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又一处“罪行”

2002-12-1 11:00| 发布者: 刘征

    继南京利济巷日军慰安所旧址和沈阳北大营仅存的马厩被拆毁之后,又一处所谓“不是文物”的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内旧主楼——日伪时期建造用于农业研究推广的一座老建筑也在进入9月以来,正在被拆除之中。今年,正值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纪念庆祝活动频繁举办、声势浩大,“九一八”的警钟尚在耳边回响,特别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已经公布实施,仍然发生了这种不和谐的事情,实在令每一个热爱名城文物的人痛心疾首! 
    这座楼是日本侵略者统治华北期间,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初建造的,距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它坐北朝南,一体两翼,平面成“亚”字型,占地上万平米。楼身通体为米黄色,高约三层,地下一层。最具特点的是在楼顶的中部和两翼分别建有三座高耸的长方形塔楼,中间的高,两侧的低,对称分布。这些塔楼的实用性虽然不佳,但使十几米的楼房外观十分突出,仿佛戴了一顶高帽,引人注目,被称为“帝冠式”或“兴亚式”建筑。它是当年日本外交部下属的对外农业研究推广机构在北平建设的华北农事试验场的主要建筑,也是解放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办公场所之一。 
    就是这样一座建筑,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在近期一次决定其命运的有国内知名大学专家参与的论证会上,尽管也听到了不同声音,但最后还是被宣判了“死刑”。主要理由是其历史价值不高,与现农科院关系不大,比其他近代建筑时间短、特色少,同类建筑国内尚存,占地大而容积率比塔楼太小,不便使用,60多年的老楼出现了安全问题等等。这些理由看似有理,可细分析起来却存在不少问题。我想,无论从历史文化价值,还是建筑利用等方面都有保护和使用的必要与可能。 
    历史文化价值的大小需要放到历史和环境中考虑。在全国范围看这座老楼可能比较一般,但对北京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稀缺性。日伪统治时期由于侵略和占领,北京是破坏多、建设少,建筑基本属于停滞状态,伪政权和侵略者的建造本来不多,能留存到今天的就更少,农科院老楼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典型的时代性。从规划上看,那时日本想长期占领中国,便在北京老城西郊规划建设所谓新北京,华北农事试验场位于其北侧位置,应是这个规划史的见证之一。从建筑形式看,虽然总体水平低于长春等地的同类建筑,但同属当时日本和伪满洲国流行的“帝冠式”建筑风格,在北京具有代表性。20世纪40年代,日本为推行其“大东亚共荣圈”政策,提出移植和建设类似农科院老楼的“兴亚式”建筑,充分体现出军国主义的思想意识,险恶的政治意图十分明确。这种建筑形式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北京的最好见证。从设计上看,此楼的门厅宽阔出入方便,层高与窗户都较大,不压抑、采光良好,地下室、库房、电梯、厕所、暖气和上下水俱全,是当时较先进的,基本具备了现代建筑的功能。 
    最后是历史作用。一是充分展示出日本不同于武力的侵略方式。日军在我国明目张胆地肆意横行,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恶,这是显而易见的。而另一种侵略则是阴险恶毒的,是打着研究推广的旗号,进一步掠夺中国的资源,麻痹、奴役中国人民,达到其长期占领的目的。这座老楼就是后者罪行无可辩驳的证据。二是见证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悠久、辉煌的历史。因为有了华北农事试验场的房屋和设备,客观上为农科院提供了条件。建国后,在此建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多少科学工作者辛勤耕耘、刻苦攻关,才为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座老楼里留下了他们无数的身影和汗水,将这个曾经的罪孽之所在变成了中国农业腾飞与辉煌起点之一。所以,至今大家还将这里称为旧“主楼”。难道这不值得纪念吗?难道这是可以忘记的吗?怎能说它与今天没有关系呢? 
     有着如此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如今成了一堆瓦砾渣土,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认识的不同,不值得大惊小怪,拆了也无所谓。但是老楼拆除后就造成了那段建筑历史的断层与空白,消灭了一处最能证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北京的重要实物,也带走了农科院生动的发展历史。历史建筑作为实物史料,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更是文献资料无法替代的。今天,我们为什么保护日军731部队残破的大楼,为什么在对日诉讼中屡屡败诉,说明了证据的重要性,实物就是其中关键的组成。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大会上的讲话中也说到:“这是中华民族永远值得纪念的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确实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是不会忘记的,他们一直否认侵略战争的责任,竭力美化军国主义战争和历史实事。而我们当中有些人却忘了,为了局部的小利益,损害了民族的大利益,客观上成了日本右翼歪曲篡改历史的助手,自己毁灭了重要的证据。 
     这座楼虽然较老,但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是完全可行的。本人在拆迁前后曾多次考察,并据有关专家介绍,此楼的建筑结构基本没问题,楼内昏暗、破旧、杂乱和地下室进水主要是维修不够,管理不当造成的,是使用单位不愿再投入的结果,就是故宫的殿宇长期不修也会倒塌的。在今天看这楼的设计、结构和空间自然是落后了,可只要稍加整治便会旧貌换新颜,照样美观实用。 
    过去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认为它是“反动的”没有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现建议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并申请成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整修后在此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史料展览中心,收集、保存、展示相关文物、档案资料,对保存历史、促进科研、凝聚人心、树立形象,加强对外宣传等都有好处,使历史建筑和辉煌的历史内外相得益彰,还会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一举多得,如能实现又将是保护与利用的完美结合。近期我正准备将上述建议提交给农科院领导,没想到竟发生了这种事情,一切都成为泡影,真是令人寒心。 
    环顾国内外,历史稍长的大学、研究机构无不以拥有一些表明自己发展的老建筑而引以自豪。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里都是古老陈旧的建筑,没有一座漂亮的高楼。多年来,这座在大街上就能看到的别具一格的老楼已逐渐成为农科院的标志性建筑。真正的标志是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交流中形成的,要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不是能用钱在短时间内造出来的。一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本来拥有这样的文化上有价值,物质上可利用的“标志性”建筑,为什么要拆旧建新呢?其实只要思维稍加转变又何愁没有地方盖新楼呢?而失去的历史就再也回不来了。与之相比,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将一座废弃的蒸汽机房改造成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并主动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做法,真是天壤之别。同时,老楼周围种植多年、枝繁叶茂、花开似锦、浓荫如盖的不少老树也在拆迁中被伐、被毁或被侵害,更增加了这里悲壮的景象。 
    此事对我们的启发是很多的。我们不禁要问,如此大张旗鼓地纪念抗战胜利之时,为什么还有人不顾一切地拆毁与抗战有关的历史建筑呢?老楼拆了是一个损失,而更大的损失则是有些人至今还没有认识到反映出的普遍问题。 
    其一,北京市文物系统的科研成果之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建筑总揽~北京篇》中对这座老楼早有明确记录和普查登记。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迁移、拆除前应征得市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在北京无论单位性质如何,都要严格遵守法规,中央级单位更应率先垂范。不知他们程序合法吗? 
    其二,由此可见拆旧建新易,保护利用难。此事让我们看到了保护思想和行动还有多么大的欠缺。当前有多少抗战遗迹正在遭受破坏,或被忽视而自生自灭;还有多少近代建筑被认为是“反动”或不重要的而遭拆毁。我们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顺应历史的进步,更要抓紧时间普查登记、挂牌保护、积极宣传,不要让这样忘记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了。 
    其三,类似这样认识不一,矛盾较多的有关保护的事情,不要仅仅开个内部论证会就拍板定案了, 
    而应拿到社会上让广大群众和舆论进行分析评价,充分研究讨论,就像圆明园防渗工程那样,看看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因为文物、历史建筑不仅是少数单位和个人使用的财物,更是全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这是文物保护法的精神,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赋予我们的责任。建筑不仅是一种功能,更是一种文化。一座城市,特别是名城,若是不断缺失历史建筑,那它就会丧失记忆,城市文化也就缺少了根基,削弱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里不是责备,而是提醒;不是阻挠人家的建设与发展,而是希望树立更加科学地发展观。可能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那就让社会舆论去评价,让历史来检验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00:53 , Processed in 1.1336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