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父母住海淀镇菜库胡同五号,一个位于古镇深处的四合院里。院门朝西,四面是百八十年的老房。父母刚搬去时,几乎没有院子:各家小厨房、小棚子盖了个瓷实。早年海淀镇人少,空间稀松从容。后来人多了,小房子像雨后的蘑菇冒了出来,挤挤挨挨跟打架似的。院里有很多家,虽拥挤但和睦,像个大家庭。 东屋是一对退休老人,老两口很温和。他家门口有棵一搂粗的枣树,年年挂沉甸甸的红枣。秋风起时老两口就招呼大家打枣,分给街坊们吃。北屋是位七十岁的老太太,和儿子媳妇孙子住在一起,见天阶出来进去的,全家和睦热情。南屋住一对三十多岁的夫妻,带一十几岁正上学的姑娘。他家门前有棵手腕粗的黑枣树,一刮风小树上稀稀拉拉的小果子,晃呀晃的。父母住在西屋和南屋之间的小屋里,大概也就有十米,小得转不开身。出门三步,鼻子能贴在南屋西墙上。这巴掌大的地儿,妈还种了一棵石榴树,小苗忽忽悠悠,娇滴滴像刚学站的孩子。妈总说:别碰着别踩着呵!赶明儿让你们吃大石榴!“赶明儿”很快就到了,几年后树高过屋顶,长了满树大石榴。俗点说真像挂在树上的红灯笼。妈喜欢的不行,天天看着它。指指点点这个好,那仨长成了一嘟噜多好看。四合院里弥漫着石榴果的香气。深秋时妈把这些果子剪下来,这家送仨,那家送俩,街坊们都尝尝。家里留一些给不住在这的儿女们,大的小的花插着给。吃到石榴就闻到了那个院里的温馨和芬芳。 菜库五号对门是个比这院大许多的四合院,高台阶,由门往里看去,屋子也都很高,装饰精致,是个深宅大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至1955年被设置为第十六区、十三区(海淀区政府)所在地。 沿菜库胡同北走几十米,是海淀挺有名的胡同———老虎洞。这是条东西向小街,西低东高。北侧依次是海淀北菜市场、海淀浴池、海淀茶叶店、日用杂品店等等。店铺里南北方向长而幽深,由店里一直能穿到北马路,再往东走是老虎洞小学,路北是老虎洞粮店。粮店斜对过,有条级别最高的胡同叫军机处。清皇室每年有半年在圆明园(后在颐和园居住),为去园方便,军机大臣们纷纷在此胡同建住宅,因此得名军机处。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在这儿也有一处住房。这胡同原先很长,向北一直到圆明园,后来胡同北部四分之三被北大占用。2001年修北四环路,南边又被截了一段,仅余三十米。2002年整治北大周边环境,这条胡同彻底消失了。出了军机处胡同北口,就是北大西南小门。 由菜库五号出门东拐一个小弯,是海淀镇里最有名的槐树街。这街东西走向。两边看去都是些有年头的老房。路中间一溜儿古槐,是海淀镇最老的树了。有的树身上很大的树洞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去处。有的被填了砖头瓦块,也有的树身完整,枝叶茁壮,夏天里绿叶浓荫一片。走过的人们不由停下脚,听枝叶间穿过飒飒岁月之风。 古槐北侧沿街房舍是样式雷的祖宅。样式雷是我国清代最著名的建筑世家。康熙二十二年进京供职,数代居住在槐树街。号称“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宫殿、园林、府邸、衙署、庙宇等多种建筑形式上都有过重大贡献。康熙皇帝营造畅春园时,世家中的雷金玉奉命承建御园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的建筑施工中,因技术超群,受到康熙皇帝表彰,赏七品官,食七品禄。胤禛继位后扩建圆明园,时已六旬的雷金玉被委任圆明园样式房掌案,现在话说就是建筑设计院主任,负责设计施工。施工时雷金玉已七十高寿。雍正皇帝命皇子弘历(乾隆)亲手写了“古稀”二字匾额,雷金玉将匾额运回来,悬挂于槐树街祖居大堂。 乾隆五十七年,雷家玺承建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等工程。圆明园在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雷家第六、第七代样式雷雷思起、雷廷昌,担任了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并承担了光绪年间北京西郊的多项水利工程。雷宅占地很大,南北宽五六十米;东西约有一百米出头。建筑格局上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是三进院落,主人居住在此。分别有门房、正房、书房、东西厢房、马房、耳房、神堂等。西路是四合院,有正房、东西厢房十数间,由长长的游廊相连。另有多间群房、照房,北边还有座染坊,几间临老虎洞的铺面房。东路南为学房院;中部一座小花园;北边有一排照房。由上看下去,好气魄的一片庄园,设计周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每过槐树街,我走的很慢。这里很静,透着悠远的沧桑和悲壮。 在雷家不但出现过许多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也曾出现过民族英雄燕桂一家为国捐躯的故事。走过洒满古荫的槐树街,看着雷氏遗宅。头顶老槐树枝叶间漏下片片碎金。偶然零星路人的脚步,留在胡同里折返的回音,似从二百年前传来。我印象里的槐树街总是静静的,一溜古槐似乎守着雷家大院的英灵。 雷家自康熙二十二年进京始,至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海淀镇止,几代样式雷在槐树街居住近二百年。 样式雷古宅对过是德贝子园北墙。西边是香厂大院胡同,北是老虎洞,东行是燕桂、燕茂林殉国的下洼子。 与海淀西大街并排的胡同是果子市,向东南拐过去是驴市口。前两者早先是炸果子买牲口的地方。继续沿街东行是地势低洼的泻水湖。小路南侧是海淀教堂。再往前是海淀派出所,右拐是鸿宾楼。然后是现在的惠华商厦。往右拐过去的海淀西大街上,有新华书店、海淀理发店、精益眼镜店、海亨钟表眼镜店等等。 现在除了图书城、华奥商厦、南侧的李莲英旧宅外,古镇唯留下几株老槐树。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到夜晚华彩闪烁。 站在中关村西区北侧国际理想大厦一株槐树街遗留的老槐树前,有点不知所措。昔日威严张扬的古槐有些茫然。很大的海淀镇仿佛在一夜间被风搓去了,老槐树弯腰屈背,似在找寻昔日老哥们。旁边几十米处线条毕立的摩天大厦,与周围众多各种形状的建筑一起,以一种现代人的幽默俯视它,像一场古今对话,穿越了时空。 悠久的海淀古镇消失了。它斑驳古老的躯体沉入了历史之水,我们的记忆浮出了水面。 太阳从四环那边升起来,照在西区巨人样的建筑群中,闪烁着直达天穹的耀眼强光。海淀古镇的老槐树,在晨风中飒飒有声。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6 , Processed in 1.08568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