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慈安太后精明强干不输慈禧

2002-12-1 11:00| 发布者: 佚名

拿下皇帝手书匾额 立命诛杀头号太监———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10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这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的处理和驾驭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


  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事,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但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作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

  慈安入宫

  “升迁”速度快过慈禧

  慈安的曾祖父策普担任过陕西延绥镇总兵官,官居二品,她的祖父福克精阿担任过西宁办事大臣,父亲穆扬阿曾任广西右江道。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出身,她才有可能被选入宫。

  慈安初入宫就被封为嫔,取得了内庭主位的尊贵地位,这在清代是不多见的。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地位直线上升,平步青云,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晋升之快,在清代找不到第二例。同一时期入宫的英嫔、兰贵人、丽贵人、春贵人等都可以说是艳丽超群的美女,慈安能够迅速入主中宫,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慈安无论在姿色上、气质上,还是修养上、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超出一般妃嫔,深受咸丰帝的赏识和宠爱。

  慈安恪守后妃不干预朝政的祖制家法,但绝不意味着对皇帝的疏懒、懈怠、失误袖手旁观,放纵不管。据说咸丰帝在英法侵略军直逼京师时,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整日忧虑,郁闷不乐,亲笔写了“且乐道人”四字以自娱,并命悬挂在宫殿内。慈安闻知后,力劝不可,并亲自命人将此字取掉。咸丰帝能虚心接受慈安的劝谏,表明他对慈安的高度信任和敬重。咸丰帝面对气焰嚣张的外国入侵者、越扑越旺的农民起义和每况愈下的国家形势,心急如焚,束手无策,不由得心烦意乱,常拿太监、宫女甚至妃嫔泄火、撒气。作为中宫皇后的慈安,很理解丈夫的心理,更同情和怜悯这些无辜遭殃的奴仆。“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旋蒙恩眷”。 
  以上所述还只是慈安作为皇帝的“贤内助”的一面,此时,她还没有走上前台,处理的基本上限于后宫之事。但是,咸丰皇帝之死,顾命八大臣的专擅和傲慢,却把她这样一位对权力和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一步步逼到了政治舞台的最前沿和权力场的核心地带。


  才干卓越

  勾画“同治中兴”蓝图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死去。他临终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三、授予皇后“御赏”印章,授予皇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掌管)。顾命大臣拟旨后要请两位太后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咸丰皇帝的原意是让八大臣和两宫太后的权力互相制约,既不让辅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宫专政。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咸丰皇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的临终遗命,分散权力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却日见凸现出来,它的直接后果是引发了“辛酉政变”。

  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

  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现在:一、重用能臣,“同治中兴”。慈安与慈禧密切配合,发挥己长,励精图治,在朝内重用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优秀的汉族将领,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二、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倚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护,慈安“立命诛之”,结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突然去世 死因疑云密布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
  慈安死得突然,从下病危通知到丧事的处理也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惯例,皇帝、皇太后在病危时,即将近支王公、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朝中亲近重臣召进宫中,托孤遗言,准备后事。慈安崩于三月初十日戌时,而翁同龢在家听到慈安的消息却是在初十日深夜的“子初”,通知者是两名苏拉。苏拉者,乃是做粗笨杂活儿的仆役。这说明翁同龢得信并非是宫中正式通知。许多闻讯赶到皇宫的大臣们进入皇宫后,看到宫中寂然无声,一点办理丧事的迹象也没有,还在乾清门吃了闭门羹。其他大臣也不明情况,有的只知道病势甚危。一直等到丑正三刻,乾清门才打开。到日出才召王公大臣们进钟粹宫。这种做法有悖于惯例和常理。


  太医为慈安开的处方照例也应先交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传视、审阅,以昭慎重。而王公大臣们直到十一日早将近3点时才看到太医所开的5个处方,其中午刻开的处方有方无药。而初九日的处方一个也没有。

  以上这些疑点,让人们满腹狐疑。清廷官方宣布是因病而逝,民间则流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也有说是自杀而死。

  慈禧害死说。此说又分三种,一是慈安吃了慈禧送的糕饼后,中毒而死。另一个版本来自《清末权监李莲英》一书,该书说慈安是喝了放有毒药的一碗汤后中毒死的。“慈禧害死说”的第三个版本是“错药说”。《清朝野史大观》载:“或曰慈禧命太医院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之。”

  自杀说。《清稗类钞》说:“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归根结底,祸根还是在慈禧身上。

  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达20年之久,她俩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关系到社稷江山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是一致的。她们俩之间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慈禧根本没有必要害死慈安。这一点,精明聪颖的慈禧应该比谁都清楚。

  既然如此,那么慈安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清史专家徐彻先生经过深入研究考证,并做了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慈安患的是脑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脑溢血。这种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疲劳过度。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中华书局2005年8月出版定价:26元

  慈安个人小档案

  姓氏:钮祜禄氏

  出生:道光十七年(1837)七月十二日
  属相:鸡

  父亲:穆扬阿

  丈夫:咸丰帝

  子女:无

  入宫:咸丰二年(1852)二月

  封贞嫔:咸丰二年(1852)二月


  封贞贵妃:咸丰二年(1852)五月二十五日

  晋封皇后:咸丰二年(1852)六月八日

  尊为皇太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

  最得意:入宫很快当皇后

  最大遗憾:未生子女

  卒年:光绪七年(1881)三月十日戌时

  享年:45岁

  入葬:光绪七年(1881)九月二十七日

  陵寝:普祥峪定东陵

  徽号:慈安端康裕庆昭和庄敬皇太后

  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1 11:37 , Processed in 1.08478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