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在武英殿里见识皇家出版社

2002-12-1 11:00| 发布者: 静筱

修书机构设置

御笔维摩诘所说经

刻字场景图

纪晓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摆书场景图

武英殿全景

武英门门匾

武英殿平面示意图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书


  “社长”居二品 校对是翰林 流程夸缜密 包装极豪华———

  10月故宫博物院将迎来80周年院庆,武英殿也在此时对外开放,这里是故宫“百年大修”工程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区域。开放后将推出“清宫盛世典籍文化展”,对清代皇家编印书籍进行一次盛大回顾,由此揭开皇家图书典籍的神秘面纱。


  李自成在此登基 康熙在此训练跤手捉鳌拜

  故宫武英殿自明初建立,除了用于政务、礼仪典礼之外,主要进行帝王的文化活动。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攻进紫禁城后,就住在武英殿里来处理政务,并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仪式,不过登基第二天就被迫撤出6?献呃钭猿傻亩喽?蛳人持位实垡徊焦ト牖使??苍?巧衔溆⒌畹挠???br>
  关外即位的六岁顺治帝进入紫禁城后,武英殿便成为清廷的重要政务活动场所。后来,康熙帝也曾住在武英殿,并在此挑选一群勇猛的八旗子弟,训练他们摔跤,最终制服了跋扈的鳌拜,才得以亲政。

  康熙年间成为“皇家出版社”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之后,武英殿进入最为辉煌的时代,这里成为宫廷专门的编书处和刻书处,并在乾隆时达到鼎盛。

  武英殿的修书机构在辉煌时期非常庞大,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博学之士在这里编纂及校勘,皇家印厂里也汇聚了各种能工巧匠来印制这些精美的皇家图书。自顺治到宣统,粗略统计,清内府修书多达700余种,武英殿修书处承刻的就占到一半。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编刊的书籍又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二。

  武英殿不仅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宋元古籍,也为研究清史提供了很多文献资料。这些书籍在装帧和印刷上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武英殿的“殿本书”在中国的印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出版社社长”官居正二品 听差也有一两钱粮的工钱

  现在的武英殿经过几次火烧,已经不是原状。初建时有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殿、浴德堂等殿堂以及左右廊房组成,共63间。

  成为书局之后,各殿有不同的功能。武英殿、敬思殿一般都用于收藏书及书版。其他的殿则是修书处的办公室。恒寿殿曾经用来编校《四库全书》。东南廊房等则是用于书籍装帧、印刷、刊刻书版、折配书页等各作坊办公的场所。浴德堂是校勘翰林处,主要是校对文字,焕章殿也多用于校勘、装潢等。

  武英殿修书机构从建立开始一直不断地扩大,最大规模时已经有监造处和校对处两个大处,大处下设作坊21个,人员有400多人,级别最高的总理大臣已经位居正二品,最低微的匠役听差也有一两钱粮的工钱。

  监造处下设兼摄内务府官员、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委署主事、六品衔库掌、七品衔库掌、笔帖式、委署库掌、柏唐阿、效力柏唐阿、委署司匠、委署领催、苏拉、旗匠以及外聘的招募匠等。校对处则设满汉总裁各一人,下设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笔帖式、校录、誊录、苏拉等。

  在武英殿里工作的职务,有的是满文音译过来的。笔帖式满语称笔特赫式(音),清入关前称有学问的人为“巴克什”,后改为“笔帖式”。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清朝建立后,大部分文件都需要满汉两种文字来记载,因此也设立笔帖式一职,主要的工作是翻译满汉奏章文书、记录档案文书等事宜。笔帖式几乎清一色由满人担任,品级最高不过六、七品,低则八、九品。柏唐阿在满语里的意思是办事、执事,类似现在的办事员。苏拉在满语里是闲散的意思,苏拉是最底层的差役,相当于临时工。

  “出版社”各部门齐全 翰林当校对

  监造处书作负责新旧书籍的装帧、托裱、修补等工作,刷印作来负责印刷和装订,折配作负责折配书页、经页等。 
  刻字作专管钩摹御书、缮写版样、刊刻书版,在宫内、宫外设有两馆,宫外的刻字馆在东安门烧酒胡同。咸丰时又增设南馆,统称“刻字三馆”。

  铜字作专管铜字、铜盘及摆字。武英殿印制的书籍用铜活字,这种方法是在铜模上刻字,做成单个字后,再用铜字进行书籍的排版直至交付印刷。印刷后的铜活字拆版后仍然可以再使用。


  御书处负责拓刻、临摹皇帝手迹。监造处还有机构负责档案的记录、修书流程的监督、各项物料及人员开支的采购管理、书籍的发行等等事宜。

  校对书籍处的职能比较单一,专管校对文字、刊修书籍等。在这里供职的翰林也有不同的背景,有皇上宠信、学识渊博的人才;也有被罢职但仍以学识见长而进入这里的;再有一些就是不能胜任宫中官职的翰林,他们被派到这里来学习。

  皇帝给活字改名“聚珍”“社长”亲定出书流程

  乾隆三十七年(1735年),负责武英殿刻书事务总理大臣金简得到皇帝批准,开始用枣木活字套版印书,这样又快又省。乾隆帝觉得“活字”不雅,把“活字”改称为“聚珍”。从此,武英殿进入大规模的木活字印刷时期,前后共刻制253500个大小不一的枣木活字,印刷《四库全书》及其他经典著作共134种、2300多卷。这些书籍统称为《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乾隆四十二年(1740年),金简组织编写《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详细记载了木活字制作和印刷的过程:

  首先是造木子,就是制造木活字的刻坯。然后要用铜制成大小两种方漏子,分别逐个检验,保证木子的大小符合预定标准。接下来是刻字,将需要刊刻的字用宋体写在事先画有格子的薄纸上,写好后逐字裁开,反贴在木子的上面。然后将木子放在专用刻字的木床上,由刻工进行镌刻。

  为了拣字方便,还按照十二干支分类法制作了字柜。取字时按照偏旁,知道该字属于哪部、放在哪个柜子中,再查笔画数,便知该字放在哪个抽屉内。另外还要造槽版、做填空材料、制顶木、制中心木、制类盘、制套格。这些过程都是为了保证在排版的时候能够便捷、工整、严谨。

  印刷的工艺也非常复杂。先要对印刷文稿的字数进行统计,确定每个字需要多少个,分类后将字取出放入类盘,然后摆放在一块块槽版内,这个过程叫做摆书。之后要进行垫版。

  由于木活字存在一定程度的伸缩,因此要在排好的版面上找出一些低陷的木子,在下面垫上纸,使其和其他的木子保持一样的厚度。

  随后就是校对,先印一张草样进行校对,修改后还要印一张清样再校对。二校之后,才能正式印刷。武英殿的印刷一般都是由两次套印完成的。印刷完成后,要重新将木子放回类盘,再从类盘放回字柜,以便下次使用方便。

  因为书籍刊印得多,若安排不当,有时候木子就会不够用。因此金简还想出了逐日轮转办法,将摆书、校对、垫版、归类、印刷几个过程分开进行。这样统筹的安排避免了木活字不够摆版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效率。

  黄杨书版锦缎书衣金银书函真正的豪华版图书

  武英殿编修和印制的都是皇家书籍,因此在选材、装潢方面也极尽豪华之能事。

  书版要选用纹理细致的木材,主要用枣木、梨木、黄杨木等。最早用长时间存放的办法来干燥木材,后来又发展成为水浸和蒸煮。水浸约一个月后,晾干后再用,或者用水蒸煮3至4个小时后晾干再用。干燥后的木板除了抛光,还要涂抹植物油并进行打磨,才可以用于制作刻版。
  我国特产的开花纸、连史纸等上好纸当时也都被皇宫垄断。

  在装潢上,更是追求典雅、华丽。主色调是象征皇权的黄色,此外也有部分采用庄重的红色。书籍装帧的图案以龙凤为主,装潢的材料选用也体现出至尊的等级。书衣多采用绫、锦等贵重丝织品。


  书函也是采用金、银、铜、木、石等上好材料,木材采用紫檀、楠木、红木、樟木等优质木材。从各地招募来的优秀工匠运用雕漆、描金、戗金、花丝、镶嵌、镀金等各种技法对这些装帧进行加工,使得皇家图书册册都是精美无比。中国书籍史上各期流行的主要装帧形式如卷轴装、经折装、梵夹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等,都可以在这些皇家图书中见到,并被清宫匠人们不断推陈出新,使之更趋雍容华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0 14:08 , Processed in 1.11276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