要归功于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假花手艺,确实是一绝。花儿市的假花,是非常有讲究的,以材料来分,《旧都文物略》有专门记载:“造花之原料,大别为二:曰绢类,曰纸类。绢类中有绫、绢、缎、绒之分;纸类中有羊毛太、粉莲、通草及隔背之分。”这里所说的隔背,是指用纸或布一层层打的袼褙。这里把通草划在纸类,其实不确,通草花是南方的一种草,取中心柔软的部分染色而作成的花,叫通草花,是花儿市中最便宜的一种大众花,却也是卖得最普及的一种花。

  如果以用途来分,花儿市的假花也很有讲究,有佩花(胸花、簪花、领花)、喜花(红绒做的)、戏花(头饰)、瓶花、供花和丧花;以人来分,有小姑娘辫子上的飞花、新娘头前的排头、中年妇女抓髻上的围花、老太太发鬏上的石榴花;以分工而言,有作花和攒花之分,作花指专做花和叶,攒花指买来这些花与叶自己再做加工和设计,攒合成各种花卉;以流派而言,又有粗细两派并立而峙,满足不同需求……花与顾客群关系的定位,真是非常精细而明确,可以说是囊括万千,将花儿市这一亩三分地深耕细作,经营得玲珑剔透,即使到现在,你也不得不佩服。只是现在恐怕就剩下陵前堂前的祭祀花圈几种假花,还有人在做,其他的手艺已经渐行渐远。

  我读中学时,学校在幸福大街,常常走着去,必要穿花儿市大街,那时还能够看见街两旁有绢花厂和卖假花的店铺或摊子,摊子上有用秫秸秆或竹篾或蒲草做成的花匣花插,上面插满五彩缤纷的纸花绢花,很便宜,几分钱就能够买一朵。我的好几个同学家住在花儿市几条,家里都曾经做过这样的纸花,有从上堂子胡同的二中心小学考来的同学,他们上小学时候的手工课做的就是纸花,我们开新年联欢会布置教室的时候,便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机会。那时,我家住打磨厂,离花儿市有两里远呢,我母亲也曾经给街道厂子做过这样的纸花。花儿市的花,如水一般,蔓延到了那么多的地方。

  前些日子,我去了一趟花儿市和下斜街,下斜街还能够依稀看出查慎行说的“古树夹路”的样子,花儿市如果没看见火神庙还在苟延残喘地立在那里,则彻底变得认不出来了,清郑孝胥诗中说的“秋后闲行不厌频,爱过花市逐闲人”的情景,只能在诗中去寻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19:23 , Processed in 1.08826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