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赵洪涛:京剧是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章文

    长安大戏院建于1937年,原址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老长安大戏院曾与古老的中国戏曲艺术和老一辈的戏曲艺术家们同辉煌共沧桑。因为市政建设需要,长安戏院从西单路口迁址到建国门内大街7号,更名为长安大戏院,并从1996年9月27日开始正式对外经营。它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同时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其他的剧场设施。在其历史中,展现了许多不同流派的剧目以及许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等人的艺术风采。如今,又有许多中国新一代的优秀京剧演员活跃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

  由于艺术多元化引发的观众需求的多元化,戏曲艺术一直面临着冲击,但长安大戏院的演出却始终红红火火。戏院自1996年9月重张开业以来,共演出近4000场,在观众中赢得了“看京剧到长安”、“进长安一演就火”的口碑。如今,长安大戏院已迎来重张后的第九个年头。回眸剧院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足迹,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坚持大打京剧牌的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阐发了他独到的见解——

  长安大戏院本应突出北京特色,北京的民族戏曲就是京剧

  问:作为有着近70年历史的老字号戏院,长安大戏院对中国民族戏曲的发展,特别是对国粹京剧的弘扬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年来其品牌的形成,与老长安戏院在观众中的影响应该有一定关系吧?

  赵洪涛:应该说老长安戏院在其经营这么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对中国的民族戏曲起到了一个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诸如梅兰芳等京剧名家都曾在那里登台演出。后来因为建筑年代久远,当初老长安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市政设施建设的需要,所以1986年的时候就被拆掉了。

  和老长安相比,新长安戏院在硬件设施上的进步翻了好几倍,尤其是我们这个大堂。我记得袁世海先生曾经跟我说过,我们唱戏的能有这么一个辉煌的大堂那真是福分。事实也的确是这样,我们的硬件设施本身是给戏曲增辉的。我们在经营这个剧场的前期就有了一个经营的框架,那就是继承老长安戏院的传统,以经营民族戏曲艺术为主体。到今天,这种经营思路应该说已经延续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问:新长安戏院重张开业后,在当时京剧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长安为什么还要坚持主打京剧牌?

  赵洪涛:前几年京剧确实不是非常景气,但也不能说是滑坡,所以我们就想还是要在民族艺术上做些文章。北京应该有北京的特色,长安大戏院本应突出北京特色,北京的民族戏曲就是京剧,所以我们要打京剧这张牌。从新长安戏院开始对外营业以来,京剧的演出场次占据了年演出场次的百分之八十。可以说这十年当中,长安戏院对京剧起到了一个促进或者说是推动作用。我的印象当中,在1996、1997年的时候,京剧的概念就是折子戏,因为看的人少,所以也就很少有传统的大戏回归舞台。因此我们从1997、1998年开始,和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一起联手,把一些优秀的传统大戏重新搬上了舞台。

  传统京剧并不是没人看,关键在于如何能把传统京剧整合出新面貌

  问:曾经做过哪些尝试?

  赵洪涛:在中国传统京剧中有一出戏叫《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俗名叫《大·探·二》。这出戏两个多小时,全是文戏。当时一提这戏就感觉全是唱,肯定没人听。但之所以没人听,我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喜欢戏曲的观众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再有就是受到旅游者偏爱打戏、好看热闹的影响比较多。当时我们就想再回归到京剧的本体上来,要发展还要从传统上继承。记得大概是1998年的时候,我们搞了一次《大·探·二》,开始以为没什么人来看,但后来演出效果很好。我认为传统京剧并不是没人看,关键在于如何能把这些传统京剧整合出新的面貌呈现给大家。

  问:当初接手经理的担子时自己是否有很大的压力?

  赵洪涛:我刚开始接手长安的时候,面对这么大一个戏院,这么多的员工,自己心里确实也没底,可是作为一个男人如果说就此退缩不干了,又觉得太没出息了,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干了。当然,如果没有市文化局领导的大力支持,我也不可能“扛过”那段非常艰难的创业时期。现在外地京剧院团进北京都想到长安演出,外国人看京剧都想到长安,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问:从一个戏曲学校的任教老师,到一个大戏院的经营者,你认为过去的经历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优势?

  赵洪涛:我是学过戏曲的,应该说跟戏曲很有缘分。当初结束在学校的任教来到长安,我以为是跟自己的戏曲分开了,但实际上没分开。长安到现在一直延续着对戏曲的传承,也可能是有我个人的原因在内。因为我对戏曲比较了解,所以在选择剧目方面可能有一定的优势。

  市场是要靠好的产品来赢得的,戏曲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品

  问:你对现有的京剧演出剧目怎么看?

  赵洪涛:长安大戏院搞京剧传统大戏搞了差不多五六年。实事求是地讲,京剧剧目虽然很多,可实际上适合演出的并不是太多。以前各个院团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甭管是传统大戏、新编历史戏还是折子戏,都有其非常浓重的艺术特色。但是这几年,随着老艺术家离开舞台,这种概念渐渐地变得比较淡了,几个院团剧目雷同。我认为现在要发展和振兴京剧,那些特色的东西还应该再继续发扬扩大,不见得说一定要再造新剧目,原有的剧目还是有很多可以恢复的。

  问:你对未来的京剧市场怎么看?

  赵洪涛:目前长安大戏院还是以民族戏曲演出、以京剧演出为主,如果演出剧目安排得合理的话,我们今后有可能还会加大京剧演出的比重。因为要造就一个市场是很难的,既然京剧在长安已经有了一个市场,我们就必须要全力以赴地来保护它,保护戏迷对长安的这点厚爱,保护他们对中国京剧的这点厚爱。市场是要靠好的产品来赢得的,而戏曲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就我们自身来说,长安戏院在经营过程中总想有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刚才提到目前各院团的京剧项目加起来就那么几十出,虽然现在大家都在对剧目深入挖掘,但要真的做起来还需要时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剧院天天演什么?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1996年,我们开始尝试自己做一些新剧目,编排了《白蛇传奇》、《梅华香韵》、《碧波金鳞》等,演出后反响很好,今后还打算在这方面再做些尝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22:49 , Processed in 1.09640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